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镉的水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金顶铅锌矿是镉(Cd)元素富集区,采矿活动导致Cd释放出来进入地表环境造成Cd污染.矿区水体中出现较高含量的Cd,高出天然河流中Cd含量的50~100倍.矿区架崖山、北厂和跑马坪等采矿区水体中Cd浓度范围在15~30 μg/L之间.矿区水体中Cd含量水平表现为:矿山浅层地下水>矿山溪流水>沘江河水.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沘江下游河段水体明显受Cd污染,其中水体中Cd的平均含量为15.7 μg/L,悬浮物中Cd含量为49.3 mg/kg,沉积物中Cd含量为203.7 mg/kg.矿区载Cd岩石和矿物的自然风化是造成矿区水环境中Cd污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人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缺氧区面积不断增大,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反演水体缺氧情况已经发展成为海洋化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详细阐述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机制,并总结了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富集程度反映海水缺氧程度和底质氧化还原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如Re/Mo、Cd/U、Th/U、V/Sc、V/(V+Ni)值,U—Mo共变模型,δ~(98/95)Mo,多指标微/痕量元素模型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有机质共变模型等。沉积物中Re、Mo含量、Re/Mo值、自生Mo/U值、Th/U值对上层水体缺氧和氧化条件区分良好,可定量指征上层水体的缺氧情况。沉积物中Re含量近似于1 ng/g(地壳值),Mo含量1μg/g(地壳值),Re/Mo值接近0.3×10~(-3),Mo—U富集系数比为(0.1~0.3)×现代海水,Th/U值2,可指示氧化环境;Re含量在10~30 ng/g,Mo含量近似于1μg/g,Re/Mo值10×10~(-3)~30×10~(-3),Mo—U富集系数比1×现代海水,Th/U值在0~2范围内,可指示缺氧环境;Re含量30 ng/g,Mo富集达到20~40μg/g,Re/Mo值接近0.7×10~(-3)(海水中Re/Mo值),Mo—U富集系数比为(3~10)×现代海水,可指示极度缺氧的硫化环境。Mo_(EF)—U_(EF)交会对数坐标图、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有机质共变模型指标可定性分析上层水体的缺氧情况;V/(V+Ni)值对于次氧化沉积物指示效果不佳;Cd/U值在次缺氧条件下的变化机制复杂,还需进一步研究。生物扰动、成岩作用、人为污染、水体局限、高有机碳通量、Fe、Mn氧化物循环等因素通过影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与迁移,从而影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的应用,应剔除有机质吸附与陆源输入等非自生部分的影响,结合各种指标互相印证,综合判别水体氧化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高砷煤开发现状与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兴仁县是典型的高砷煤矿区,经化验,该区煤中砷含量普遍偏高,最大可达21 000mg/kg,为Ⅱ型的高砷矿区;水体和土壤砷含量亦高,土壤中砷的最高含量为234.141mg/kg,最低含量5.279mg/kg,平均值37.735mg/kg;水中砷的含量相对较低,最高含量为0.004 3mg/L,平均值为0.000 5mg/L;河流沉积物中砷的最高含量为219.140mg/kg,最低值为20.676mg/kg,平均值为60.700mg/kg。分析认为土壤中砷与受矿业活动影响的灌溉水体有关,矿业开采已造成了当地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4.
刘平 《贵州地质》2007,24(2):90-96
镓是甚为分散的元素,由于镓和铝的性质相近,大量镓伴生于铝土矿中。在黔中-渝南成矿带内,除修文矿带铝土矿镓平均含量为63×10-6外,息烽、遵义、正安、道真矿带铝土矿中镓平均含量为114×10-6~129×10-6。铝土矿中镓含量高低,可能与其基底地层岩石中镓含量的高低关系密切。贵州铝土矿中镓的平均含量皆大大超过铝土矿中镓的综合利用指标,有着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磷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沉积物中不同磷赋存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磷的行为特征及迁移能力,从而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支撑。磷矿的开采、冶炼对矿区内水资源环境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以安宁磷矿区内河流、水库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水系沉积物磷元素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总磷(TP)含量,并基于顺序提取及Hupfer改进的磷形态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各水系沉积物中磷分为弱吸附态磷(NH4Cl-P)、可还原态磷(BD-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Ca-P)、残渣态磷(Res-P)等5种形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TP含量范围为567.6~48115.5mg/kg,NH4Cl-P含量范围为0.07~115.2mg/kg,BD-P含量范围为8.84~802.5mg/kg,NaOH-P含量范围为21.3~3129.5mg/kg, Ca-P含量范围为12~45098mg/k...  相似文献   

6.
对桂北豆乍山岩体钻孔样品进行了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岩石密度和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显示该岩体花岗岩U平均含量为17.49×10~(-6),Th平均含量为27.54×10~(-6),K_2O平均含量为4.64%,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6.46μW/m~3,高于地壳平均值及大部分华南其他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值;岩石密度平均在2.57 g/cm~3左右,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密度的平均值大致相同;岩石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而U的贡献率相对更高。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平均为3.389 W/mK,与目前已知的花岗岩热导率平均值相近。通过本文及周边其他岩体的研究结果,结合前人资料,推断豆乍山岩体所在的苗儿山地区,乃至桂北地区的地幔热流值低于地壳热流值贡献,属于"热壳冷幔"型岩石圈热结构。根据豆乍山岩体放射性生热元素和生热率的优势,认为其干热岩开发潜力较大,可对其进行进一步干热岩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金顶矿区长期的矿业活动造成矿区水系沉积物严重污染.通过沉积物中Cd的化学形态分析发现:矿区沉积物中Cd元素形态主要以可还原态为主,其次为可氧化态Cd、残渣态Cd和弱酸提取态Cd.沉积物中Cd的形态特征受污染源的控制.当沉积物受氧化矿为主体的污染源控制时,镉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相对较高(占总金属量的90%以上),而当沉积物受硫化矿为主体污染源控制时.镉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相对较低(仅占总金属量的20%左右).池江水系沉积物中Cd的弱酸提取态占相当大比例(占金属总量的18.8%),在表生环境中极易释放出来并污染水体,对矿区乃至矿区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构成直接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石的研究十分薄弱,对东昆仑西段小尖山辉长岩体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分析,有助于丰富对东昆仑幔源岩浆活动及岩浆演化的整体认识。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岩体侵位年龄为227.8±0.9 Ma。岩石具有较低的SiO_2(43.72%~50.92%,平均为47.07%)含量和较高的Mg~#(60~75)值,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具有较高的V(68.0×10~(-6)~182×10~(-6))和Cr(60.0×10~(-6)~430×10~(-6))含量,较低的Sr(456×10~(-6)~600×10~(-6),平均526×10~(-6))含量和Rb/Sr比值(0.03~0.10,平均值0.06);稀土总量低,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有弱正Eu异常(ΣREE=13.6×10~(-6)~62.5×10~(-6),La/YbN=3.95~6.17,δEu=1.08~1.6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小尖山辉长岩岩浆源区应为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小尖山辉长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为印支晚期伸展体制下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稀土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倍加关注其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之一,发源于稀土资源富集的赣南地区,而其下游水体及周边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异特征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以赣江北支水体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赣江北支水体中稀土元素总量在地表水中为230~1 146 ng/L(均值458.85 ng/L),地下水中为284~1 498 ng/L(均值634.94 ng/L),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为177.9~270.7 mg/kg(均值226.99 mg/kg)。PHREEQC模拟计算表明,水体中的稀土元素主要以碳酸根络合物(REEC03+)的形式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总体上均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较于轻、中稀土元素富集,沉积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性;水体具有Ce、Eu负异常特点,而沉积物表现为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指示氧化还原环境和水岩相互作用对稀土元素在水-沉积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沿流向具有上升趋势,而水体中重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不断减弱,同时碳酸根络合物(REEC03+)的占比不断降低,反映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受到pH、胶体吸附、络合作用以及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水体中重稀土元素的富集受到碳酸根络合反应的影响,Ce、Eu负异常与Ce氧化沉淀和母岩特性相关。Gd异常值表明,研究区中下游水体中的Gd元素受到人为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榆树沟铂(族)元素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主要含矿岩石为蛇纹石化橄榄岩;目前矿区共发现4条铂矿化蚀变带,圈定8条铂矿体,矿体长度一般为100~500m,宽度为1~4m,矿体平均品位0.21×10-6~1.05×10-6.初步研究认为,矿区超基性岩为成矿母岩,矿区TiO2、FeO含量相对低,M/F值在2.85~7.4之间,而且矿区具有MgO低、Fe2O3较高的特点,该岩体为有利成矿(PGE)的岩体,而且矿区地质、岩石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与金川铂族元素矿床较为相似,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矿床的环境质量———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裕生 《现代地质》1998,12(4):462-466
摘 要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的环 境质量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正在形成的边缘研究领域‚它的目的是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矿床 学研究。主要任务是:① 研究矿床的环境质量‚包括矿床类型、物质成分 (主要是有害组 分)、矿体产状、矿床构造及矿床的表生变化过程;② 按环境影响程度对矿床作分类‚建立 矿床的地质 环境模型;③ 进行矿床的地质 环境评价;④ 研究和找寻经济 环境综合效益好 的矿床新类型。面向21世纪‚矿床地质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矿床学研 究单纯为找矿、采选冶服务转变为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梁凯 《地质与资源》2011,20(6):458-461
介绍了膨润土、沸石、硅藻土、海泡石、凹凸棒石等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对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应加强非金属矿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加强开发生产非金属矿物环境材料.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以往环境安全概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环境安全系统的机制、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三个子系统,共由25个指标对其进行表征,为环境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嫩江齐齐哈尔市江段水环境优化管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引入响应系数和最优化理论,以各断面水环境功能标准和各排污口排放标准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环境优化管理模型,最后提出有利于当地经济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管理方案:方案一为现状优化管理方案,按此方案各断面均能达到其相应的水环境功能标准,要求红光糖厂、斯达造纸厂和氧化塘COD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500mg/L、900mg/L和200mg/L,其它排污口维持原排放浓度;方案二为“下个五年”优化管理方案,按此方案各排污口均能达到其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红光糖厂及斯达造纸厂的COD和BODs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00mg/L和30mg/L。北市区生活污水COD和BOD5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50mg/L和60mg/L,氧化塘COD处理后浓度为150mg/L,其他排污口维持原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资源的价值论出发,介绍了环境资源的界定,陈述了环境资源的内容与性质;阐释了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势必要产生正、负价值,进而构成环境资源的本身价值、增加价值和损失价值;论证了环境资源的整体价值是其本身价值、增加价值、损失价值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耦合价值;探讨了环境资源耦合价值与环境资源利用模式的关系;提出只有环境资源耦合价值大于0才是环境资源可利用的经济发展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北京─通县平原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早更新世时,古永定河尚未形成自西向东穿越本区的河道,新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和影响了海侵事件的规模和范围。中更新世本区湖沼广布。晚更新世是本区平原化的主要时期,塑造了北京平原现时地貌的基本格架。晚更新世末,受末次冰期气候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地史时期的最后一次大事件,造成了物种迁移和绝灭,全区广泛发育黄土堆积。进入全新世,本区环境变化以河流作用最为显著,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大水系的河谷中,构成一、二级阶地和近代河床与河漫滩淮积。  相似文献   

17.
梁宝寺区环境地质现状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大气、煤矸石、水环境和地面变形与沉降等方面,分析了梁宝寺区环境地质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些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评价,为日后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阶段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汪民  吴永锋 《地球科学》1995,20(4):465-468
结合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动态,对地下水环境工程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定义和探讨,认为地下水环境工程已经成为促进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对地下水环境领域急需发展的一些重要技术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近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 ,结合地下水赋存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论述长春市由于不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而产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削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 ,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天然沸石在环保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朱俊  王宁 《矿物学报》2003,23(3):250-254
天然沸石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及较好的催化性等性能,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水处理、空气净化、放射性废物处理和抗菌剂的制备等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我国天然沸石的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应加强各种天然沸石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研究,大力加强天然沸石的改型改性工艺技术研究,扩大天然沸石在环保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