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徐胜强  刘熙 《地下水》2011,33(2):28-29
氟元素对人体健康既有利也有害,一方面,氟元素是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另一方面,饮用水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时,会导致氟斑牙,造成骨质疏松、变形等危害.通过对邯郸市地下水的水质分析,可知邯郸市属于高氟水区,特别是东部平原地区更为严重,为此对其成因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氟广泛分布于地下水且与人体健康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存在高氟水。本文以江西省均村-高兴地区为例,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开展地下水中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研究区地下水中F-的分布特征与来源。对研究区4个地下水系统中的442个地下水样品的F-、Ca2+、HCO_3^-浓度及pH值、TDS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中的F-浓度与Ca2+浓度、HCO_3^-浓度、pH值、TDS正相关,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较强烈的地下水交替条件及弱酸性的地下水特征是导致地下水中氟浓度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威  傅新锋  张甫仁 《地质与资源》2004,13(2):109-111,95
氟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人体氟的主要摄入来源是饮用水.永城矿区是饮用水型地氟病发病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温、pH值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有关.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讨论了矿区地下水中氟从固相转入液相的过程,详细讨论了水温、pH值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对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的地方病,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中国北方高氟水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了高氟水形成的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性与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并结合项目成果提出高氟水地区适宜找水模式和一些去除水中氟元素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氟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金生  陆占元 《地下水》1993,15(2):59-61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的阜城县.进行不同区域不同含水层的氟含量调查,揭示了地下水氟分布规律,探讨了高氟水富集,运移机理,并因地制宜提出改水降氟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下水系统氟地球化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溅辉 《地质学报》1995,69(3):267-276
本文以重要的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比较严重,浅层高氟地下水形成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河北邢台山前平原为典型研究区,在大量野外工作和模拟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国外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地下水地球化学定量研究方法-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以及多反应组分系统水动力弥散运移与化学反应耦合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大气降水入渗条件,水-非饮和带非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地方病区地质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方性砷中毒、氟中毒和大骨节病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主要地方病病种,严重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总结了中国北方主要盆地高砷水、高氟水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和中国大骨节病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进展,并就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河北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中氟增高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中氟含量较高,根据目前资料,氟含量最高可达7mg/l以上。70年代以来,当地人民由于饮用高氟深层地下水,氟斑牙、氟骨症患者日益众多。深层水氟的成因问题亦被有关专家和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所瞩目。目前已发表的深层水氟成因的文献,多从地球化学环境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方面论述。本文将用地下水动态分析的观点探讨深层水氟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阜阳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珩 《地下水》1999,21(3):129-132
阜阳市松散岩土含水系统广泛赋存着高氟地下水,氟含量一般在1.0~3.80mg/l最高可达6.90mg/l,本文通过对高氟地下水赋存的地质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赋存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任金峰 《地下水》2013,(3):103-104
作为德州市农村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德州市高氟深层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饮用高氟水的危害,结合当地做法对降氟改水措施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伊朗西北部南Azarbaijan省北部的Maku区存在高氟地下水。地下水是常住区域主要的水源。2006年6月和8月期间,对选择的72个点包括40个玄武岩和32个非玄武岩的泉和井分两个阶段进行地下水采样。确定高氟区域,调查氟浓度变化的潜在因素。区域水文地球化学调查说明水.岩关系可能是导致地下水中离子浓度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的F^+浓度与HCO3和Na^+是正相关性,这说明高浓度的HCO3、Na^+的地下水有助于溶解一些富含氟化物的矿物质。所有的水样都是采自氟化物浓度和其他参数不符合水质标准的玄武岩区域。因此,这些水如果不进行预先处理是不适合饮用的。饮用玄武岩区域的泉和井的水的居民都患有氟斑牙病。研究区域的居民,由于缺乏对氟化物的了解,没有意识到过多摄入氟化物的量对人体的危害,所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存在氟中毒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生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分布典型、地下水类型分布全面的山东省全境为研究区,依托2006~2016年间采集的4321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水化学平衡体系分析,详细研究了山东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浅层高氟地下水集中连片分布于胶莱盆地和鲁西南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地带,地下水氟含量超过1 mg/L的分布面积13227 km2,最大值22 mg/L;深层承压孔隙水高氟区集中分布于平原盆地中心的德州、滨州、菏泽等地深层承压孔隙水水位降落漏斗区,氟含量超过2 mg/L的分布面积15086 km2,最大值7.5 mg/L,地下水开采是驱动深层承压孔隙水氟富集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深层承压孔隙水、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水、侵入岩变质岩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深层承压孔隙水F-含量与Ca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他类型地下水F-含量与Ca2+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综合得出:山东省高氟地下水形成受地貌与地质构造部位、含水介质地球化学特性、人类地下水开采等三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物质来源,淋滤、蒸发浓缩、水岩相互作用使得地下水氟含量进一步升高,氟-钙拮抗作用机制最终决定地下水中氟含量.此研究揭示了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富集的关键因素,深化了氟在地下水中化学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吉林省通榆、乾安县潜水高区下部第四系承压地下水氟含量升高,引起氟地主病重新抬头的环境水千文地质问题,分析了氟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研发第四系承压地下水的过程中含水层顶板的大规模破坏,使高氟潜水下窜,污染了深层压水所致。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提示人们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保护开采层的地球化学环境,从违背自然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恶果中肖取教训。  相似文献   

15.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01,18(4):244-246
根据贵州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合其水文地质和岩石条件等,将其分成两种主要类型,即碳酸盐岩区的高氟地下水和硅质陆源碎屑岩(含浅变硅质陆源碎屑岩)区的高氟地下水,按水-岩作用的机理,探讨了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形成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荔潜水含水层中氟的赋存规律及水化学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荔县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东部,潜水中氟含量较高,氟的赋存受水文,气候,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据浅层地下水调查资料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PHREEQC软件来研究地下水中氟赋存规律.该地区降雨量小,蒸发强烈,高氟水的成因可分为,蒸发浓缩型和溶滤富集型.岩性主要为黏土、亚黏土、细砂,孔隙小,富含氟的矿物成分为地下水中高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下水水位埋深浅,包气带中毛细上升高度高,导水性差,多层交互含水层结构为高氟地下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赋存条件.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的作用,研究了氟与其主要络合离子的存在形式和组分浓度以及它们的矿物来源的溶解-沉淀情况,来揭示氟在地下水径流方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原第四系水土中氟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鸣皋  沈照理 《地球科学》1995,20(4):450-454
通过岩土孔隙溶溶成分,岩土及及含氟矿物的淋溶、浸泡实验和土柱试验,揭示了河北平原第四系水土中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用Phreeqe软件对6种水-岩相互作用系统中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8.
浅层地下水氟的质量平衡反应模型及其化学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邢台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本文运用地下水质量平衡反应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浅层地下水氟的质量平衡反应模型。确定了从氟的淋溶一移带至氟的富集带,沿水流路径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含氟和其它(矿)物相的质量转移数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浅层地下水氟的化学演变过程和形成机制,使氟的水文地政治协商会议化学分带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化学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氟是人体的必须元素之一,饮水中氟元素过量会导致地氟病。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制一直是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利用在张掖盆地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水位、水质资料,运用水化学和氘氧同位素方法,在较高精度水平上探讨了龙首山前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龙首山前地下水中的F-主要来源于龙首山含氟岩石,通过季节性洪水的方式补给到盆地的第四系含水层中,并与盆地上游来源的低氟地下水发生混合,使龙首山前地下水分为三个条带。  相似文献   

20.
南疆地区的主要地方病有地甲病,克汀病,地氟病等,产生上述疾病的病因主要地下水,地表水的碘含量偏低或偏高和水含氟量超标,这些微量元素丰度偏离了人体生存标准,导致人体产生病变所致,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正常发育和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本文提出了首先要改水防治,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