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东数字化水位观测开展了近3年时间,与模拟观测相比,具有数据传输快、数据量级大、人为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地下水位的高频、短周期信息大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一致,因而可以代替现有的模拟观测;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保存在SQLserver数据库,可通过地震前兆信息处理与软件系统(EIS2000)方便地联接,随时采用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分析,跟踪动态的发展变化;日常分析应用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仍可延用以往模拟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同时许多新方法(如潮汐分析、加卸载响应比法)也可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中国地震局实施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中, 河北地区安装了21台套水位数字记录仪, 并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与模拟观测并行运转。与模拟观测相比, 数字化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 传输速度快, 人为误差小的优点, 从而增加了水位高频、短周期的信息量, 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河北地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 静水位井的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变化特征一致。并着重讨论以往用于模拟观测时值资料分析处理方法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琼海加积井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动态变化特征一致,与固体潮的相关系数也基本一致,数据的相关性及内在质量良好,映震能力相当。数字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人为误差小的优点,可以取代模拟水位观测。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川-05井LN-3型数字水位仪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所观测到的动水位值仍然出现了干扰。通过对台站附近环境条件以及其它3套数字仪器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干扰源,成功排除了干扰。  相似文献   

5.
根据漳州地震台深井观测系统中探头上、下端面共8分量应变观测单元及台站洞体内伸缩仪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利用相互垂直的一对线应变分量共5种组合的方式计算出本地的面应变,并与固体潮理论值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深井观测系统的4种面应变组合的变化形态较伸缩仪面应变更接近固体潮面应变理论值,其中6#8#组合为最优组合,与固体潮理论值相关系数高达0.9418,而伸缩仪组合与理论值相差较大,相关系数仅为0.7838。Venedikov调和分析显示,深井观测系统的内在质量优于洞体内伸缩仪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汝庆  王华 《山西地震》2003,(1):14-17,26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山东聊城水化站对地下流体学科数字化改造的7种仪器进行了试验,并于1999年11月通过验收,现已运行3a。为全面总结上述7种数字化仪器的运行情况,对各类仪器的优缺点做了综合评定,同时对多种数字化记录资料与模拟记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SD-3A型测氢仪、GWK-201型测氦仪、LN-3数字式水位仪工作性能较稳定、测值连续准确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溧阳体应变自1994年开始观测以来,经历了1994年至2000年以整点值为主的模拟观测,和2001年至今以分钟值为主的数字化观测两个阶段,对这两个观测阶段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对溧阳台1996年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溧阳台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等参数无显著差异;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故障、水位、气压、气温等;②溧阳体应变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对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异常特征明显,映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五”改造,浙江省目前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站5个,10项测项,除宁波地震台是专业台站外,其他都为地方台站。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氡观测。除宁波庄市21井水位观测使用SW40型模拟仪器外,其他台站水温观测均使用SZW-1A型数字石英温度计,水位观测使用LN-3型数字水位仪。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中有明显映震效应的台站为100%,测项为80%。  相似文献   

9.
山西前兆台站水位模拟与数字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前兆水位观测点介休、孝义、祁县、静乐与朔州并行的模拟与数字水位观测资料,从数据完整性进行对比,运用相关性分析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与气压进行相关性分析,记录地震的能力进行对比。发现,数字观测优于模拟观测,可以替代模拟观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天水地磁台数字核旋仪FHD-1与模拟记录仪CB-3的日均值的一致性,发现两套仪器的日均值在磁场变化比较平静的时间段其一致性很好,但在极个别的时间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地电场观测方法与观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电场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场,以地球表层天然电场及其随时间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概要分析国内外地电场观测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20多年来地电场观测实践,对地电场观测对象、观测方法、观测技术和观测数据等要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阐述;同时,对中国地电场观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强震与微震观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采用动圈型换能器(属于速度型换能器)加电子反馈形成在0.05Hz~50Hz的加速度仪特性,大大减小了甚低频率的影响,而其线性及动态范围也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避免了位移型换能器在低频段的较大误差,在地震观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地面与空间的遥测遥感通信技术,特别是随之衍生而来的海底光纤电缆技术的发展,海洋学者可以从海底回头向上观测整个海洋世界,对深入海底做近距离和全天候监测海洋信息变为可能。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逐步策划和建设以海啸减灾为目的,以海底电缆为主轴、海底地震监测为核心内容的海底观测网络。本文分别针对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多种典型海底观测网的主要观测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发展中国海底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介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井(泉)的分布现状、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自流热水井的观测现状,并介绍观测项目及主要观测仪器等。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及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川- 20 地下水综合观测井井下仪器探头可能存在机械部分相互干扰的现场研究结果。所得结果对于正确区分各种手段今后的异常与干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2010年2月TJ-型体应变仪、SSQ-2I石英摆、VS垂直摆倾斜仪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2月27日琉球7.2级、智利8.8级地震的形变异常。为今后的分析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陡边坡工程爆破地震效应观测选择的观测物理量及观测系统,概述了测点的布置及安全震动速度的选取,实测结果表明,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下一炮爆破参数整是确保安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宁地电台在原址开展地电观测抗干扰保护工程,采取缩短极距和电极深埋来减轻地铁和蔬菜大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讨论深井观测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试运行1年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发现采用深井观测可减少干扰、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空基、地基云状观测自动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通用的人工观测云分类标准不再适用于自动观测.本文提出了适用于自动观测的卫星观测、地基观测和数值预报模式统一的云分类原则和分类标准,依据大气代表性原则、仪器观测可行性原则、历史继承性原则和可扩展性原则,不考虑云的高度,沿用形态学和发生学理论,将云分为卷云、层状云、波状云和积状云4属,更细分为薄卷云、密卷云、波云、雨波云、层云、雨层云、浅积云和深积云8类,列出了各类云特征的定性描述,为自动观测、预报保障和模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玲英  毛先进 《地震研究》2011,34(3):291-295
通过对云南4个水位观测点模拟与数字化并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同一个观测点的模拟与数字化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接近、数据相关性好、数据的变化形态及地震同震响应特征相似,在这些并行观测的观测点上数字化观测可以取代模拟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