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河北省站点实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从逆温日数、逆温厚度和逆温强度3个方面统计分析了1981—2016年河北省采暖期(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低空大气逆温特征。结果表明:(1)逆温多以贴地逆温为主,且贴地逆温特征均存在02:00(北京时,下同)较大,14:00最小的日变化,这可能与其多为辐射逆温有关,而脱地逆温20:00较小,14:00较大,可能与其多受天气系统活动影响相联系。(2)逆温特征空间分布受地理位置和天气气候共同影响,整体多呈现出东西向差异,如东南部太行山山前平原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逆温日数均相对较多,贴地逆温厚度较大,强度较小,但脱地逆温厚度较小,强度较大。(3)东南部山前平原地区脱地逆温特征均呈增加趋势,且贴地逆温特征在日扩散条件最好的14:00均呈增加趋势,对于全省平均逆温特征的年际变化而言,贴地逆温14:00、脱地逆温20:00增幅相对较大。(4)逆温在东南部山前平原地区的分布状况及变幅,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庆地区冬、春、夏季逆温特征入手,得出了大庆地区冬季逆温频率最高,厚度大,强度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弱,即冬季是最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季节这个结论,同时利用实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分析了逆温与大庆地区大气污染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逆温是制约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气象条件之一,逆温持续性、强度和层高对大气扩散影响存在着正比关系,即逆温频率越高、厚度越大、强度越高,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的规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庆地区防治大气污染的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大气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冬季低空风场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温度场具有逆温频率高,逆温层深厚,逆温生消规律强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逆温与空气污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瑞宾  李郁竹 《气象》1982,8(1):35-37
污染物污染空气的程度,除污染源的强度及地形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大气本身的扩散稀释能力。而大气稀释扩散能力的强弱又与当时大气稳定状况有关。就大气层结的稳定状况来说可以用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即温度的铅直梯度来判定。r值愈小则气层愈稳定。当r<0时就有逆温存在。如果掌握了逆温的生成条件、强度、厚度及变化规律,就有可能进一步对逆温的生消、强弱做出预报。这对于研究大气污染程度,合理进行排放有很大意义。 本文用北京地区两期试验数据,试对采暖季节逆温(辐射逆温和等温)的特点及逆温与二氧化硫浓度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冬季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年1月的温度场和大气污染浓度强化监测资料,分析成都市冬季逆温特征。成都市的冬季逆温主要为上部逆温,出现频率为62.9%;通过分析其上部逆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成都市冬季逆温对大气污染扩散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03时上部逆温对≤75m的低矮源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而对高架源污染物的扩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2年1月的温度场和大气污染浓度强化监测资料,分析成都市冬季逆温特征.成都市的冬季逆温主要为上部逆温,出现频率为62.9%;通过分析其上部逆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成都市冬季逆温对大气污染扩散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03时上部逆温对≤75m的低矮源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而对高架源污染物的扩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朝阳地区大气污染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朝阳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朝阳地区大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朝阳市存在工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污染处理设施落后等问题,市区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朝阳地区低空逆温频率偏高,而且贴地逆温强度相对较强,非贴地逆温平均底高相对较低,使得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逆温层下输送扩散,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  相似文献   

8.
引言 大气染源的扩散稀释与辐射逆温的生成、演变、消失、强度及厚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辐射逆温和山丘盆地抑制了铅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能力,使排放到逆温层内的大气污物,在其动力抬升和热力浮升均消失后受阻而严重污染近地面空气。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实测资料,对山丘盆地辐射逆温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影响作一初探,为山丘盆地的工业建设、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污染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2010—2012年成都地区探空资料的温度数据,系统研究了成都地区逆温的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2年成都地区整体以贴地逆温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及强度最强,其次为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不同类型逆温出现的频率、厚度及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贴地逆温春季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其他各季差异不显著;冬季逆温最强,夏季最弱。3类逆温的日变化明显,08时逆温出现的频率和厚度普遍大于20时,且08时逆温强度大于20时。分析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层特征,对了解成都地区污染物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冬季辐射逆温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郁竹  刘畅  蒋瑞宾 《气象》1984,10(2):16-20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污染物及有害气体的扩散过程受气象条件的制约,而城市效应又使其扩散过程更趋复杂。因此,了解导致城市污染物集聚与扩散的各种气象条件是十分必要的,而城市边界层内辐射逆温的研究则是其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试验期间城区及近郊区的低空探测资料和SO_2浓度监测资料,对冬季北京城、郊辐射逆温的特征和某些规律及其对SO_2扩散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冰冻天气过程低空逆温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王海军 《气象科技》2013,41(1):103-107
利用我国南方地区7省12个探空站1960-1999年时段冬半年高空规定层、特性层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冬季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强度、厚度等,对照历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期间的逆温特征,揭示了南方冬季低空逆温的基本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南方冬季低空逆温普遍存在;②逆温强度指数随逆温底部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在700~600 hPa之间,逆温强度最强;③偏西南地区(贵州和湖南南部)逆温平均强度普遍高于偏东北地区(安徽和江苏);④1964-1995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时段内逆温强度指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逆温层平均厚度有较明显的减小趋势;⑤逆温出现时偏西南地区高空700 hPa附近有一温度大于0℃的暖温层,而偏东北部地区没有;⑥“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偏西南地区以冻雨为主,偏东北地区以降雪为主.  相似文献   

12.
准格尔煤田丘陵地区边界层内的逆温和混合层梁秀婷,王丽春,宋学峰,姚素兰(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温度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当气温随着高度增加时,就称道温。有逆温存在时,空气呈一种较稳定状态,使污染物不容易迅速地扩散稀释。逆温的种类有...  相似文献   

13.
蒙自地区冬季边界层逆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李刚  王枭 《贵州气象》2012,36(4):13-15
采用云南省蒙自探空站2010年和2011年冬季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统计分析蒙自地区边界层逆温特征。结果表明:蒙自地区冬季边界层逆温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多出现2~3层的逆温结构。边界层逆温强度绝大部分不超过3℃,极值达到5℃。逆温厚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存在明显的早晚变化。逐日比较发现,逆温出现的时间和高度具有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14.
林之光 《气象》1978,4(1):18-19
山谷里厂矿排放和泄漏出的废气,在大气中积累和扩散情况,与大气逆温有关。在逆温情况下,大气层上暖下冷,上轻下重,气层稳定,不容易发生上下对流,逆温就象一个无形的盖子,把烟和有害气体封闭在山谷中,从而引起空气污染。 山谷辐射逆  相似文献   

15.
欧娜音  马骏  袁典  牟景和 《气象科技》2018,46(6):1266-1273
利用2013—2016年哈尔滨市07:00和19:00探空逆温资料及哈尔滨市环境监测站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对哈尔滨市低空温度层结特征及其与主要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和PM_(2.5))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哈尔滨市2013—2016年07:00持续性逆温天气出现频率是61.5%,19:00为58.8%。(2) 07:00和19:00逆温厚度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季节变化趋势也一致:冬季秋季春季夏季。(3)哈尔滨市冬半年逆温层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夏半年,秋、冬季产生的逆温强度强于春、夏季。(4) 4年来哈尔滨市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持续性逆温频率、厚度呈正相关;与07:00逆温强度呈正相关,与19:00逆温强度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哈尔滨市低空大气逆温层结状况是影响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5)高纬冷平流弱,低层增暖,同时海平面气压场弱,大气水平和垂直方向输送能力差,从而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进而堆积,这是持续数日重度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CMA-GFS全球天气业务模式,采取拉格朗日空间插值算法,构建边界层要素精细化预报场,并结合PM2.5监测数据、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数据,对乌鲁木齐2020年1月重污染期间的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重度及以上污染时次占分析时段的52.30%,污染时段大气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较清洁时段偏差约50%左右,PM2.5粒子造成的消光作用增强是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级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时段内大气边界层长时间维持逆温状态,接地逆温时次占逆温总时次的87.77%。当日逆温持续时间超过12 h时,日均PM2.5质量浓度较其他时段偏高25.02%~30.76%。PM2.5质量浓度为重度及严重污染等级时,首层逆温强度可达5.53℃/(100hPa)。混合层内外垂直风切变的增大可以改善大气垂直扩散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2.5质量浓度。与中度污染等级相比,重度及以上污染等级的气温日较差偏小0.5℃,逆温层顶底的温差偏大,表明高浓度的PM2.5粒子在白天削...  相似文献   

17.
以2015年1月25—26日宁波地区重度霾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常规地面站资料、颗粒物观测数据、M ODIS产品、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探空数据及轨迹模拟模式,从气象条件和污染源输送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污染过程颗粒物主要集中在近地面800 m以下,北方弱冷空气南下携带的污染物近距离输送造成宁波地区颗粒物浓度迅速增加。中低层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使该地区维持高湿,空气中大量水汽包裹颗粒物下沉,造成污染加剧。逆温和高湿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颗粒物浓度积累增长。污染过程结束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时,此时风速增加,扩散条件转好。  相似文献   

18.
用Micaps资料和贵阳探空雷达站的资料,对贵阳地区逆温及其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逆温大多出现在高层,近地层逆温少;逆温次数冬半年多,夏半年少;逆温次数最多的月份是1月份,最少的月份是7月份;1月和2月份逆温强度最大,逆温差最大值达到17℃;6月和7月份逆温强度最小,逆温差最大值仅为4℃;出现逆温的天气形势有4种类型:冷高晴好天气型、冷暖过渡型、锋面降水型、台风副高型,其中,近地层逆温的天气形势只有前2种类型,以第1种最多;近地层逆温强度小,逆温差大于3℃的极少,且天气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无降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华银铝厂探空实测资料对厂址区域边界层内的温度层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厂址区域内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很强,600m高度以下11、14、17时三个时次没有逆温出现,且白天的垂直气温递减率很大,湍流交换强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夜间一般都有贴地逆温出现,且强度较大,但其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华银铝厂厂区边界层温度层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华银铝厂探空实测资料对厂址区域边界层内的温度层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厂址区域内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很强,600m高度以下11、14、17时三个时次没有逆温出现,且白天的垂直气温递减率很大,湍流交换强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夜间一般都有贴地逆温出现,且强度较大,但其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