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艳艳  宿星  王国亚 《冰川冻土》2015,37(6):1697-1707
兰州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山区城市之一, 区内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 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伴共生,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运用灾害统计学、经济学中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脱钩模型等多种理论方法对2006-2012年兰州市地质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兰州市地质灾害总体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 正面影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近年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果明显, 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区内地质灾害高发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共生的条件下, 必须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负增长"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最终达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汶川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军  杨青华  严嘉  薛重生 《地球科学》2010,35(2):324-330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重灾区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台,获取了研究区的次生地质灾害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内次生地质灾害与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系、地震断裂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并结合信息量法模型进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高度、中度和轻度危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 130.196 km2、1 739.584 km2、1 213.219 km2.本次地震触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点,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而远离断裂带区地质灾害很快衰减,呈零星分布;从灾害发育的区域特征分析,汶川县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呈现出北部和东部重、西部和南部轻的特点.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表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信息量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以及危险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地质条件是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动力基础,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外在动力和促进因素.随着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增强,生态环境遭到强烈破坏,地质灾害愈加频繁.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治理区内生态环境,规范人类经济活动,才能使灾害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矿产资源及频繁的经济活动,使葫芦岛市南票、连山两区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引起的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相关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进行调查研究。对该市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该市两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闻绍毅  李洋 《地质与资源》2014,23(3):296-300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学者和机构对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研究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总结为4类: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国内外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灾害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对其规律的研究应有别于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研究 ,从社会属性方面来分析地质灾害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是控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条件 ,对这两者的分析评价称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GIS技术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代表着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研究 ,作者开发出了基于商业GIS软件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 (RiskAnly)。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并利用此系统对我国全国范围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和最终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的工程一经济活动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的后果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的危害,便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前者由自然地质作用所造成,后者由人类活动诱发产生.近20年来,我国和其它国家一样,随着工程建设和经济开发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的加剧,引起了自然科学界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经济学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的涵义及其属性,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减灾社会化,提出了地质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与学科地位,构建了地质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3年12月22—23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在北京燕郊组织召开了“地质环境经济与地质灾害经济专家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水利部、国家环保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经济研究的专家25人。会议研讨的议题是:地质环境经济与地质灾害经济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组织编写《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经济学》。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成功主持会议,并对“地质环境经济与地质灾害经济研究现状及发展”作了报告。中国地质灾害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梁,介绍了编写《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经济学》的准备情况和提纲草案。与会专家围绕地质环境经济与地质灾害经济学的学科地位、理论、方法以及专著的指导思想、内容结构等进行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清华大学张兰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还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0.
眉山市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泛,险情较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为主.主要分在市境内的中山、低山和深丘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发生时间多集中每年在6~9月的雨季高易发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的控制,而降雨和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则是眉山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因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我省地质灾害发育,加之近年来经济增长、城镇扩张、降雨增多等因素共同影响,地质灾害数量和经济损失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必要。为全面认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固定经济投入下的总体收益函数,认为虽然青海省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从整体看,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较低,未达到最佳收益点。因此,相关部门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随着经济增长适当调整防治投入,不仅能有效控制地质灾害损失,而且也保障社会其他效益。  相似文献   

12.
楚占昌  郭希哲 《中国地质》1992,(2):11-12,24
一、落实国务院“三定”方案,搞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恶化的结果或表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防灾、减灾的地质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基建工程.地质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同一种地质灾害,其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必须在研究其所处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灾情等的基础上进行,还必须考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工程措施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在防治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随时掌握地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市是我国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省市之一,长期以来,地质灾害严重地影响了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为了加强对地质灾害规律的研究以及科学的管理地质灾害信息,该文章初步探讨了基于GIS的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ChongqingGeologicHazar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的设计与建立.该系统面向用户,依据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开放性的原则设计,并且以MapGis和MapInfo、Mapx作为后台支持,利用Visualbasic5.0中文企业版作为开发语言.该系统具有信息的采集与更新、信息的空间检索与查询、信息的可视与GIS功能、信息输出和系统说明与帮助等5大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人们愈来愈重视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在对东莞市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时视频网络监测系统",拟对该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横琴新区地质灾害较为频发且分布广泛,随着经济发展,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根据地质灾害的不同成因,将区内地质灾害分为斜坡类地质灾害和软土沉降类地质灾害.通过对研究区各类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和人类活动3个方面着手,构建适用于横琴新...  相似文献   

16.
地处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其所辖8县1市1特区,总面积18032 km2,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上百万元,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西丰县地质灾害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分布广泛,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西丰县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较为复杂,降水充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为强烈,它们都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了解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对当地居民构成生命财产威胁的地质灾害点,需采取治理措施,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金沙县基本情况、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分布特征及成因,针对辖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一系列防治对策措施,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以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象因素和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入手逐步深化研究降水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由浅入深,在尝试和探索中开展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研究,提出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并通过对2004年的地质灾害实例验证预报和2005年4-7月预报预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提出的气象预警方法合理可行、简便实用,特别适用于开展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进守  邓辉  苑泉  沈娟  周瑾  靳洁 《地质与资源》2018,27(3):272-278
在西藏贡觉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研究区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7个评价因子:坡度、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植被覆盖度、河网密度、年均降雨量,并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揭示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