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本程序,通过实例分析,初步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3):186-187,192
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市政工程、铁路工程及其它)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级别的划分。尝试确定了评估范围。提出危险性分区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3.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丘陵型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单元评价,以辽宁省西丰县诚信水库为例,建立了丘陵型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质灾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一单元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又多具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目前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的专家打分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以上考虑,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形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量化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并将该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FAHP的模糊综合评价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方法对陕北某矿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罗家寨气田内部集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属于一级评估项目,我们在该项目中运用了GPS、遥感数字化正射影像地图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采用了灾损率(Zs)法、风险区划法半定量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系统的整理第一手资料和综合分析,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评价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针对受震灾威胁、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地环境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流域为例,首先在总结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8项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然后,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作为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因素,再结合地形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单体地质灾害危害范围、坡度≥25°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限制性条件,构建地质灾害威胁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彭州市银厂沟流域内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中度适宜区占11.4%,低度适宜区占10.5%,不适宜区占73.8%;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区域主要沿公路分布,并存在多个"块状"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条件便利,可为新农村住宅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姜竹君 《甘肃地质》2013,22(1):86-89
县城的快速发展日益受到地质灾害的显著制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县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3级模糊数学模型和全面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查明了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3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不易发、低易发、中易发和高易发4个级别,榆中县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说明多级模糊综合法是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由单因子定性评判过渡为多因子定量综合评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该文首次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岩溶塌陷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价,综合得出了危险性评价分级图,为当地岩溶塌陷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同类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针对受震灾威胁、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地环境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流域为例,首先在总结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8项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然后,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作为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因素,再结合地形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单体地质灾害危害范围、坡度≥25°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限制性条件,构建地质灾害威胁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彭州市银厂沟流域内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分级。研究结果表明: 高度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中度适宜区占11.4%,低度适宜区占10.5%,不适宜区占73.8%;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区域主要沿公路分布,并存在多个“块状”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条件便利,可为新农村住宅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汶川震区都汶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特点及公路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此公路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综合预测。按照无危险、低危险、中危险和高危险对公路沿线四十个点单元和线性单元进行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1.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影响黄土边坡的坡面稳定及环保美观.以黄延高速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剥落病害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特征;将发育特征与可拓工程方法相结合,实现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程度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中节理裂隙分布密度大于6条·m-1时,极易发生剥落,小于2条·m-1...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边坡病害治理工程往往存在工期紧、施工场地受限等特点,研究了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新型结构,即锚管构架。介绍了锚管构架的组成和特点,基于Winkler理论,建立了锚管构架的力学计算模型,并编制了弹性杆系有限元计算程序。将锚管构架应用于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某填土边坡的病害治理中,结果表明,按照Winkler理论建立的计算模型较好的反映了锚管构架实际的受力和变形形态,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营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通过实际公路泥石流危险性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四川地区雅泸高速公路的5条泥石流沟进行了评价,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上,而且所得的结果会更加合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磊 《地质与资源》2005,14(3):231-233
根据滑坡灾害发生的特点,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和空间数据分析能力,结合数据统计分析中的信息量法作为GIS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价,使得分析评价结果最终在GIS软件中成图显示,从而以较高的精度完成滑坡危险性评价,并大大提高了滑坡灾害评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山西临汾市区地裂缝灾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层叠法理论,并根据权重进行叠加,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指出层叠法理论是解决山西临汾地裂缝灾害预测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而且该方法可以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云南文山县已调查的72处地质灾害点相关数据,采用袭扰系数的评价方法,对该县县域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分区评价,共划分出7块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的区域,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罗坡坝电站的实际情况,作者选用强度不同的因子,运用因子量化的方法对库岸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此方法简便实用,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8.
火山灾害区划是防御和减轻火山灾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中国境内规模最大、喷发危险性最高、潜在火山灾害最强的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回顾我国火山灾害区划研究历史,讨论典型火山喷发活动引起的主要火山灾害类型、成灾机制和灾害效应,总结不同历史阶段各种不同类型火山灾害区划图的优缺点,并结合目前国际上火山灾害区划的研究现状和编图技术,对我国未来编制具有概率含义的火山灾害区划图的思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穿越汶川震区的成兰铁路龙门山关键段为例, 探索提出了强震扰动背景下重大工程场区多尺度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利用信息量模型反演评估了汶川地震诱发的同震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以此为前提开展了区域和局地两种空间尺度的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在区域廊带尺度上, 分别利用可能最大降雨量预测方法和信息量模型, 进行了日超越概率10%的最大降雨量时空分布预测及其诱发滑坡的危险性评估; 同时, 结合地震危险性区划成果, 开展了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动诱发滑坡的危险性评估。在局地场站尺度上, 利用基于崩塌运动过程模拟的Rockfall Analyst软件, 开展了柿子园大桥周边崩塌运动学特征(Runout)模拟和危险性评估。滑坡和崩塌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分别为铁路规划选线和场站防护设计提供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震滑坡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的次生地震灾害形式,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运用G IS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震滑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潜在地震滑坡区的预测,是地震滑坡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1976年龙陵地震引发的地震滑坡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特征的研究成果,应用G IS对该区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