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成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4):142-151
泰国旅华客源市场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基于大量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定量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泰国旅华市场的时空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泰国旅华市场从1985-2012年经历了初始发展、曲折发展、恢复发展和波动回温四个历史发展时期,旅华客流年际变化呈现明显波动——强力波动——趋于和缓的变化特征,年内月季分布集中性较强,主要集中于一年中的3-5月和9-11月;空间上,泰国旅华游客在我国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且相对稳定,旅游客流主要流向云南、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区和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等热点旅游城市。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拓展泰国旅华客源市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索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规律,利用国家基金项目组2004年7-8月在全国6个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市场调查资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决策可控 因素和旅游消费偏好行为;提出旅游偏好既和外国游客本身特质有关,又与目的地国的国度 形象、旅游宣传促销密切相关;形象导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选择偏好. 研究表明旅华外国游客具有明显旅游消费偏好行为.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是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在南欧地区的重要客源国。本文以官方资料和大数据统计为基础,对意大利旅华客源市场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在年际变化方面,意大利旅华客源市场自1980年以来历经波动增长和稳步发展两个主要阶段。(2)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意大利游客以男性、青年以及商务型居多。(3)在年内季节性变化方面,旺季主要为3—5月、7—11月,平季为1月、6月,淡季为2月、12月。(4)在游客在华空间分布方面,意大利游客到访最多的区域是上海、浙江、北京、陕西、广东、云南等省份。(5)在航空旅客行为偏好方面,入境航空旅客主要通过零售旅行社预定,多选择经济舱,在华停留时间较长。(6)在人均总消费及构成方面,游客消费能力强劲,多以长途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游览等基本消费为主。最后从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商务旅游市场、游客便利化水平、入境旅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市场恢复对策,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德务实合作是大国关系的典范,德国也是我国在西欧地区最大的客源国之一,因此研究德国旅华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连续多年的大量统计资料为基础,并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从人口统计学、时空结构和消费行为等三方面对德国旅华客源市场进行了全面审视,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客源国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人口统计学特征复杂,男性、中青年、观光游客和商务游客占据较大比重;②年际间游客人数总体增长,年内接待表现为双峰型,在华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由首都向华北”的扩散规律,出境离华后多以回到本国为主;③入境方式多样,参团比例高,人均消费高,但交通占去绝大部分,平均停留时间长;④可以从旅游合作领域、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服务质量三方面进行市场拓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年连续的、大量的统计数据,从三个不同维度对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进行研究:首先按照时间序列将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划分为缓慢增长、波动增长、持续增长和恢复增长四个阶段;其次根据空间分布对俄罗斯旅华目的地选择进行详细划分,表明俄罗斯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游览北方地区和滨海地区;最后根据2005—2010年俄罗斯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两组数据,建构 GM(1,1)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预测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年连续的、大量的统计数据,从三个不同维度对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进行研究:首 先按照时间序列将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划分为缓慢增长、波动增长、持续增长和恢复增长四个阶 段;其次根据空间分布对俄罗斯旅华目的地选择进行详细划分,表明俄罗斯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游 览北方地区和滨海地区;最后根据2005—2010 年俄罗斯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两组数据,建 构GM(1,1)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预测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城市之间的入境旅游流关系角度,通过绘制旅华美国旅游流分布图,构建旅华美国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旅华美国旅游流的流向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华美国游客主要从北京和上海出入境中国;旅华美国旅游流分布范围较广,以长三角地区最为密集,其中有11个节点城市、4个城市对和5条旅游线路最受游客青睐;旅华美国旅游流网络为“核心-边缘”结构,网络密度低,其中核心节点11个,边缘节点44个;核心节点在网络中承担着扩散中心、集聚中心和中转中心等不同的角色功能,并对边缘节点具有控制作用;网络中存在10个派系,各派系成员个数均较少,口岸节点在派系中多次出现.  相似文献   

8.
以2001—2016年入境外国休闲旅游者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集中度、市场收敛性和市场竞争态3项指标再分析旅华外国客源市场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旅华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较高,近6成客源来自亚洲,且主要依赖于韩国、俄罗斯、美国和马来西亚等核心市场;市场多样性不足,远程洲际市场对中国旅游规模的增长贡献不大;韩国最具竞争优势,蒙古最具发展潜力,其他市场的竞争潜力相对较弱。最后,通过比较休闲旅游数据与总体旅游数据的结果,发现以往基于总体入境旅游数据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在市场占有率上,日本、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被低估;在市场贡献上,意大利、瑞士、荷兰和加拿大被高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美国被低估;在市场竞争地位上,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被低估。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中法关系源远流长,这为发展法国旅华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梳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角度、旅游者行为角度、空间角度对法国旅华市场进行了相应的特征分析。得出结论: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法国旅华游客的数量,中国旅游业对于法国游客不同需求的满足是发展法国旅华市场的重要推动力。最后从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市场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至2012年是澳大利亚首届“中国文化年”,研究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十分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连续多年的大量统计资料,从历史发展阶段、人口统计学特征、入境方式、在华旅行方式、人均消费和平均停留时间、年内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等七方面分析了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特征,并得出与已有文献不同的研究结论。结合中澳两国的最新政策,文章最后从旅游领域交往、旅游宣传推广和旅游服务质量三方面提出了市场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旅游化影响因子分析,构建旅游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度法,以大连市为例,对其2001~2015年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析出城市旅游化发展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由于受"非典"和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压力的影响,2003年与2010年出现短暂波动,大连市旅游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迅速发展态势。(2)大连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于2003年、2010年及2011年出现下滑,其余年份均为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平稳上升;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虽保持整体上升态势,但其波动剧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化特征。(3)环境质量、旅游需求及旅游收入成为影响大连市旅游化发展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以来,双方逐渐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两国推进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更加注重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连续多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哈萨克斯坦游客的入境旅游优势,并从历史发展阶段、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均消费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构成、入境方式、年内时间分布规律、在华空间分布和出境流向等八个方面分析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并得出相应结论。文章最后从创新旅游合作领域、丰富游客入境条件和进行旅游宣传推广三方面为两国市场拓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我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客源国。基于大量官方统计数据,对印度旅华客源市场的人口统计学、时空结构和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统计学特征显著,男性、青年、商务游客占据较大比重;(2)年际间游客人数总体呈增长态势,月际演变表现为双峰型,在华主要分布于北京和江浙沪地区,离境多以回到本国为主;(3)入境方式多样,散客比例高,人均总消费较高,尤其以购物所占比例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等相关的市场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托中国15个重要旅游城市,基于雾霾主导因素PM2.5观测数据、遥感气溶胶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回归方法模拟绘制PM2.5时空分布图,分析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5年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年均质量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明显呈现夏季低、冬季高、春秋季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2)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在不同等级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其PM2.5质量浓度整体规律为副省级市>直辖市>地级市;3)月均尺度上各重要旅游城市的宜游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且2015年春冬季月份宜游城市明显增多;宜游时间较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空气质量优良的东南部沿海和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地级市和部分副省级市,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宜游时间则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5.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收集2019年安徽省居民对省内64家典型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安徽省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全省居民省内旅游需求呈多岭型,形成4月、7―8月和10月3个需求高峰;单岭型景区各月的旅游需求有较明显差别,双岭型和多岭型的景区无明显旅游需求季节性差别;全省居民旅游需求时间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独特性、景区开发程度、气候舒适度、节假日的影响;安徽省居民形成3个旅游需求偏好区,分别是皖中皖东南休闲娱乐偏好区、皖南自然观光偏好区和皖西南山岳景观偏好区;全省居民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景区密集程度、级别、资源开发程度和空间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旅游要素发展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旅游"六要素"搜索关键词选取、搜索数据剥离及合成的技术方法,结合2011-2015年我国24个主要城市旅游要素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变差系数、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要素的网络关注指数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至2015年,"吃、住、行、娱"四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城市差异呈"V"字趋势波动,"购"要素差异越来越大,"游"要素差异则越来越小;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的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各城市度集聚程度低,关注较为分散;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在空间扩展上具有极大相似性,呈现出东北—西南格局,向正东—正西方向转变的趋势。但"吃、住、行、购"等旅游要素网络关注指数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呈现向西南偏移的趋势,而"游、娱"旅游要素则呈现出向东北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旅华美国游客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凯 《地理学报》2012,67(4):557-573
色彩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的重要外显形式与构成,其虽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但其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几近空白.本文以旅华美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为研究内容,通过10 批次全程客流跟踪的调研方式获取了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旅华美国游客的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维度模型,并通过二次定点调研方式对本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色彩基调与建筑、旅游吸引物、人际影响、差异性文化感知、旅游经历、旅游目的地人文与自然环境;② 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由视觉色彩和理念色彩两部分构成;③ 游客的个人偏好和旅游情感会直接作用于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并直接导致游客产生行为意图;④ 游客的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行为意图.本文讨论中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加工的发生机制与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世界遗产地庐山为例,通过对比1999年和2006年两组省域客源数据,发现庐山旅游客源市场已演变为"圈层飞地"型空间结构。证明"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是国内旅游持续高涨、游客出游就近分布等综合演绎,导致距离衰减规律支配性增强的结果。通过采用圈层指标与飞地指标予以量化,得出:1)"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集聚规模大致呈现"6∶3∶1"比例分割形态;2)800 km和1500 km是界定三级圈层的重要地理空间分割线,累计60%客源集中在距庐山800 km范围内;3)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区别于城市出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1988―2006年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珠三角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空间重心分析、象限缓冲区分析、典型区位空间分析、景观形态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88年以来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1988年以来,珠三角的建设用地进入高速扩展时期,建设用地空间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整个区域东部及南部的建设用地扩展占绝对优势,特别在近珠江口以及珠江口东岸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围绕珠江口形成"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稳定型"递变圈层结构;建设用地总体上呈现向沿路、沿海和平原区等典型区位集聚的特征,但在斑块层面上则表现出形态复杂和布局散乱的特点,且围绕城市中心区形成"集聚(高水平)―分散―集聚(低水平)"的圈层递变结构。  相似文献   

20.
杜洁莉  张跃 《热带地理》2022,42(11):1931-1942
为探究后疫情时期“城市―郊野”旅游流移动态势及旅游发展趋势,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网络为对象,搜集疫情发生前后各两年(2018年1月―2021年12月)的网络游记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疫情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郊野”的旅游流分布状况及游客选择偏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1)疫情后大湾区整体旅游网络密度相对疫情前大幅度下降,特大城市尤其境外城市旅游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旅游网络联通性弱化严重,聚集效应变差,更趋向于分散和割裂。2)疫情后旅游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弱化,核心区和边缘区的界限变得模糊和淡化,部分郊区、乡野景区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明显增强,成为新的核心区。3)疫情后港珠澳及广州等传统核心城市节点在网络的联通性、控制力弱化,景点凝聚子群从疫情前呈现广州与佛山、珠海和澳门等珠江口西侧旅游城市群的高凝聚性,转变为疫情后多点化发展的趋势,郊野凝聚子群强化,旅游呈现郊野化趋势。4)景点网络从疫情前的广州―香港―澳门3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疫情后的广州―澳门―深圳-佛山4核心的“四驱多动”关系,港珠澳大桥在网络中的联动性下降。流动性限制与旅游驱动力是后疫情期旅游结构变迁的双向动力,疫情后大湾区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