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夺奈曼旗普通风砂土中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广  李节通 《中国沙漠》1998,18(1):27-31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普通风砂土中粘土矿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土壤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它们主要来源于母质,其次来自在土过程,降尘输入量极有限。随成土过程不断进行,粘土矿物主要遵循铝硅盐矿物-绿泥石-蒙脱石-蒙脱石顺序演变。由于母质本身贫乏,成土过程较弱以及比重差异使蒙脱石有独特的搬运与沉降行为,共同造成土壤中缺乏蒙脱石。  相似文献   

2.
高水土 《极地研究》1990,2(1):35-42
对南极半岛西部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和岩芯S11样品中小于2微米粒级的分析表明,粘土矿物由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组成。表层沉积物中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两种矿物占优势。蒙脱石的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递减,在南设得兰群岛周围海区含量最高;伊利石的变化趋势与蒙脱石相反,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西北侧。 岩芯S11中的粘土矿物仍由上述四种矿物组成。蒙脱石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减少;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增高。这种变化趋势表明蒙脱石在间冰期沉积物中最丰富,而伊利石和绿泥石在冰期沉积物中最丰富。  相似文献   

3.
赵烨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5,7(2):21-27
本文在考察菲尔德斯半岛成土环境、土壤理化性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代表性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粘粒、粉粒和全土中土壤大量元素的含量。认为亚南极海洋性气候区(无冰区)土壤次生粘土矿物主要是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包括脱盐基、周期性滞水氧化-还原脱铁锰和微弱的脱硅过程  相似文献   

4.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区内有蒸发岩大范围分布。通过对昌都地区晚侏罗世含膏盐达孜剖面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的深入研究,对成岩环境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如下4点认识:1)达孜剖面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伊利石/蒙脱石混层次之,高岭石、绿泥石和绿泥石/蒙脱石混层含量均较低; 2) ISⅡ型有序伊/蒙混层矿物中,每隔9~19个伊利石晶层才有蒙脱石晶层出现,表明蒙脱石伊利石化程度高,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大; 3)达孜剖面呈晚成岩阶段的特征,其成岩温度大于190℃,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具有弱碱性的特点,同时这一时期物源区呈干燥、弱水解作用的特征; 4)高含量的Na~+、K~+、Al~(3+)和低含量的Fe~(2+)、Mg~(2+)碱性介质对蒙脱石—蒙脱石/伊利石—伊利石这一转化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抑制了埋藏过程后期绿泥石的大量生成。以上晚侏罗世含膏盐达孜剖面的成岩环境特征可为进一步探讨蒸发岩对青藏高原演化的响应关系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区内有蒸发岩大范围分布。本文通过对昌都地区晚侏罗含膏盐达孜剖面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成岩环境进行了分析,可为进一步探讨蒸发岩对青藏高原演化的响应关系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主要得到如下4点认识:(1)达孜剖面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伊利石/蒙脱石混层次之,高岭石、绿泥石和绿泥石/蒙脱石混层含量均较低。(2)ISⅡ型有序伊/蒙混层矿物中,每隔9~19个伊利石晶层才有蒙脱石晶层出现,表明蒙脱石伊利石化程度高,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大。(3)达孜剖面呈晚成岩阶段的特征,其成岩温度大于190℃,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具有弱碱性的特征,同时这一时期物源区呈干燥、弱水解作用的特征。(4)高含量的Na+、K+、Al3+和低含量的Fe2+、Mg2+碱性介质对蒙脱石-蒙脱石/伊利石-伊利石这一转化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抑制了埋藏过程后期绿泥石的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6.
南析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土壤矿物化学风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烨  李天杰 《南极研究》1995,7(2):18-24
本文在考察菲尔德斯半岛土环境、土壤理化性状的基础上部分析了本区性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粘粒和全土中土壤大量元素的含量,认为亚南极海洋性气候区土壤次生粘土矿物主要是蒙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包括脱盐基,周期性滞水氧化-还原脱铁锰和微弱的脱硅过程。  相似文献   

7.
萨拉乌苏河地区粘土矿物组合分析与古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小霞 《中国沙漠》1985,5(2):27-35
萨拉乌苏河嘀哨沟湾剖面中晚更新统下部萨拉乌苏组,晚更新统上部的城川组中部,全新统中下部河湖沉积或黑垆土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以伊利石为主,但伴有少量的高岭石类矿物;而晚更新统上部的城川组上下部,全新统上部嘀哨沟湾组以风成沙为主的粘土矿物组合均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并有少量的蒙脱石。萨拉乌苏河雷家咀子、马达渠以北西北部梁地的第四纪地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与萨拉乌苏河嘀哨沟湾剖面的结果基本吻合。这表明本区第四纪风成沙与黄土是在相对干冷气候下沉积的,而河湖相、湖沼相及古土壤是在相对暖湿的气候下形成的。由本区第四纪地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反映自晚更新世以来,本区气候曾经历暖湿→干冷→温湿→干冷→暖湿→干冷的多次更替,大体与北半球的玉木——里斯间冰期、前玉木冰期、玉木间冰阶、玉木主冰期、冰后转暖期和新冰期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韩光中 《地理科学》2016,36(8):1277-1284
对南方丘陵区3种不同母质水稻土时间序列黏粒矿物的X-射线衍射(XRD)进行分析发现:紫色砂页岩(PS)母质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以高岭石类似矿物为主;第四纪红黏土(RC)母质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以高岭石类似矿物、伊利石类似矿物与三羟铝石为主;红砂岩(RS)母质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以1.4 nm过渡矿物、高岭石类似矿物与三羟铝石为主。 这3种母质土壤种稻后黏粒矿物的变化大体可分为2种情况。RC与RS母质的起源土壤种稻后,土壤黏粒矿物的变化相对较小,伊利石类似矿物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这可能主要与钾肥的持续施用有关。PS母质的起源土壤种稻后,土壤黏粒矿物变化相对较大,表现为高岭石类似矿物相对含量降低,低结晶度的伊利石或次生绿泥石与三羟铝石相对含量上升。PS母质发育的土壤种稻后脱钾明显且主要集中在原生矿物部分。这种原生矿物的脱钾作用对土壤黏粒含量和黏粒矿物的类型都有较大影响。 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通常会被水稻土所继承,并在水稻土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可以用其来指示起源土壤(或母质)的物源组分。  相似文献   

9.
根据粒度、微体生物组合、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丰度,探讨了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央海槽和南部下陆坡区冰-海沉积环境形成的硅质沉积物特征。硅质沉积物主要为硅藻软泥或粉砂质硅藻软泥,由微体生物遗体、粘土矿物、火山物质和陆源碎屑矿物所组成。硅质生物壳体主要为硅藻,含量>30%,含少量放射虫和硅质壳有孔虫。粘土矿物中蒙脱石的含量高达52.5%,其次为陆源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相对较低。碎屑重矿物以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非稳定组合为特征,轻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长石和火山玻璃。微量元素丰度特征与大洋现代表层沉积物有所区别。研究区硅质沉积作用具有多种物源、生物沉积作用居重要地位、陆源(包括火山)物质以粉砂和粘土级细质点为主、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受地质构造背景影响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徐昶  杨波 《盐湖研究》1995,3(2):26-28
这两个盐湖钻孔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次为绿泥石,存在高岭石;蒙脱石在巴里坤盐湖中明显较多,普遍分布;但在大浪滩盐湖中含量较少,有些样品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11.
以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长江上游山地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根据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分类,划分了粘土矿物地带。采用土壤结构恢复试验,比较了不同粘土矿物组成土壤的结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然地理学》2013,34(5):407-422
High-intensity forest fires can degrade, collapse, or completely destroy clay minerals in soils, with signatures of these changes remaining for years after the burns. To ascertain immediate impacts of high-intensity fire on soil clay minerals and mineral recovery over time, soil from the 2002 Hayman, Colorado, fire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ample locations included burned soil from within the perimeter of the fire, unburned soil near the origin, and soil from adjacent historic burns. The unburned soils contain mixtures of illite, mixed-layer illite/smectite and illite/vermiculite, kaolin, and mixed-layer chlorite. Surface soils (surface-7.7 cm) contain illite, mixed-layer illite/smectite, and kaolin. Sub-surface soils (7.7-13.0 cm) contain mixed-layer illite/vermiculite, in addition to the same minerals found at the surface. Deep soils (13.0-27.0 cm) show disappearance of mixed-layer illite/smectite and illite/vermiculite and show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mixed-layer chlorite. Comparisons between recently and historically burned soils and unburned soils showed slight trends in alterations of clay mineral structures in the surface soil, including alteration of the 001 illite peak, the 001 kaolin peak, and a decrease in the swelling component of mixed-layer illite/smectite. These trends indicate fire impacts the structure of soil clay minerals.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湘西亚热带地球化学景观上壤中重金属分布与土壤机械组成、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山地土壤发生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敏  龚子同 《山地学报》2000,18(3):193-200
对地处热带的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山地土壤的发生和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因母岩因素以及较弱的成土作用和较强的侵蚀作用 ,土壤质地普遍较粗 ,石砾含量高。由于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的发生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高海拔地区土壤易风化矿物含量高 ,低海拔地区土壤中抗风化能力强的锆石含量高 ;高海拔区土壤中粘土矿物以三水铝石和埃洛石为主 ,含有一定量的铝蛭石 ,低海拔土壤以高岭石为主 ,有一定量的水云母。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阳离子交换量 (CEC7)、盐基总量、盐基饱和度、pH下降 ,而代换性酸H 、Al3 却逐渐增多。高海拔区湿润的水分状况和酸性成土环境导致粘粒的硅铝率、硅铁铝率较低海拔土壤小。尖峰岭地区土壤类型以雏形土为主 ,山麓分布有淋溶土。  相似文献   

15.
南极洲万达盐湖水中悬浮物的流量 :水深 1 2m ,1 1 9 673mg/cm2 ·a;3 2m ,67 93mg/cm2 ·a;45m ,1 5 82mg/cm2 ·a;48m ,9 46mg/cm2 ·a ;60m ,1 3 5 5mg/cm2 ·a ;65m ,3 0 3 3mg/cm2 ·a。湖水悬浮物中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 ,含量 64~ 67% ,次为绿泥石 ,含量 2 5~ 3 0 % ,蒙脱石仅含 5 9~6 6% ,而高岭石含量极低。湖水悬浮物中痕量金属的含量 :水深 1 2m ,Cr 5 4 3 μg/g、Cu 1 1 9 3 μg/g、Ni 5 3 4μg/g、Co 2 3 9μg/g、Cd1 43 μg/g;3 2m ,Cr 44 9μg/g、Cu 1 1 8 7μg/g、Ni 5 0 2 μg/g、Co 1 9 4μg/g、Cd 1 5 1 μg/g;45m ,Cr 5 3 μg/g、Cu1 42 8μg/g、Ni 5 9 8μg/g、Co 1 9 8μg/g、Cd 1 83 μg/g ;60m ,Cr 1 3 2 μg/g、Cu 49 6μg/g、Ni 1 3 4μg/g;Co 4 3 μg/g、Cd 0 3 7μg/g ;65m ,Cr 7 4μg/g、Cu 1 7 6μg/g、Ni6 7μg/g、Co 2 4μg/g、Cd 0 3 6μg/g。悬浮物中痕量金属含量高低顺序 :Cu>Cr>Ni>Co >Cd。在水深 60m以上 ,悬浮物中痕量金属主要被束缚在硅酸盐、锰的氧化物及铁的氢氧化物悬浮物颗粒上 ,在水深 60m以下 ,则主要被束缚在硅酸盐矿物及有机质颗粒上。  相似文献   

16.
粘土矿物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鲁春霞 《中国沙漠》1997,17(4):456-460
粘土矿物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作为次生矿物,粘土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因而粘土矿物的沉积分异、组合特征、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和矿物结晶度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这些对恢复古环境,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沙地果树节水渗灌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荔克让  刘新民 《中国沙漠》1997,17(4):447-452
果树渗灌是灌溉水通过特殊的透性材料持续缓慢地渗入并浸润土壤,借助土壤毛管水运动原理向果树根系供水。干旱地区沙地渗灌能有效地减少地表蒸发、避免无效渗漏造成的水分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在沙地果园采用节水渗灌技术,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和沟灌方式分别节水83.1%和6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