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是全球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的主要生产国,在HCFC-22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三氟甲烷(HFC-23)。通过分析我国11个HFC-23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监测数据,确定HFC-23的排放因子,估算我国2000-2010年HFC-23的排放量,并预测了2011-2020年HFC-23的排放量和减排潜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HFC-23的排放量将达到2.3亿t CO2当量。如果HCFC-22企业能够实现自主减排,那么将为我国2020年CO2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贡献3.2%~3.6%。  相似文献   

2.
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大量释放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基于2005—2015年统计资料和IPCC核算方法,估算了2005—2015年中国生活污水处理厂CH4和N2O排放,分析了其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依据碳中和愿景设定3种减排情景(低减排、中减排和高减排),并预估了2020—2050年排放趋势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稳定增长趋势,CH4从1135.37万t CO2e上升至1501.45万t CO2e,N2O从2651.08万t CO2e上升为2787.05万t CO2e,年均增速分别为2.8%和0.5%。3种减排情景下,2020—2050年CH4和N2O排放量时间上呈先增后减趋势,低减排情景下CH4和N2O排放量分别于2036年和2025年达到峰值,分别为2431万和2819万t CO2e;中减排情景和高减排情景下CH4峰值点分别出现在2027和2025年,而N2O排放峰值均出现在2025年。2050年中减排和高减排情景下CH4排放量相较于低减排情景减排率约为47%和94%;2050年低减排、中减排和高减排情景下N2O排放量相较于2015年分别减排了12%、53%和95%。CH4和N2O排放量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华东地区排放量高,西北地区排放量低,东南区域所在省份排放量整体高于西北区域省份。影响因素中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建立的需求-排放-成本模型,结合情景分析,评估海南省房间空调行业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潜力与成本。研究表明,海南省房间空调器行业在氢氟碳化物(HFCs)制冷剂转型的同时推进能效提升,既可大幅度减少直接和间接排放,实现房间空调制冷剂近零排放,同时通过节电获得相对收益。在基加利修正案能效情景与加速转型能效情景中,2021—2060年海南省房间空调器行业可分别累计减排50~62MtCO2-eq和77~94MtCO2-eq,直接减排量占比分别约为30%和55%,平均减排成本分别为-219.3~-219.1元/t和-115.6~-112.8元/t。  相似文献   

4.
2016年10月制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将三氟甲烷(HFC-23)纳入了其附件F第二类管控物质名单,并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1月1日起以缔约方核准的技术对HFC-23进行销毁。伴随中国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原料用途需求增长,其副产物HFC-23的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尽管HCFC-2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HFC-23的副产率逐步下降,预测2050年HFC-23产生量将达到2.47万t(或365.56 Mt CO2-eq),2020—2050年HFC-23累计产生量约56.3万t,折合约8332.40 Mt CO2-eq。截至2015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减排专项的资助,中国以焚烧分解技术销毁HFC-23累计54585 t,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减排也花费了巨额资金投资焚烧设备和支付焚烧运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浪费了氟资源。研究显示,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且中国相关技术专利正在逐步增加,鼓励和推进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是消除HFC-23排放可行的技术途径,也是未来中国加入并履行《基加利修正案》关键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有研究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在2025年导致其国内排放增加约1.2 Gt CO2-eq,然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不仅限于此,还包括资金效应、政治效应,以及惯性效应等对全球排放的间接和长期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体现不同效应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自身效应、资金效应、对伞形国家的政治效应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效应,将分别导致全球2030年的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扣除碳汇吸收量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2.0、1.0、1.0和1.9 Gt CO2-eq,并导致全球2015—2100年的累计排放量分别上升246.9、145.3、102.0和270.2 Gt CO2-eq。为防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应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与各国紧密合作全面平衡地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4年生产部门CO2排放量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同时结合STIRPAT模型建立CO2预测模型,分析2017—2030年中国的CO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耗强度变化对中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分别为114.9%、-22.6%。基于预测模型变量构建未来情景,设定正常路线、减排路线和激进路线3条路线,共包含9种情景。正常路线的低碳情景和减排路线的基准情景下可实现2025年达到CO2排放峰值,减排路线的低碳情景可实现2020年达到排放峰值。  相似文献   

7.
草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碳库,中国为治理草地退化和荒漠化实施了多项草地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为了探讨生态系统管理对碳汇的影响,文中基于中国草地生态管理活动水平,设定4个草地生态管理的未来情景,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方法,估算和模拟了中国2001—2030年草地土壤碳汇。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草地土壤碳汇平均为-0.54亿t CO2 eq/a,2011—2017年显著提升为平均-1.00亿tCO2 eq/a;未来不同草地生态管理情景下中国草地土壤碳汇在-0.42亿t CO2 eq/a~-2.00亿t CO2 eq/a,2018—2030年草地土壤累积碳汇量为-5.46亿~-26.01亿t CO2 eq。本研究为中国未来草地生态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沈阳市72家供暖企业调研数据,利用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核算供热企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151 d供暖期内,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小型分散锅炉房平均碳排放强度为58.25 kg CO2/m2,区域锅炉房为53.42 kg CO2/m2,热电联产为49.87 kg CO2/m2,组合式热源(燃煤锅炉+热泵)为34.49 kg CO2/m2,清洁能源为21.58 kg CO2/m2。基于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和清洁发展机制推荐的基准线确定方法,设置了实际排放、历史排放、单体容量40 t/h以上区域锅炉房排放、热电联产排放、技术水平领先前30%和40%企业排放6种基准线情景。通过各个碳排放基准线值比较,结合沈阳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未来碳交易市场计划,建议选择技术水平领先前40%企业排放情景下的碳排放基准值46.57 kg CO2/m2作为沈阳市2013年供暖行业的碳排放基准线。以此基准线为起始基准线,对2014-2020年的碳排放基准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 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 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 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 各具优势和特点, 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 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 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 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 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 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燃料生命周期方法,选取能耗、CO2、NOx和SO2排放等关键节能减排指标,对我国纯电动汽车、汽油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2010年和2020年两个时间点的考察,发现推广纯电动汽车并不一定有利于节能减排:在2010年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的燃料周期能耗和CO2排放低于燃油汽车(包括汽油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但NOx和SO2排放要高出燃油汽车50%以上;到2020年,若国家相关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纯电动汽车的燃料周期能耗和CO2排放将比2010年下降30%左右,NOx和SO2排放将比2010年下降80%以上,但由于发动机技术迅速改进等原因,届时纯电动汽车的燃料周期CO2、NOx和SO2排放等都高于混合动力汽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益的不确定性,并提出改善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益的政策建议,如将纯电动汽车的推广与电力系统改造行动结合起来、基于能耗水平对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进行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时间序列一致性和2005年清单重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黎协定》透明度后续实施细则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时间序列一致性方面的要求显著增强。文中基于IPCC清单指南中对温室气体清单重算的要求,对作为我国国家自主贡献基年的2005年温室气体清单进行重算。由于增加了新的排放源或吸收汇、更新部分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以及采用了更新的方法学,重算后的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下同)为80.15亿t(不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即LULUCF),相比重算前增加了6.6%。能源领域对重算后总排放量上升影响最大,增加了4.26亿t,其中CO2增长主要来自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三经普)对2005年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修订,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上升主要原因是新增加了排放源。未来我国将更频繁地对以往清单年份开展重算,建议结合《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对我国温室气体清单时间序列一致性问题的研究,以更好地支撑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分析,以及满足未来《巴黎协定》下的履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房间空气调节器(空调器)保有量约为3.57亿台,依据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到保有量装机容量,采用各省市夏季平均温度估算超过26℃的时间作为运行时间计算得出年电力消耗约3.28×1011 kW?h,折合碳排放约为318 Mt CO2当量。由于空调器国内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保有量将达到当前的4~5倍。在电力结构不变情景下,空调器总体能效提高1倍,2030年空调器电力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603 Mt CO2当量。假设空调器总体能效提高1倍、高能效产品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并伴随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如水电、核电、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比例不断提高,在满足中国空调器需求的前提下,2030年中国空调器电力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争取控制在当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际社会当前所有主要分配方案为基础,研究了2℃温升目标下中国2011-2050年间排放配额,通过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了配额分配对于主要参数设置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与2℃目标相兼容的RCP2.6路径下,到2050年中国CO2累计排放配额范围为150~440 Gt CO2,基于等人均排放的分配方式已经变得最不利于中国。为维护合理的排放权益,在气候谈判中中国必须坚持对历史排放的完整追溯。全球排放路径的设定对中国配额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当2050年全球配额比2010年排放减少40%~50%时,中国在2℃目标下CO2累计配额范围为151~474 Gt CO2,当减少50%~60%时为138~478 Gt CO2,构成中国配额公平范围下限的方案受排放路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典型行业节能减排措施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分析,试图为制定行业局地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行动方案和规划提供依据。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各项措施对各类局地大气污染物和各类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并归一化为综合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量(ICER),进而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协同控制交叉弹性、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以及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等评估指标和方法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结果表明:基于2025年钢铁行业发展情景,6类28项节能减排措施可以实现每年减排SO2 51.80万t、NOx 71.35万t、PM10 29.07万t,还可协同减排CO2 6.64亿t;除末端脱碳和末端减污措施不具备协同减排效果外,多数措施均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效应;高温高压干熄焦(T3)措施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最低,超低排放改造(T28)措施减排成本最高;能效提升、原(燃)料替代类措施具有良好的财务收益;结构调整、能效提升和消费减量类措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应加强协同控制技术研发和协同控制规划,以实现行业局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综合效益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环境CGE模型测算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污染物减排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短期内,新标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GDP只下降了0.18%。从行业产出看,要素价格下降,使工业部门和出口导向型行业成本降低,产出扩张。此外,新标准对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效果显著。由于脱硫脱硝装置的投入使用使末端废气去除率提高,进而导致煤炭燃烧排放量大幅下降,SO2和NOX的排放量分别下降22.8%和11.4%,绝对量分别减少560万t和148万t。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域电力部门CO2排放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各省电力消费详细来源的消费端排放计算方法,该方法使用不同来源电力的特征化排放因子估算调入电力隐含排放。对2005年和2010年各省电力部门CO2排放量进行估算,并与生产端方法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消费端方法计算后电力净调出省排放量下降,2010年内蒙古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值高达1.09亿t,该差值相当于陕西发电排放或加拿大发电和供热总排放;相反,使用消费端方法计算后电力净调入省排放量上升,2010年河北排放量上升0.74亿t,北京上升0.60亿t,北京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幅度高达320%。  相似文献   

17.
碳普惠制是一种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将乘坐地铁出行作为低碳行为纳入碳普惠制,是建设全民参与型低碳社会的重要探索。本文提出了替代法和均值法两种市民乘坐地铁出行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并以广州市为例,计算了2015年广州市民乘坐地铁出行的减碳量。结果显示:替代法下广州市民乘坐地铁出行的减碳量约为0.5419 kg CO2/人次,均值法下约为0.5155 kg CO2/人次,如果按2015年广州市地铁系统的客运量计算,替代法和均值法下全市地铁系统的年减碳量分别约为130万t CO2和124万t CO2。其中,替代法主要参考已有的CCER方法学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其替代出行模式的确定受被调查对象的主观影响较大,而均值法以城市现有的机动化出行模式为基准线,较少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均值法被认为更适合于计算碳普惠制下市民乘坐地铁出行的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