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劲草 《地质论评》1997,43(1):78-84
本文以广西龙水水政顶倾竖褶皱构造变形分析为基础,根据含金石英脉与非含金石英脉的变形差异,认为作用于岩层上的主剪切应力(σ_s)与主压缩应力(σ_p)随时间(t)的变化是导致岩层褶皱过程中石英脉多样性变形的主因;阐述了上述模型的动态应力场及其动力学过程;提出了构造变形的分解作用、水力压裂作用与裂开-愈合作用是石英脉形成的新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2.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北部的苏库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区内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剪切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苏库马绿岩带中玄武岩为弧后环境形成,流纹岩和花岗岩形成于陆弧环境,N--S向挤压作用和E--W向伸展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构造展布特征。建立了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模式,表明具有金矿化作用的石英脉集中分布在EW、SEE、NE向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含金石英脉富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成矿流体的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乌拉山金矿113号含金石英脉为例,论述了含金剪切带岩石的显微构造特征。通过对含金石英脉近百个岩石薄片的系统分析鉴定,对组成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矿物(石英、长石)和典型显微构造进行对比,分析了含金石英脉显微构造的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研究表明,113号含金石英脉是通过韧性变形,后期转化为脆性变形所形成的应变石英脉,是早期无金石英经变形改造和金矿化作用的结果,属含金剪切带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再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邱添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4,33(3):541-557
新疆西准噶尔萨Ⅰ金矿床由含金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和含金石英脉组成,矿体围岩为石英菱镁岩、碳酸盐-滑石片岩和蛇纹岩。根据岩相学研究,将萨Ⅰ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黄铁矿-石英-碳酸盐阶段(Ⅰ)、自然金-辉砷镍矿-铬云母阶段(Ⅱ)、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Ⅲ)、自然金-硫化物-石英阶段(Ⅳ)和碳酸盐阶段(Ⅴ)。阶段Ⅰ和阶段Ⅱ对应于石英菱镁岩经历的韧-脆性变形时期,其他3个阶段形成于脆性变形期间,反映出构造性质由挤压向拉伸环境转换的过程。阶段Ⅱ和阶段Ⅳ分别对应于Au-As和Au-Cu成矿作用。金矿化与石英菱镁岩经历的剪切变形过程相关。含金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变形的石英菱镁岩,说明剪切带流体输送了相关微量元素和成矿元素。在韧性变形向脆性变形转换过程中,流体压力骤降,含金络合物分解形成金矿。萨Ⅰ金矿床是产在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中的严格受剪切带控制的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石英脉型金矿床作为金产出的主要类型是人所共知的,找金矿的地质工作者们特别注意石英脉,一般的野外工作常常见到石英脉,但是,含金石英脉有什么特点?它与不含金石英脉有何不同? 从物理性状上看,含金石英脉常有铁染现象,外观上往往呈褐黄色或浅褐色。在脉的裂隙或与围岩接触的边缘褐色显得更深,有时呈褐红色。其次较常见的还有烟灰色,乳白色。含金石英脉往往多裂隙,有时在裂隙或节理上有细脉状或薄层状、浸染状的黄铁矿。有些含金石英脉,因风化石英呈多孔的不规则块状,有时被粘土质矿物包裹,不连续地出现在褐红色的粘土质风化、氧化带中。不含金石英脉大多数呈白色或无色透明,石英较纯净,无黄铁  相似文献   

6.
鲁山县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清海 《河南地质》1992,10(4):259-263
本文系统介绍了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含金石英脉与韧性剪切带内在的成生关系,指出了韧性剪切带内的次级R、R‘、P、P‘和D组剪切裂隙是含金热液运移的通道,富集的有利场所,是含金石英脉最有利的赋存空间,最后确认含石英脉属同韧性剪切型金矿脉。  相似文献   

7.
邻素  白云 《国外铀金地质》1995,12(2):124-127
欧洲的海西带控制了几处含有一批矿化和一些可开采矿床的金矿区。在对基底有影响的海西晚期变形阶段,形成了许多有经济价值的金的富集。在成矿的微裂隙中和流体漂移的特定阶段内,含金石英脉型矿化是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微裂隙和流体作用影响到早期沉淀的石英脉的基质。根据包括从区域到显微范围内的构造研究以及对矿物组合,液包体,热力学计算(P、T、fo2,fs2,pH)的物理化学再造多学科方法得到的数据表明,以往的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三个泉地区新近发现的几个金矿床(点)的含金石英脉及无矿地段的不含金石英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两者在流体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别,结合矿区含金石英脉的微量元素特征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含金性评价模型,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甘肃北山石英脉型金矿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北山岩金矿绝大部分与石英脉有关,以往称为金—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含金石英脉型。近年的工作成果说明,甘肃北山岩金矿绝非石英脉型所能概括,尽管金普遍与石英脉共生,但是,它们却分布在不同时代、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层位、不同岩性地段。从应用的角度看,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划分。就是说,对含金石英脉的时代、层位、围岩或成因方面作某些限定,以利于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军 《贵金属地质》1998,7(3):172-179
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指含金地质体为(含钾长石)石英脉的一类金矿床,是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中的重要类型矿床。综合论述了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含金地质体及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总结了该类金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赋存特点及矿石的选冶条件和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8,7(3):172-179
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指含金地质体为(含钾长石)石英脉的一类金矿床,是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中的重要类型矿床.综合论述了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含金地质体及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总结了该类金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赋存特点及矿石的选冶条件和流程.  相似文献   

12.
测试了130余件含金石英脉及不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试样,查明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特征,同时配合其它预测含金石英脉的测量方法,提出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预测靶区,经过初步验证,预测基本上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3.
测试了130余件含金石英脉及不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试样,查明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特征,同时配合其它预测含金石英脉的测量方法,提出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预测靶区,经过初步验证,预测基本上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一种可能成生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产在太古代地块中的金矿床大多都是同构造剪切带型矿床,其容矿断裂是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由液压致裂作用所形成,即含矿流体驱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并形成裂隙。而矿体中最重要的矿石类型──含金石英脉为同构造脉,即含矿流体紧随裂隙的张开而快速沉淀其中,形成含金脉体,并使裂隙愈合。含矿流体的不断补给和沉淀,使流体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的流体压力使"裂隙-脉体"系统发生周期性的裂开-愈合作用,由此形成了富金的多期多阶段的复式石英脉体。  相似文献   

15.
卿敏  白万成 《黄金地质》1995,1(3):54-60
选择了小秦岭含金石英脉脉石英的显微镜下特征、红外光谱及近脉(矿)围岩全岩爆裂温测等3种包裹体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东闯金、铅矿区和杨砦峪矿区不同含金性石英脉、含矿脉中的富矿、贫矿地段及矿体不同部位的包裹体特征,提出出了石英脉含金性评价及差别矿体剥蚀程度的包裹体指标。  相似文献   

16.
含金石英脉具有特定的地质构造、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及氧化标志。这些特点区别于一般的石英脉。因此,认识含金石英脉的特点,对于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勘查和寻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容矿断裂和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世才 《地质与勘探》1994,30(5):18-20,17
详细地回顾了水力压裂作用和同构造石英脉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影响和控制水力压裂作用发生和同构造脉形成的各种因素,指出“裂隙-矿脉”系统的形成是裂隙的多次张开和矿脉的多次愈合(封闭)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裂隙的形成和张开是水力压裂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含金石英脉成矿可能性评价是脉状金矿是定量评价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加权成矿概率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含金石英脉赋存规律,统计预测石英脉有工业介值的可能性。从众多金石脉英中筛选出可能有工业价值的石英脉。  相似文献   

19.
含金石英脉成矿可能性评价是脉状金矿定量评价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加权成矿概率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含金石英脉赋存规律,统计预测石英脉有工业价值的可能性。从众多含金石英脉中筛选出可能有工业价值的石英脉。  相似文献   

20.
托库孜巴依金矿区赋存于玛尔卡库里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中,含矿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主要变形阶段:D1推覆挤压变形与紧闭褶皱,D2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D3造山带的抬升与脆-韧性变形,D4伸展体制下的张性构造,伴生有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充填与闪长岩脉贯入;D5晚期近东西向及北西向等多组压扭或张扭性次级断裂。相应地,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形态和矿物组合各异的石英脉,初步划分出8种脉系、4个主要成矿阶段,识别出两个主要成矿事件:①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与走滑-伸展转换体制有关的含金多金属-石英脉。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从早阶段向晚阶段,成矿流体由以变质热液为主向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方向演化,硫同位素主要为深源硫特征,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造山带和上地幔之间,并向造山带演化,且与阿舍勒铜矿的围岩和矿石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说明早期的火山作用对成矿有一定的贡献。对构造变形形成的黑云母进行Ar-Ar法定年,获得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69.94±2.54)Ma,反等时线年龄为(269.38±2.63)Ma,结合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该矿床可能由两个成矿事件形成,分别为290Ma左右和270Ma左右,对应于额尔齐斯构造带的两幕变形,早期主要与其大规模左行走滑有关,而第二成矿事件可能与后碰撞走滑-伸展转换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