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张柳青 《地理教学》2023,(2):21-24+7
近年来,地理选考命题的重心逐渐从重知识向重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亟需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本文以“太阳视运动原理”教学为例,重点关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深度参与、深度理解、深度拓展五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思考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地理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和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两次实践活动的典型做法,从明确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挑战性学习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及开展持续性评价等角度,探索基于深度学习设计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晶 《地理教学》2020,(8):51-53,57
高中地理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和地理信息技术技能。本文以"板块运动"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在线网站数据制作地图,并通过动画视频、教具演示、问题引导、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作图、读图、析图、用图,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课标分析】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绘图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过程。学生要能够绘图、析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受热、运动过程用图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它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地球运动”为例,初步探讨了GeoGeBra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期让更多一线地理教师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地表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大气运动状况不同,把对流层大气分为近地面大气运动和高空大气运动两种模式。近地面大气运动师生关注度高,考试频率大,学生对常见基本考点烂熟予心,轻车熟路。高空大气运动隐藏于喧嚣之外,关注度较低,常常成为失分的黑洞。笔者精选习题,细致分析,总结模式,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作为地球运动参照物的日月星辰又与地球相距甚远,因而难以据此直接观测地球运动。当前虽然不乏较为准确地表现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但由于其制作技术和呈现方式多为二维形式,学生难以从中获得三维感受和亲身体验。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应当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  相似文献   

8.
林启福 《地理教学》2013,(12):49-52
介绍地球运动演示仪的制作和教学应用。本演示仪是对现有教学仪器的高度综合和平面简化,结构极为简单,功能极为强大,演示特别直观;可以演示中学教材中所要求的地球运动的全部内容,如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和地理意义,演示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还可作为测量当地经纬度的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仪器,可增强教师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只有存在问题,知识才有意义,学生才有求知的欲望;而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学的任务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崇广 《地理教学》2013,(11):63+62
正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过不惑之年,看到许多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不经意的说笑,下面的学生已经是笑的前仰后合了。自己在课堂上也是绞尽了脑汁,抖了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学生的反应总是平常,达不到预期  相似文献   

11.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12.
陈利清 《地理教学》2010,(16):51-52
案例实验一:为验证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笔者请学生做这样的实验,将家中水池放满水后,拔除塞子,观察水向中心汇聚流出时,水流漩涡的方向。按照预计的实验检测目的,是想得出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应为逆时针流向。  相似文献   

13.
孙瑞 《地理教学》2023,(2):48-51+33
本文通过自制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开展“地球的公转”一节中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在观测中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观测数据,验证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当实测数据与已知规律矛盾时,学生产生新疑惑,并通过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教学最难的部分莫过于地球运动。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尽管地理老师使出全身解数,相当学生仍感迷踪。老师往往暗地里指责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差,学生也常常怨地理老师业务不精,讲不明白。说起很惭愧,我每年都要不止一次地为学生讲授这部分知识,还没有找到一条令师生都满意的捷径。但这一次,我好象豁然明白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其山 《地理教学》2010,(17):26-27,22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链”,一问接一问,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就像一根链条,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玲娟 《地理教学》2013,(21):40-42
一、用“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能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例如,引用人教版必修地理1教材第29~30页的动手操作型活动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中的“热力环流”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设计背景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而充满活力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特点。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将促使教师想方设法发挥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新知识和解决疑难问题;也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进行地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集中发挥学生某种智能或综合发挥学生八大智能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富有魅力而充满挑战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邹扬 《地理教学》2009,(5):25-27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关地球运动和大气部分的知识内容重点、难点集中,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令大多数学生感觉比较吃力。在历年会考、高考的考查中,这部分内容试题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都比较高,是学生获取高分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变教具为学具 化被动为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现象常常难以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演示教具,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并通过各小组同学之间密切合作来模拟演示地球的运动,使教具变为学具,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