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已成为水处理药剂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近年来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进展 ,包括我们所最近研制的三系列含水聚硅酸铝铁钠废水净化剂 ,它们的优缺点及其絮凝机理。重点阐明研制絮凝剂时通常采用共存阴离子和活性硅酸与铝盐或 /和铁盐的聚合作用 ,并探索絮凝剂中各组分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唐维之 《西北地质》1992,13(2):39-43
1 概况碱式氯化铝(BAC)亦称羟基氯化铝或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其分子通式为:Al_2(OH)_nCl_(6-n)(1≤n≤5)。其羟基的摩尔数与分子中含铝摩尔值之比的百分数,称为该产品的碱化度。碱式氯化铝化合物非单一分子组成,是具有不同n值的分子混合物。随着n值的增大,其化合物碱化度增大,分子间借助于羟基的架桥作用,形成聚合物的倾向增强。此时,以碱式氯化铝分子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链越大,净水效果增强。聚合氯化铝分子通常表示为:[Al_2(OH)_nCl_(6-n)]_m(1≤n≤5;1≤m≤10)可见碱式氯化铝实质是聚合度m=1时的极端状况。因此,碱式氯化铝与聚氯化铝只是存在状态上的差  相似文献   

3.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了国内外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含钙聚合铝(PACCa)作为导向剂与铝源,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微/纳结构(微米/纳米尺度)的弗雷德盐。当水溶液中的ρ(Cu2+)为4.406 mg/L时,每升含铜溶液投入0.45 g弗雷德盐对Cu2+的去除率为99.02%。背散射(BEI)与二次电子(SEI)的SEM研究表明:微/纳结构的弗雷德盐在水处理中经历了溶解-结晶过程,XRD鉴定证实弗雷德盐分解后形成方解石晶体与无定形氧化铝。微/纳结构的弗雷德盐去除Cu2+的絮凝沉淀机理与吸附反应模式有所不同,弗雷德盐在絮凝过程中与水中CO2作用转变成方解石与无定形氧化铝,同时Cu2+在碱性环境下生成氢氧化物,新生成的无定型氢氧化铝迅速吸附铜的氢氧化物并裹挟方解石沉淀。  相似文献   

5.
聚硅氯化铝铁(PSAFC)絮凝剂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聚硅氯化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水解共聚过程PH变化的研究,对铝铁共物的化学形态、二氧化硅的加入和碱化度B对铝铁共聚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应用Ferron配合逐时比色法对聚合物中铁的形态进行了表征,为深入研究聚硅氯化铝铁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现状和应用进展,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条件、絮凝机理以及影响其絮凝活性的因素,着重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絮凝剂在原子荧光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了一种高分子絮凝剂,应用于原子荧光法分析化探样品,明显提高了分析速度,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分别投加聚合铝和粉煤灰改变料液性质,来预防膜污染和提高膜生物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率,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实验分析活性污泥性质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中空纤维膜表观结构的变化情况,探讨防治膜污染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聚合铝的投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可有效地减缓膜污染,且除磷效率达85%以上;而投加粉煤灰并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型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行制各的具有不同SiO2:Al:Fe(摩尔比值)和碱化度的两类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铁(PSAFC)和聚硅酸硫酸铝铁(PSAFS)各7种,直接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从中选出2种温凝剂,考察了pH值、混凝剂投量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对混凝处理后,印染废水出水中残留温凝剂主要成分Al、Fe、SiO2的含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氯化物型(PSAFC)和硫酸盐型(PSAFS)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色度、浊度、COD Cr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总体而言,PSAFS的混凝效果略优于PSAFC;混凝处理后印染废水出水中残留铝、铁、硅的含量均比较低;pH值和碱化度对温凝剂在水体中残留铝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旋挖钻机和双聚合泥浆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旋挖钻机的施工方法,着重介绍了双聚合泥浆的制备、特点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瑞君 《地下水》2018,(5):209-211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产生废水的污染源较为复杂、化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采用传统废水处理方法无法实现对废水的快速处理,处理能力有限。为此提出基于工程模糊集的水利工程施工废水处理方法与实践研究。依托工程模糊集欧内斯特理论对定量因子集、定性因子集进行计算,确定废水的组成与添加药剂比例。基于筛分楼对废水进行分层处理,将中间层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层直接进行脱水处理,引入净水池过滤,完成砂石料加工系统与基坑系统废水处理,对经过滤的水中添加定量的低分子无机絮凝剂和高分子无机絮凝剂,经精滤完成水利工程施工废水处理。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工程模糊集废水处理方法较传统废水处理方法处理效率提高47.28%,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施工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改变了传统制备铝盐改性膨润土工艺中原料的添加顺序,增强了膨润土的膨胀性能。对制备的铝盐改性膨润土进行SEM、XRD、粒径分布以及红外光谱表征,并与原料-钠基膨润土进行了对比,得到了改性的机理。最后,利用钠基膨润土和铝盐改性膨润土吸附硅酸盐的现象以及性能对铝盐改性膨润土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铝盐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省去了传统工艺中加碱调节pH值,采用先将水浴钠基膨润土混合,再加改性剂的添加顺序,得到的铝盐改性的膨润土有很好的除硅效果,最高可达99%。  相似文献   

13.
铝的水解反应及其水解聚合铝形态的研究,特别是具有Keggin结构的Al13聚合形态一直是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形态分析以及生物毒理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20年来Al13的分析方法、形成和转化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动力学方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用聚丙烯酰胺和聚环氧乙烷为絮凝剂使土样可溶盐水浸液迅速澄清的实验和方法。特别是聚丙烯酰胺,使可溶盐分析能够按照不同土质、不同目的对可溶盐水浸时间的要求,按时进行测定,从而提高了可溶盐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石英砂和陶粒组成的双层滤料,其净水处理性能明显好于石英砂和无烟煤双层滤料以及单层石英砂滤料,特别是出水浊度、微絮凝作用,反冲洗周期、藻类的去除、絮凝剂的使用量等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陶粒做为一种新的水处理滤料,正被应用于净水和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用聚丙烯酰胺和聚环氧乙烷为絮凝剂使土样可溶盐水浸液迅速澄清的实验和方法。特别是聚丙烯酰胺,使可溶盐分析能够按照不同土质,不同目的对可溶盐水浸时间的要求,按时进行测定,从而提高了可溶盐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钾长石尾矿制备矿物聚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以福建沙县田口钾长石尾矿粉体为主要原料,以煅烧高岭石作配料,硅酸钠作结构模板剂,氢氧化钠作激活剂,进行了制备矿物聚合材料的实验研究,实验样品静置固化7-28d,其抗压强度高达19.4-24.9MPa。耐酸性,耐碱性指标均优于相似建材的国家标准。在配料组成中,控制高岭石用量为20%,适当提高硅酸钠的用量和固/液化,有利于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材料抗中度随固化时间的延长而叶抛物线式发展,矿物聚合材料的形成过程为:铝硅酸盐固体组分的溶解络合,分散迁移,浓缩聚合,脱水硬化。由铝硅酸盐凝胶相固化而在的基体相,其化学组成与沸石相近,微观结构极可能与蛋白质类似,物理形态上呈三维网状结构,将未溶解的晶质颗粒胶结为坚硬块体,是矿物聚合材料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热压金刚石钻头在钻进中尚存在钻进时效不高、适应性不广的弱点,进行了聚合粗粒金刚石钻头的应用研究,从聚合粗粒金刚石的聚合方法与工艺,到聚合粗粒金刚石破碎岩石的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制的聚合粗粒金刚石钻头,在室内进行了钻进试验,钻进Ⅸ级中—细粒致密花岗岩能获得2.59 m/h的时效,和普通金刚石钻头相比钻进效率提高了24%,表明聚合粗粒金刚石可以弥补普通金刚石钻头对岩层适应性较低的弱点,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姜浩  廖立兵  王素萍 《地球化学》2002,31(6):593-601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等手段。对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和相同条件下制备的铁的含水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7)和温度(18-4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有害元素砷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砷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砷初始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蒙脱石和铁的含水氧化物的砷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砷具有明显的亲合力,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过程有可能是地表岩石和土壤中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是影响砷地地表,特别是土壤中迁移,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矿物聚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粉煤灰、高岭石等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酸性的矿物聚合材料制品,可代替部分硅酸盐水泥制品。根据矿物聚合材料制品在3 d、7 d、14 d、28 d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NMR)等测试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材料固化过程中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聚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反应如下:(1)粉煤灰中的玻璃相在强碱的作用下首先发生溶解,其中部分Si-O、Al-O键发生断裂;(2)断裂之后的Si、Al组分在碱金属离子Na+、OH- 等作用下形成Si、Al低聚体(-Si-O-Na、-Si-O-Ca-OH、Al(OH)-4、Al(OH)2-5、Al(OH)3-6),而后随着溶液组成和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这些低聚体形成凝胶状的类沸石前驱体;(3)前驱体脱水形成非晶相物质。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28 d制品中,Si的存在方式以Q4为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矿物聚合材料的形成机理、改善制品的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