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棉花的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全面了解我县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避免和克服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对于迅速提高我县的棉花产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4,(8):30-32
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与农业气候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对棉花的几个主要生育期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鉴定,对于充分利用有利的和避免、克服不利的气候条件,实行科学种田,使棉花迅速达到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就棉花适宜播种期的选择,气温对现蕾迟早的影响,开花期低温、高温及阴雨对棉花授粉的影响,棉花打顶适期和秋季棉花最后的有效成铃日期的确定等作了初步分析。一、播种出苗期适时早播是使棉花增产的关键性措施之一。适时早播的棉花苗全、苗壮,各生育阶段都适当提早,株  相似文献   

3.
关中棉区多年来产量较低,且年际变化较大。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资料表明,关中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不仅受栽培措施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与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探讨和研究影响本地棉花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及其关键时期,对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棉花生产,是十分必要的。现以泾阳县1955—1981年的气候和产量资料为例,略谈棉花生产中几个不利的农业气象问题,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渍涝灾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使用随州市1989~2003年棉花生育期资料、产量资料,结合同期有关气象资料,对该市渍涝灾害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渍涝灾害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约当地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构成的渍涝灾害有阴雨冷害型、寡照多雨型、暴雨洪涝型、多雨降温型四种类型;与正常年份相比,渍害出现年份棉花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下降;棉花烂桃率与8月份雨日数成正比,与当月日照时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1引言彰武县自利年代初引种甜菜,至今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甜菜已成为本县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糖的产量约占全省的33%。由于甜菜生产受到种子、土壤、肥力、气候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其产量、含糖率低而不稳。根据资料分析气象因子往往成为制约甜菜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彰武甜菜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资料年代为1972~1995年;气象资料来源彰武气象站,甜菜资料来源彰武县制糖厂历年田间调查实况。2彰武甜菜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彰武县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本县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日照充足…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棉花产量与日温度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石河子地区棉花产量与日温度因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的数理统计分析,得出影响本地区玛河流域下游西部团场棉花产量的主导日温度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均在棉花籽种一现蕾生育期内,影响玛河流域下游东部团场棉花产量的主导日温度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在现蕾一裂铃及播种生育期内,并建立了相关模式。然后,用炮台、莫索湾、沙湾的日温度日子分别与121团、150团及沙湾县的棉花产量做了一致的分析,建立相关模式,通过比较,得出石河子地区的日温度日子与当地棉花产量的关系具有代表性,影响棉花产量的主导日温度日子及其关键时段与调查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7.
棉花在关中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产量不稳,常低于全国平均产量。在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棉花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干早、低温、阴雨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棉花生育期农业气候条件,为棉花布局的调整提供一点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赤峰市松山区境内的赤峰和岗子两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的气候资料和松山区玉米单产资料,分析玉米生长季的水热条件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定量评估灾害损失。结果表明,采用5a滑动平均法和线性拟合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的玉米气象产量更具有客观性,贴近实际情况。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得玉米平均增产890.3Kg/hm2;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得玉米减产634.5Kg/hm2。玉米气象产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关系密切,干旱是玉米大幅度减产的主要气候灾害,占总减产量的76.6%;其次是阶段性低温冷害。气候变暖趋势总体上是有利于玉米生产的,但玉米气象产量的变幅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石立  王馥棠 《气象学报》1993,51(2):209-216
本文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生育期内不同时段的温度、降水与产量的关系,分别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偏回归系数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季节温度升高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温度、降水同时变化综合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地不同季节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季、冬季变暖将导致增产,春季减产;而南部地区则秋季、春季将减产,冬季增产(河南南部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对各地各季气候变暖产量效应的迭加作用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冬季降水有利于增产,春季降水对减产略起缓解作用;南方各季降水过多均对小麦不利。总的说来,大部分地区若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变湿,将有利于增产,但南部地区降水过多有不容忽视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外经济学家,把气候作为一个经济变量来考虑。气候变量,不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发生变化,都会对经济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为了了解气候,我们须对每天的天气进行观测,气象观测得到的天气、气候资料,就是分析影响经济的这个气候变量的基础。由此可见,气象观测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11.
段桂云 《干旱气象》2002,20(1):30-32
棉花是酒泉地区主要支柱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为繁荣地方经济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 ,划分棉花最佳种植区 ,充分发挥棉花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 ,振兴地方经济是很重要的。1 棉花生态气候分析  根据 1 981~ 2 0 0 1年酒泉地区棉花产量 ,应用正交多项式求取气候产量 ,并与敦煌、安西、金塔等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该区棉花生育后期的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一是 8月下旬至停止生长期 ,与≥ 1 0℃的积温呈正相关 …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式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一般都是采用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共变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模式。该类模式突出了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在关键时段的影响,对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定量影响规律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模式只突出了关键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式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一般都是采用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共变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模式。该类模式突出了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在关键时段的影响,对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定量影响规律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模式只突出了关键时段的影响,而对整个作物生育期内气候变化随时间的连续性影响缺乏认识,所以使气候影响评价工作不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的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14.
提示了宽膜覆盖栽培长绒棉相对于窄膜和裸播的增温保墒效应随气候条件和棉花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对长绒棉生育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宽窄膜长绒棉增温保墒效应及其对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党膜覆盖栽培长绒棉相对于窄膜和裸播的增温保墒效应随气候条件和棉花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对长绒棉生育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异常气候对清徐葡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关键,以光照、温度和降水三要素为主。利用清徐地面气象资料,根据葡萄各生育阶段对气候资源的需求特点,比照该时期年内的实际气候状况,着重分析年度内气候异常与葡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减缓气候对葡萄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三年我县开采的32100亩茶园大幅度增产,产量34万斤,比八二年增长22%,这除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外,与茶叶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1983年茶叶生育期气候条件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八年我县棉花产量比七七年有所下降。不利的气象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就今年棉花整个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作如下分析鉴定。一、温度一九七八年棉花生育期内≥10度的有效积温为2202.9度,较常年同期偏多31.9度,大大超过了棉花生育期所需1600—2000度的要求。但在七月份,有效积温却比较差,全月较常年偏少41.9度。5厘米  相似文献   

19.
豫东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豫东北具有代表性的濮阳、南乐两个国家基本站1971-2000年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濮阳和南乐30 a年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1993年后升高趋势明显。气候变暖使冬小麦播种期推延,返青提前,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利于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终霜期明显提前,初霜期略推迟,霜期变短,使棉花平均生育期延长,霜后花率降低,对产量和质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20.
豫东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豫东北具有代表性的濮阳、南乐两个国家基本站1971-2000年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濮阳和南乐30 a年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1993年后升高趋势明显.气候变暖使冬小麦播种期推延,返青提前,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利于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终霜期明显提前,初霜期略推迟,霜期变短,使棉花平均生育期延长,霜后花率降低,对产量和质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