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地台北缘拴马桩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泓 《地层学杂志》1997,21(1):20-21,T001
狼山—色尔腾山和大青山的拴马桩煤系曾被认为是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上的晚古生代纯陆相山间盆地沉积。新的研究证明,上述两地的拴马桩煤系的时代并不完全等同,也不是纯陆相地层,更不是同一盆地的含煤沉积  相似文献   

2.
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3套煤系烃源岩,进行煤岩煤质基本特性研究,并结合热解试验结果,探讨不同煤系煤的生烃潜力。研究认为:煤型有机质的液态烃产率普遍较低,且主要产出气态烃;本区煤的生烃潜力表现为三叠纪和石炭纪煤高,侏罗纪煤低的特点。综合考虑成煤地质条件、煤岩煤质和热解试验结果,煤的成烃母质类型为Ⅲ型,继而细分为3级:即三叠纪和盆地东缘二叠纪的半亮煤、镜煤为Ⅲ1型;盆地东西缘石炭纪的半暗煤为Ⅲ2型;盆地西缘二叠纪和侏罗纪的暗煤、暗淡煤为Ⅲ3型。  相似文献   

3.
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煤系和侏罗纪煤系为目标,开展了煤系矿产资源综合研究。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发育种类及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煤系矿产资源共生组合类型。从煤系综合矿产形成的原生条件和后期的盆地构造-热演化控制的角度,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的赋存规律,建立了煤系矿产耦合成矿模式。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潜力,估算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和主要矿区煤系镓元素等主要煤系矿产资源量,划分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有利区。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和勘查选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沁水盆地煤及煤层气开发主要集中在盆地两翼及南部转折端,而对盆地中北部煤系能源矿产及构造演化问题略显不足。通过还原聚煤期古构造和沉积环境,结合构造应力场和沉降史恢复等手段,综合分析沁水盆地中北部晚古生代煤系形成过程及多期构造运动对煤系矿产赋存的影响。认为:研究区石炭-二叠聚煤期以北东向沉积坳陷控制了现今盆地构造格局,整体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向陆相过渡;印支期,盆地接受快速沉降,在深成变质作用下,形成煤系气;燕山期,盆地遭到挤压破坏,北东向主体向斜形成,煤系抬升,同时受岩浆热作用,煤化程度提高,向斜两翼煤及煤系气遭到剥蚀和散逸;喜马拉雅期,盆地遭拉张作用叠加破坏,西北部发育大型裂陷和大量正断层,煤系气发生部分逸散,主要富集在研究区中东部。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及其生烃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对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烃源岩的主要生烃组分、有机质类型及生烃门限等方面对其生烃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太原组烃夺生烃性要好于山西组;渤海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较高的生烃能力和热成熟条件,而且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蒙古国南戈壁省中蒙边界地区分布多个二叠系大型—特大型煤矿,为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岩和含煤系地层夹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周缘地表剖面揭示,二叠系发育一套以海相沉积为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希热哈达—赛汗桃来地区的钻井资料揭示其为一套粗碎屑岩+含煤系地层夹火山岩岩性组合,与盆地周缘地表剖面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组合均存在巨大差异,而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二叠系的岩性组合特征相同。通过中蒙边界地区二叠系地层层序与岩性组合特征的对比,明确了银额盆地希热哈达—赛汗桃来地区钻井资料发现的含煤系地层时代为二叠纪,结合沉积充填特征,对银额盆地二叠纪沉积演化与沉积相平面展布有了新的认识,为银额盆地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基性岩带的确定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通过野外地质、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和同位素地质的综合调查研究,确定了盆地内部存在一条三叠纪基性岩带。该基性岩带包含有玄武岩、辉绿岩和其他基性侵入岩;它们的同位素年代为(259±09)Ma-(292。0±0.5)Ma。玄武岩、辉绿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表现出典型的板内基性岩的特征。结合盆地内部晚古生代的沉积学特征和周边的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基性岩带是二叠纪裂谷作用的产物。在二叠纪,塔里木盆地处于克拉通内部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为鄂尔多斯大型向斜东翼。震旦纪以来的地层构成一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盆缘陡(6~19°)盆内缓(<3°)。中奥陶世末,该区随华北地台整体抬升隆起,在长期遭受剥蚀准平原化的基础上,海西运动以不均衡的升降活动控制着晚古生代地质发展,在区内发育了石炭二叠纪煤系。   相似文献   

9.
合肥盆地基底构造属性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合肥盆地及周边地表地质、地震剖面、同位素测年及MT等新资料的综合研究,提出中-新生代合肥盆地的基底是一个不同构造类型基底的叠合与复合.上古生界以前的基底以六安断裂为界,其北为华北板块陆壳型-过渡壳型结晶基底及其上的华北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的上元古-下古生界基底;其南为大别型结晶基底及其上的北淮阳弧后盆地沉积的上元古-下古生界变质基底,而上古生界基底属于弧后前陆盆地型沉积.六安断裂是合肥盆地部位北大别弧、北淮阳晚元古-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在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与华北板块的弧-陆碰撞缝合线.  相似文献   

10.
王亚琳  邹文勇  裴磊 《物探与化探》2008,32(2):159-162,167
合肥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在地震剖面上以叠瓦冲断片的形式构成中生界盆地的基底,且部分地区反射特征不明确,利用地震资料难以追踪和描述其空间分布。在利用电法资料研究该区的过程中,应用拟地震处理﹑地质分层成像处理和三维成像处理等新的技术和方法,较好地提取了合肥盆地石炭—二叠系的电性层。以此为基础,在地震剖面上进行了煤系地层的追踪,初步掌握了石炭—二叠系的分布,为盆地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面积13 × 104 km2。目前已发现30多个油气田,经多年研究认为该盆地具有前南华系结晶变质基底,在纬向、西域系和NE向构造体系控制下,发育广泛的古生代沉积。其特征:南华-奥陶纪为裂陷-克拉通盆地的深海-浅海相沉积; 志留-泥盆纪挤压克拉通盆地为较深海沉积; 石炭-二叠纪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浅海-陆相沉.   相似文献   

12.
西藏当雄纳龙晚古生代裂谷盆地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是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特提斯演化的全过程,并在中生代发育的典型的多岛弧-盆地系统。笔者根据冈底斯构造带中部纳龙地区晚古生代发育的沉积相类型、火山岩组合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首次提出当雄纳龙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具有裂谷盆地性质,揭示出冈底斯地区在二叠纪已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为研究西藏冈底斯地区弧-盆系统的形成过程及晚古生代的区域构造特征古地理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构造格架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谢晓安  吴奇之 《沉积学报》1997,15(1):152-155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线,应用最新的物探成果和钻井资料,分析了前古生代塔里木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寒武-奥陶纪、志留-泥盆纪、石炭-二叠纪板块构造演化所形成的盆内隆坳构造格架与沉积特征,认为古生代克拉通原型盆地的发育、各时期的沉积相带分布与沉积建造以及下古生界东厚西薄、上古生界东薄西厚的厚度特征,都是不同地质时代构造演化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海相锰矿地质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地区中-晚元古代,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三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海相锰矿成矿作用,与中国南方古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同步发展,并受海积海域的边界条件和盆地性质支配;锰的成矿高峰期发生在早震旦世,晚泥盆世,二叠纪和三叠纪。  相似文献   

15.
江西德兴分布的二叠纪地层,已有资料认为是乐平煤系。作者通过实测剖面、取样鉴定,确认不是乐平煤系,而与饶南的上饶组向为一个沉积类型,属于东南区“翠屏山型”沉积。这一发现为研究江西省二叠世古地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板块活动论以及华南区域构造研究的最近进展,分析了广东二叠纪的区域构造背景及聚煤古构造因素。认为广东二叠纪煤系沉积在华南板块上,古特提斯的演化(开合律)、华南板块上茅口期的裂陷作用以及中、晚二叠世之交的钦州运动决定和影响着广东二叠纪的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东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西走廊东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从形成、稳定发展到收缩消亡的过程,反映了泥盆纪是主要成盆期,奠定了盆地的基本格架;石炭纪是盆地稳定发育阶段,也是盆地内煤、油气的主要形成期;自二叠纪至三叠纪,前陆盆地应变停止,应力粘弹性松驰,被重力作用下的山前盆地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二叠纪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指中国东部包括浙江、福建、江西以及郯庐断裂以南的江苏、安徽地区。区内二叠系发育较好,分布较广,同时赋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重要含矿地层。数十年来,一直为地质学家所注目。本文就中国东部二叠纪沉积盆地演化作一探讨。一、沉积盆地类型中国东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系板块内部的盆地,形成于陆壳之上。盆地规模大小不一,基底各不相同,大多为继承性盆地,发育于二叠纪前,至中晚三叠世,受印支运动影响,导致区域性整体上升,海水退出,结束充填。在整个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作用、构造变动、火山活动都表现相对的稳定性,具有克拉通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构造演化、古地理变迁、源区母岩性质、陆源碎屑组分标型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区进行研究发现:区域上的南北隆起、中部坳陷的古地理格局决定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缘的阴山古陆,二叠纪呈NNE向自北而南展布的河流三角洲及古流向,反映出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北部古陆,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其北部的结晶基底以太古界和元古界地层为主,在盆地北部基岩分布及类型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并导致了东西部地区砂岩储集体岩性的差异,物源与有利储层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陈洪德  王成善 《沉积学报》1999,17(4):528-535
新兴的层序地层学,是盆地分析的重要手段。华南二叠纪是华南板块海西-印支阶段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沉积盆地类型划分为克拉通盆地、板内及板缘伸展盆地,以及东吴运动后出现的前陆盆地和弧后盆地。南方二叠系由11个层序和1个半超层序组成,不同类型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具有不同的层序特征和充填形式。二叠纪是海西-印支期盆地演化由成熟到消亡的转折阶段,它们发育于扩张环境下,总体上是由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伸展盆地。两个克拉通盆地的发展不均衡,中央伸展盆地沿着加里东的拼合带发育。这一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与加里东期十分相似,由此认为,华南晚古生代沉积的构造背景,并不是稳定的克拉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