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有关美国退协原因、后续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自主构建的美国政策评估模型,综合定性定量分析,系统评估了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可能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减缓、资金和治理"三大赤字",并据此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和建议。研究表明,考虑美国退协对后续政策的影响,美国2030年的排放将有可能达57.9(56.0~59.8)亿t CO2-eq,仅相当于在2005年的水平上下降12.1%(9.1%~15.0%),相对自主贡献目标情景将上升16.4(12.5~20.1)亿t CO2-eq,额外增加8.8%~13.4%的全球减排赤字。美国拒绝继续履行资金支持义务还将使得本不充裕的气候资金机制更加雪上加霜,绿色气候基金(GCF)的筹资缺口将增加20亿美元,而长期气候资金(LTF)的缺口每年将增加50亿美元左右。这就要求欧盟和日本对GCF的捐助至少上升40%,同时欧盟及其成员国的长期资金支持至少上浮25.2%才能填补上述资金赤字。美国是全球气候博弈的重要一方,且美国退协的影响已蔓延至全球治理的主要议事平台,期望中欧、基础四国+等模式短期内迅速填补美国退出后全球气候治理的治理赤字是不现实的,政治推动乏力的情况可能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始终存在。虽然国际社会对中国领导全球气候治理充满期待,但中国应有清醒认识,全面评估"接盘"美国领导力的成本、效益和可行性,并秉持"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谋定而后动。同时,中国应聚焦国内工作,凝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做好长期战略谋划,并积极推动国际社会从合作中寻找出路应对"三大赤字"难题。  相似文献   

2.
综合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原因,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巴黎协定》履约前景的影响并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事件,将对《巴黎协定》的履约产生多重影响,包括将对《巴黎协定》的普遍性构成严重伤害,动摇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国际气候治理体制的基础;将导致《巴黎协定》履约中的领导力赤字问题显著恶化;可能引发不良示范效应,降低国际气候合作信心;将会对其他地区碳排放空间形成不可忽视的挤压,进而推高其他地区碳减排成本;美国大幅削减国际气候援助资金将削弱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美国延迟采取气候行动可能导致全球减排错失最佳时间窗口;美国大幅削减气候变化基础研究经费将对未来全球气候科学研究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巴黎协定》履约谈判的权威性等,最后显著加大实现温控目标的难度,甚至导致目标无法实现。就全球气候治理的全局而言,全球气候治理的框架不会坍塌,但确实会受到动摇;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不会逆转,但确实会迟滞。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使中国面临多重挑战,其中之一是中国面临急剧上升的期望中国承担全球气候治理领导的国际压力。为此,中国对内应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的上限目标,对外应积极重建全球气候治理集体领导体制,即用C5取代G2,同时继续努力改变美国对气候变化的消极立场。  相似文献   

3.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时间序列一致性和2005年清单重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黎协定》透明度后续实施细则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时间序列一致性方面的要求显著增强。文中基于IPCC清单指南中对温室气体清单重算的要求,对作为我国国家自主贡献基年的2005年温室气体清单进行重算。由于增加了新的排放源或吸收汇、更新部分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以及采用了更新的方法学,重算后的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下同)为80.15亿t(不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即LULUCF),相比重算前增加了6.6%。能源领域对重算后总排放量上升影响最大,增加了4.26亿t,其中CO2增长主要来自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三经普)对2005年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修订,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上升主要原因是新增加了排放源。未来我国将更频繁地对以往清单年份开展重算,建议结合《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对我国温室气体清单时间序列一致性问题的研究,以更好地支撑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分析,以及满足未来《巴黎协定》下的履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巴黎协定》生效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从达约阶段转向履约阶段。但是,履约阶段并不意味着全球气候风险得到控制,反而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巴黎协定》入手,分析了《巴黎协定》自身存在的不足,重点考察了美国的履约意愿,分析了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及其影响,探讨了未来美国的气候立场。研究发现,《巴黎协定》在减排力度、气候资金及遵约条款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导致《巴黎协定》有效性仍取决于缔约方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当前美国国内政局演变导致美国联邦政府气候政策出现倒退,有可能对《巴黎协定》缔约方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这种不良影响仅仅是短暂的。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以及美国业已成形的低碳转型,共同决定了特朗普气候政策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巴黎协定》。长期来看,美国对全球领导力的诉求、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动力以及来自外部的道义压力这三大因素势将促使美国在未来重新回归《巴黎协定》。  相似文献   

5.
巴黎气候会议(COP21)达成了包括《巴黎协定》在内的重要成果,丰富和深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长期目标。1.5℃温升控制目标意味着全球管控气候风险的政治意愿得到强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路径得到初步勾勒。在未来的科学评估和政治谈判中,全球各区域甚至是各个排放大国的排放空间、排放路径和减缓需求将会进一步清晰化和定量化,还会丰富和深化自上而下的国际气候合作规则,结合当前以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为特征的、主要以自下而上方式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模式,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排放大国的排放配额与发展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各国制定其国家贡献目标与行动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各国提交的165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以其中提出的减排目标为基准,尽可能充分地考虑了减排目标的范围不确定性、不同经济情景带来的碳强度减排目标不确定性、减排气体种类边界差异、碳排放达峰约束等因素,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全球、各区域和主要经济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确定度及其来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达到62.69 Gt CO2当量,其90%信度的置信区间为53.17~74.26 Gt CO2当量;由于未来经济总量预期不确定对排放量的影响最显著,因此,不同地区之间不确定性来源差异较大。同时,基于到2050年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40%~70%的2℃目标排放情景,2030—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年均需要下降5.0% %。为了尽可能减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和继续实现2℃目标,各国在进行自主贡献文件更新时进一步提出统计边界更为明确和统一且更有雄心的减排目标将是第一次全球盘点继续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矿产开发的大力进行,其各方面的积极效益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并利用IPCC 提供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计算方法,对2011-2014 年我国废钢铁、废纸和废塑料的回收引起的CO2 和CH4 减排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4 年我国主要城市矿产开发的再生资源累计回收量为803.275 Mt,其中废钢铁、废纸和废塑料回收量最大,分别占2014 年回收总量的62.2%、18.0% 和8.2%;2011-2014 年废钢铁、废纸和废塑料回收引起的温室气体累计减排量分别为27.962 Mt CO2-eq,954.695 Mt CO2-eq 和22.502 Mt CO2-eq,合计 1005.159 Mt CO2-eq,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巴黎协定》将努力控制全球温升到2100年不超过工业化前的1.5℃确定为全球温控目标之一。继2℃目标后,1.5℃也被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温控目标之一。目前科学界对于1.5℃目标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已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尽管区域差异很大,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范围内地球各系统要承受的气候风险可能要低于2℃。相比于2℃目标,1.5℃目标对全球减缓行动的要求更为严苛。尽管在《巴黎协定》中各缔约方承诺了各自到2030(2025)年的减排目标,但相对于实现1.5℃目标而言仍有很大的差距。多家研究机构的模拟结果表明,如完全执行当前国家自主决定贡献(NDC),到21世纪末全球温升范围为2.2~3.4℃。截至2025年,实现当前NDC的减排承诺后,2℃温升目标下全球仍有467 Gt CO2(万亿t CO2当量)的排放空间,1.5℃温升目标下全球仅剩17 Gt CO2。到2030年,基于NDC的排放已经超过了1.5℃目标的排放量。按当前的路径来看,若想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的范围内,全球不仅需要立即行动并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脱碳和固碳措施,在2100年前,还必须实现负排放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尽管当前的科学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1.5℃目标已是全球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也是开启未来世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是《巴黎协定》后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需求信息的重要载体。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需求日益增长,而发达国家提供的气候资金存在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气候资金议题的主要矛盾。因此,本文依据最新的151份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深入分析发展中国家自主提出的未来气候资金需求,并评估了各国自主贡献资金需求的合理性。研究发现,151个发展中国家中有84个国家提出具体的国家自主贡献资金需求,其国家自主贡献时间框架内的资金需求总值达4.4万亿美元;分析48个同时提出减缓与适应资金需求以及21个同时提出国内与国外资金需求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得到,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类别中用于减缓与适应的资金需求比例约为6?4,国外资金需求与国内资金需求比值约为7?3;基于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估算的发展中国家累积减排量到2030年约119 Gt CO2-eq,自主贡献减排成本平均值为50美元/ t CO2-eq;发展中国家2015—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资金需求预期为1万亿~4万亿美元,年均700亿~2600亿美元,其中国际资金需求为0.7万亿~2.8万亿美元,年均500亿~19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已在意料中,但当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仍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宣布退出的考虑不难看出,尽管美国政治信誉、国际合作和长远经济均受影响,但借此特朗普既可以提高其政治影响力、同时又可向国际社会重新要价。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形势看,美国的退出不会根本逆转全球气候治理的大方向。但美国削减国内气候变化研究、多边环境基金的资金支持和援助等政策将影响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多边机制,以及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和长期目标的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受到冲击。就未来而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正向发展仍旧是主旋律,气候治理正进入多元主体发挥作用的时代,地方和民间组织层面将开展更多的技术创新务实合作,提高气候变化科学及认知的能力建设仍将是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以高能耗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为推动协同管控,文中结合生态环境部在重庆市组织开展的试点工作,对工业企业NOx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以末端治理为手段的NOx治理措施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效果为负,即工业企业去除1 t NOx会直接或间接增加CO2排放1.811 t,采用SNCR技术且选择氨水等非尿素类脱硝剂有助于减少工艺过程和电力间接CO2排放。2017年工业企业NOx减排导致CO2排放增加52.57万t,占重庆市能源活动CO2排放总量的0.3%。电力碳排放因子降低1%和降低5%情景下,NOx减排的总协同度将分别提高0.9%和4.3%,尤以水泥制造业的协同效果改善最明显。减少尿素使用和提高电力低碳化程度有助于降低工业领域NOx减排对CO2排放的负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2.
In December 2015, China joined 190 plus nations at Paris in committing to the goal of limiting the rise in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to ‘well below’ 2°C. Carbon budge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goal will require not only that the European Union and US reduce their emissions by greater than 80% by 2050, but that China at least comes close to doing so as well, if any budget is to be left over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RoW). Given that RoW emissions are, and will come from, low-income and emerging nations, China’s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is of no small consequence.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Kaya identity to back out changes in the drivers of CO2 emissions, including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energy intensity (E/GDP) and the carbon content of energy (C/E), the latter two calculat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China’s long-term GDP growth rate forecasts and specified 2050 CO2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ven achieving China’s highly optimistic renewable energy targets will be very far from sufficient to reduce China’s CO2 emissions from 9.1?Gt it emitted in 2015 to much below 3?Gt by 2050. Even reducing its emissions to 5?Gt will be challenging, yet this falls far short of what is needed if the world is to meet its ‘well below’ 2°C commitment.

Key policy insights
  •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there is great pressure on China to very substantially reduce its emissions by 2050.

  • While 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renewables and nuclear energy development, even achieving the most optimistic targets would not be sufficient to reduce China’s emissions from 9.1?Gt in 2015 to much below 3?Gt by 2050.

  • China’s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falls far short of what is needed if the world is to meet its Paris ‘well below’ 2°C commitment, even if the EU and US reduce their emissions to zero by 2050.

  • Emission cuts consistent with the Paris Agreement will require that China and the world give much greater weight to advanc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alable low-, zero- and negative-carbon sources and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全球多部门、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由于其碳排放路径的变化对国际气候谈判中的3个重要谈判方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和2℃目标情景下碳排放空间和减排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碳排放固定且分配方式固定的条件下,美国不同程度的退约将为自身获得较大的碳排放空间,同时挤压其他地区,包括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NDC和2℃目标的碳排放空间,将推高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NDC和2℃目标的碳价。2030年,2℃目标下中国碳价的升幅将达4.4~14.6美元/t,欧盟为9.7~35.4美元/t,日本为16.0~53.5美元/t。同时将增加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GDP损失。2030年,2℃目标下中国GDP损失的升幅将达220.0亿~711.0亿美元(相当于16.4~53.1美元/人),欧盟为93.5亿~321.4亿美元(相当于20.7~71.1美元/人),日本为41.3亿~134.5亿美元(相当于34.3~111.7美元/人)。  相似文献   

14.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 US withdrawal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 this study applied GCAM-TU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Global Change Assessment Model) to simulate global and regional emission pathways of energy-related CO2, which show that US emissions in 2100 would reduce to ?2.4?Gt, ?0.7?Gt and ?0.2?Gt under scenarios of RCP2.6, RCP3.7 and RCP4.5, respectively. Two unfavourable policy scenarios were designed, assuming a temporary delay and a complete stop for US mitigation actions after 2015. Simulations by the Model for the Assessment of Greenhouse-gas Induced Climate Change (MAGICC) indicate tha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by 2100 would rise by 0.081°C–0.161°C compared to the three original RCPs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if US emissions were kept at their 2015 levels until 2100. The probability of staying below 2°C would decrease by 6–9% even if the US resumes mitigation efforts for achieving its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 target after 2025. It is estimated by GCAM-TU that, without US participation, increased reduction efforts are required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clud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2°C goal, resulting in 18% higher global cumulative mitigation costs from 2015 to 2100.

Key policy insights
  • President Trump’s climate policies, including planned withdrawal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 cast a shadow on international climate actions, and would lower the likelihood of achieving the 2°C target.

  • To meet the 2°C target without the US means increased reduction efforts and mitigation costs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considerable economic burdens for major developing areas.

  • Active state-, city- and enterprise-level powers should be supported to keep the emission reduction gap from further widening even with reduced mitigation efforts from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