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于慧  李宏青 《地理教学》2012,(13):57-58
题目地球仪上,0°纬线与00经线相比A.正好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稍多分析这是一道关于认识地球形状的教师们公认的最经典的一道练习题。本题考查了地球的真正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这一知识点。0°纬线即赤道,是地球仪上的一个大圆,而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一个半圆,故二者不可能等长。再加上赤道半径(6378KM)大于极半径(6357KM),所以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稍多。答案是D  相似文献   

2.
周瑜  陈实  常珊珊  赵峰 《地理教学》2021,(22):10-14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并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作为教育的基础工具,教材对于气候科学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用词选择以及完整程度都会对学生的认知形成以及气候行动指导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国际气候变化教育的教材分析研究,从评价气候变化科学知识覆盖程度、结构组成角度出发,对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所有教材对气候变化科学的知识点都有所涉及,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知识点覆盖不完整的问题.此外,各版教材的气候变化知识点整体表述篇幅少,且知识点具体构成情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议,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推进我国气候变化教育工作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燕 《地理教学》2011,(21):9-11
翻看工作以来所有的教学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反思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对于教材比较生疏,自己先于学生学一遍,然后再教给学生,所以当时关注的是知识点有没有漏讲,有没有讲错,哪些知识点需要强调但没有强调,哪些知识点花时太多浪费了时间等等。在工作了三年之后,对整个高中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课堂上也不太会出现知识点把握不好的情况了。我的教学反思中也就出现了对教学流程的反思。某个知识点或训练题应该安插在哪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案例活动是否贴合教材或规律本身,学生阅读案例后应该如何提问等等。  相似文献   

4.
"地球运动"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学生觉得该知识点抽象,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原因,不少教师与学生认为考得少甚至不考,是不是可以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课本上寥寥数语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功夫花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上,而不是仅从考试的角度教学生生搬硬套。下文以正午太  相似文献   

5.
张明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38-43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球上的大气”是考试重点和难点,其知识点关联性很强。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主要采用线索法,层层推进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丽欣 《地理教学》2014,(23):33-35
一、微课基本信息 1.教材版本及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五章第二节第三个问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时间长度:20分钟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对课标的解读⑴核心概念: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⑵思维方式:分析⑶达成方式:运用地图3.学生学习目标⑴运用图表数据理解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及其形成基础;⑵运用图表分析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教师讲授完新课后,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难点已经基本突破,对每个知识点也都能够识记和理解。但是,这些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讲授完新课后,往往要进行小结,把所有知识点进行概括、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纲要化或图表化。地理...  相似文献   

8.
王晓利 《地理教学》2013,(22):34-37
正地理复习课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知识的梳理、试卷的讲评及专题复习。地理复习课特别是对知识的梳理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进入到自己的地理概念地图中,修正补充和完善相应的知识点网络。对于现在很多年轻教师来说,最常见的知识梳理方式就是将各章知识点写在幻灯片上,旨在使学生清晰地看出章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的效果是节约了教师使用传统板书的时间,知识点的展示直观易记。可在笔者走访少数学生和教师之后,发现学生的复习效果不佳,学生甲甚至说"闪过的PPT幻灯片如过眼云烟",个别老教师说复习课从来不用PPT,经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主要介绍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地形,交通,经济等,因此,本册知识点较多,不同国家既有不同的现象和特征,又有相同或相近的现象和特征,若学生在单纯学习某一节内容时,由于知识点少,难度较小,因此学习相对简单,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复习时,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有精微之意,它将知识进行单一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使之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利用高科技的便利,使知识点更容易被理解,同时也为教师拓展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解答学生疑惑提供了方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或地区海岸线长度的确定,应首先计算其标度区和分维,然后选用标度区下限附近的量测尺度进行量算。以1∶50万电子地图为基础,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选用33种尺度研究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标度区及其盒计维,用手工作业法量测海岸线的量规维,并对中国现行大陆海岸线长度的可靠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标度区在400~0.1 km之间。海岸线量规维和盒计维分别是1.2004和1.0929,量规维比盒计维更能精确表征海岸线不规则程度。杭州湾以南和以北海岸线的量规维分别是1.2565和1.1204。当量测尺度为0.1 km时,中国大陆海岸线的长度约21900 km;当尺度为0.25 km时,长度为18214 km,接近现行海岸线长度。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地理学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本文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为例,按照组建课程思政改革团队、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改革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总体思路,探索课程思政实践,强调从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进行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地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课程基于专业重要知识点,润物无声地融入区域发展观、家国情怀、团队合作与求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同时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薄弱,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形象直观地讲解知识点,这成了初中生地理学习的难点。精心设计的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可以化平面为立体,化抽象为具体,把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地理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徐晶晶 《地理教学》2014,(19):29-3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从知识点掌握的"精、细、透"提升到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科学地应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并且外化成答题技巧。高三二轮区域地理的复习难度较大,一是区域的广延性,区域地理涵盖的知识点众多,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二是区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1963-2012年中国主要木本植物花期长度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花期物候变化研究对赏花活动安排、园林景观布置和致敏花粉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对始花期与盛花期的变化趋势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很少有研究辨识了花期长度的时空变化。本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观测数据,统计了1963-2012年中国42个站点23种广布木本植物的花期长度变化趋势,分析了花期长度变化的时空格局、种间差异和变化形式。主要结论为:所有的259条花期长度时间序列中,61.39%的序列呈延长趋势,其中显著延长的占21.24%(P<0.05)。灌木花期的延长趋势比乔木更加显著。东北地区南部、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多数站点花期长度主要呈缩短趋势。在东北地区北部、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大多数物种的花期长度呈延长趋势。花期长度变化趋势在20°N~22°N间最大(0.94 d/a)。西部地区(87°E~112°E)的花期长度变化趋势(平均0.28 d/a)高于东部地区(平均0.05 d/a)。花期长度的总体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63-1980年(偏短)、1981-1997年(与多年平均值接近)和2001-2012年(偏长),但不同物种的花期长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花期长度延长的序列中,43.39%是因开花始期提前程度大于开花末期;在花期长度缩短的序列中,62.00%是因开花始期提前程度小于开花末期。  相似文献   

16.
丁波  魏芳 《地理教学》2012,(13):54-56
本题是2009年的江苏省高考题,试题难度适中,具有很好的区分度,是一道好题。涉及考点众多,考查学生知识点众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这一知识点学生记忆较容易,但理解较难。如果运用此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则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郭芳英 《地理教学》2021,(22):39-42,61
为落实"价值引领、素养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新高考评价理念,高三地理复习要打破传统的以教材内容逻辑为主线或以知识点为本的惯性复习模式,重新建构以区域认知素养为统领的整合式复习范式.本文以区域认知素养为统领重构复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整和优化复习策略,构建以价值引领的六步法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霞 《地理教学》2011,(2):28+37-28,37
一、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参考各种版本的教材,最后进行了以下整合。 二、对旅游资源的特性,整合湘教、人教及鲁教版知识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修志 《地理教学》2014,(23):40-42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学科基本结构教学的重大创见。书中谈到"知识点不是孤立的、分散的点,而是关系上的点、风格上的点、系统上的点",系统化了的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知识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层次及相互间的联系,更有利于牢固地掌握已有知识。根据该理论,笔者认为,在中考备考中,会做大量习题,在讲解试题时,应尽可能借助题目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