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文献[4]的基础上重新较详细地讨论了有核结构球对称体系中物质的分布,严格地求解了Euler方程,得到了广义相对论有核结构的多层球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广义相对论的有核多层球结构下,物质的密度分布将与半径的三次方成反比(n∝r~(-3)),而不是与r的二次方成反比(n∝r~(-2)),因此通过观测可以与等温聚集核(n~r~(-2))的情况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假定轴旋涡星系的物质密度分布由三部分组成:平行于星系对称面的层分布,它沿z方向成指数衰减;对称于中心的多球层分布;以及星系中心的高度密集的球核。在这样的假设下,本文求出了星系物质密度分布的分析表达式,并以银河系为例,定出了银河系物质密度分布的具体结果。本文所得结果,与最新观测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恒星的自转,是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的难点。近年来有许多观测事实,特别是早型大质量星的观测事实,预示恒星的自转效应可能引起恒星内部的物质向外转移,造成恒星表面一些元素丰度超丰,并且对恒星结构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恒星的自转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考虑自转效应后,恒星结构和演经模型将是二维模型,本文综述了诸多作者如何将二维的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简化为一维模型。作者在研究了以上作者的简化方法后,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如下假设:假设在等势面上的温度,密度,压强,光度,化学组成和角速度等物理和化学量近似于均匀分布,并且这些量与等价球面上的量相同。(等价球面是假想的球面,它包围的体积与等势面包围的体积相等。)我们在等价球面上推出新的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方程,构造出新的演化模型。这个模型与不考虑转动效应的演化模型相比,有以下变化: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变化;辐射温度梯度变化,并引起对流判据变化;星风物质损失和角动量损失增大。作为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的应用,我们研究了中,小质量星中心氦燃烧阶段在赫罗图中的演化轨迹发生来回摆动(又称为蓝回绕)的物理机制问题。有诸多作者曾经研究了可以影响蓝回绕的各种因素。但是不知道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无法判断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我们根据前人已经知道的对流超射效应与自转效应对蓝回绕的影响正好相反的事实,想到对比对流超射效应和自转效应对于同一颗星和同一化学组成所造成的内部结构的不同,以发现有哪些物理因素对于产生蓝回绕起主要作用以及各种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的结果认为:蓝回绕的形状和中心氦燃烧阶段的总产能率的变化相关联。当总产能率主要由壳层氢产能率的变化所提供时,蓝回绕主要与氢丰度变化区(μ-梯度区)的氢丰度分布轮廓(X-profile),μ-梯度区的温度,以及对外流区的深入程度密切相关。当总产能率由氢燃烧壳层和氦核的产能率变化所提供时,蓝回绕不仅与μ-梯度区的特性腾,还与氦核的大小和温度密切相关。另外,本文也分析了转动恒星中的物理机制,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恒星的自转 ,是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的难点。近年来有许多观测事实 ,特别是早型大质量星的观测事实 ,预示恒星的自转效应可能引起恒星内部的物质向外转移 ,造成恒星表面一些元素丰度超丰 ,并且对恒星结构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 ,恒星的自转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考虑自转效应后 ,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将是二维模型 ,本文综述了诸多作者如何将二维的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简化为一维模型。作者在研究了以上作者的简化方法后 ,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如下假设 :假设在等势面上的温度 ,密度 ,压强 ,光度 ,化学组成和角速度等物理和化学量近似于均匀分布 ,并且这些量与等价球面上的量相同。 (等价球面是假想的球面 ,它包围的体积与等势面包围的体积相等。)我们在等价球面上推出新的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方程 ,构造出新的演化模型。这个模型与不考虑转动效应的演化模型相比 ,有以下变化 :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变化 ;辐射温度梯度变化 ,并引起对流判据变化 ;星风物质损失和角动量损失增大。作为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的应用 ,我们研究了中 ,小质量星中心氦燃烧阶段在赫罗图中的演化轨迹发生来回摆动 (又称为蓝回绕 )的物理机制问题。有诸多作者曾经研究了可以影响蓝回绕的各种因素。但是不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有挠引力规范场中转动物体的动力学特性.着重讨论了在太阳的球对称静场中地球自转季节变化和陀螺进动效应.所得结果对所有不同类型的有挠引力规范理论都适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中型质量恒星模型的数学方法和程序实践。相应的模型是核外包层——产能薄壳——部分简并等温核模型。文中论述了核外包层解对初始值的连续依赖,提出用迭代法同时求解lnρ、lnP_e、y、z_1、z_2、ln_μ,并指明迭代的振动性质和加速迭代的方法。用理查逊外插估计核外包层解的积分精度。在计算核结构时采用牛顿三次插值程序进行费米-狄拉克函数的内插,估计了插值误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Harrison-Wheeler物态方程,通过“自洽场方法”,对Einstein场方程和广义相对论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作数值求解,研究了快速旋转致密天体的平衡位形及其某些引力效应。结果表明:其平衡位形是扁的旋转椭球,当角速度大于3.0×10~2/秒时,偏心率和天体质量随角速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极限情况下,偏心率可达0.7,质量增大可达10%—35%;旋转引起的天体表面引力红移的差异,光线顺逆旋转方向通过天体表面时的偏转角差异都是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月球的内部构造与月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月球的内部构造与月震震源径向分布的关系。我们认为,月球的刚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是月震径向分布规律的决定因素。 我们采用由两个均匀同心层组成的月球模型,分别对均布表面载荷和均布径向体力求出了弹性力学解。结果表明,当内球的刚度比外壳小时,最大剪切应力位于接近内球边界的外壳上,这就解释了月震的径向分布规律,并从理论上说明了月球液核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跟踪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是一架反射Schmidt望远镜.它固定地斜卧在地面上,主光轴在子午面内南端高起与地面成25°角.观测天区-10°δ+90°,天体经过子午圈前后观测1.5小时.有三种跟踪运动:改正板在地平式机架上绕高度轴和方位轴的转动以及焦面的转动.这些运动都没有盲区.本文导出了全部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公式.对上述天区和观测时间作了计算,高度角的最大变化仅0.34°,重力变化引起的变形极小,改正板方位角和焦面的转动速度小于或等于周日运动速度,且转动相当均匀.发现并证明了当中心天体的赤纬δ=90°--A=+24.6°(A为光轴倾角,为观测点的地理纬度)时,焦面的转动恒等于零.这些研究表明LAMOST的装置在跟踪运动和重力变形方面有一系列重要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塌缩星的熵和黑洞的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黑洞形成的三种具体模式,即:(Ⅰ)塌缩物质团中心先形成黑洞核,外部物质逐渐落入使黑洞核不断长大,最后整个星体形成一个黑洞;(Ⅱ)塌缩物质团各层同时满足Schwarzschild条件;(Ⅲ)塌缩物质团最外层先满足Schwarzschild条件.计算了三种模式中塌缩物质所携带的熵S_m,与所形成黑洞的黑洞熵S_(BH),发现S_(BH)比S_m大10~(19)倍,并得到了能形成黑洞的质量下限为Planck质量M_p=10~(-5)g.对S_(BH)的本质进行了讨论,认为S_(BH)中除普通的热力学熵以外,还可能包含有其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自引力,用薄盘位形上积分的方法计算了吸积盘自引力的径向与垂向分量,着重讨论了径向自引力。主要结果为:对于大质量黑洞(M~10~8—10~(10)M_⊙)吸积盘,在(R/R_g)~10~5—10~4的距离上,径向自引力会超过中心天体引力。在这个距离上,吸积盘的动力学结构完全不同于开普勒盘。提出了径向自引力不稳定扰动作为一种能源机制。本文还得到吸积盘自引力与中心天体引力量级比较的两个判据,并由此得到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外半径的近似解析估计。本文结果可用于类星体和星系核吸积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Kent和Gunn提供的COMA团天区414个星系的视向速度资料,以及关于团成员的统计判别结果,对COMA团进行了动力学方面的讨论,分析表明COMA团不存在显著动力学效应的整体转动。利用King-Michie模型拟合得到COMA团的核半径为5.'2(相当于210kpc,取H0=50km·s-1·Mpc-1),特征速度弥散度为935km·s-1.从动力学模型的角度来看,COMA团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分层。有迹象表明团中心区域的次结构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通过对猎户座KL区的观测、分析与计算,阐明CH3CN分子转动谱线系作为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探针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对观测该线系所需要的仪器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的良好探针—CH3C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琴  裴春传 《天文学报》1996,37(2):164-174
本文作者通过对猪户座KL区的观测、分析与计算,阐明CH3CN分子转动谱线系作为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探讨针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对观测该系所需要的仪器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许多Mira变星具有轴对称转动的膨胀拱星包层。因此研究有轴对称转动的膨胀拱星包层的速度流场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了Mira变星的有轴对称转动的膨胀的拱星包层的速度流场,得到了它的严格形式解。所得到的结果与观测给出的事实是相一致的。最后,还讨论了恒星的质量损失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有力场的脉冲星磁层结构。用极角展开的方法。可以得到轴对称脉冲星方程组的局部解。本文特别讨论了极轴附近和赤道面附近的区域。在脉冲星表面附近磁能密度比其他能量密度大,远离脉冲星表面处,引力势能和转动动能相对较大,这些因素会影响脉冲星磁层中的物质分布。分析表明,等离子体的转动可能是非刚性的,因而可能不存在一个闭场的共转区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日珥和耀斑绕轴旋转的假设条件下,分别对自旋角速度为常数和有梯度两种情况,计算巴耳末线轮廓从日珥和耀斑中心到边缘的变化,建立由谱线倾角或位移量求自旋角速度以及由谱线曲率求角速度的深度梯度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应用于1981年4月27日环状耀斑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8.
NNR-MORVEL56板块运动模型描述了全球56个构造板块在无整体旋转参考架下的角速度运动参数。这些板块可以近似描述为单位球上的无重叠球面多边形区域。用ITRF速度场计算这56个板块相对于无整体旋转参考架下的绝对运动时,板块的几何参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给出了计算板块几何参数的方法并且编写了FORTRAN90程序以供参考,使得计算单位球上板块的面积和转动惯性张量得以实现。文中的计算方法和程序主要采用球面三角算法和自适应辛普森双积分算法,并对全球56个板块的几何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地球的较差转动及其天文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先探讨了地球存在较差转动的可能性,证明了即使对于地球这样小的行星,其内部仍然可能存在较差转动。然后对地球较差转动规律及可能引起的三种地球动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这三种地球动力学效应是:地球自转速率的近十年变化,黄赤交角的非摄动长期变化以及液核和固核所引起的近周日自由摆动及其对章动的影响。对这三种地球动力学效应的研究将有助于另一角度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其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变率P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每一脉冲星的脉冲周期和周期变率都存在影响,因此,在把地球上所测量的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归算到太阳系质心时,必须考虑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的影响。(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影响不大,但对周期变率的影响必须引起注意,特别是对于P较小的脉冲星,这种影响甚至可大于本体的周期变化。(3)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周期变率影响的数值,取决于脉冲星的赤纬和观测台站的纬度;赤纬越大,纬度越高,其值越小。(4)在上、下中天观测,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变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