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2):63-65
《宋史·卷四九三》:“初,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总二十州,皆置刺史。”国史始载“下溪州”。古丈县域,战国属酉阳邑地,汉为酉阳县地,隋唐为大乡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940)溪州治所从老司城迁今会溪坪,改名下溪州,又称誓下州。元为保靖州和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地,治今永顺县王林(芙蓉镇)。明置田家润长官司,治今田家洞,属永顺宣慰司。清初为永顺县地,道光二年(1822)析古丈坪厅,治今古丈坪(古阳镇),属永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古丈县。县治古丈坪。民国二十三年古丈坪改为古阳镇。  相似文献   

2.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建瓯传统茶业的盛况综述赖少波(建瓯市第二中学)建瓯植茶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202-300年的战国末期和秦汉初期。至唐中叶,建瓯已盛产茶叶。陆羽(729-780年)在其所著的(茶经)“八之出”中就提到建州(即今建瓯)...  相似文献   

3.
沅江地名考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置药山县,治今沅江市三眼塘,亦为药山郡郡治。辖境相当于今年沅江市大部及益阳县北部。随开皇九年(589)废郡,合药山、重华二县为安乐县,属巴陵郡,治原药山县治,辖境与原药山县相当。随开皇十三年(593),治移今沅江市区。隋开皇十八年(593),改安乐县为沅江县,治驻原址。自此沅江称名于世。沅江县何以为名?历有二说,一说以沅水“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1,(10):43-43
株洲市,湖南省辖市,简称株。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邻江西省,西南与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相连,北界长沙市。今株洲境域,上古属三苗辖地,春秋战国时,属黔中郡。秦和西汉属长沙郡湘南县。东汉湘江之东岸属醴陵县,湘江之西岸为湘南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与刘备分湘江而治。三国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取“建安宁边境”之意,故名“建宁”。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0,(3):26-30
温州——今澌江温州,唐高宗时分括州始置.以温峤岭得名。渭州——北魏置,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北)。唐时曾属吐蕃,收复后复置,治平凉(今属甘肃)。参见“平凉”。  相似文献   

6.
刘英 《中国地名》2011,(7):6-11
一、源予汉代,始于元代,成名于明代 安县在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为涪县辖地。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侨置晋兴、益昌、西充国三县,属巴西郡。晋兴县治地今永安镇向阳村,益昌县治地今花菱镇联丰村观斗山,西充国县治地今沸水镇。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2,(4):10-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洽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务”,元代发音为vu,但蒙古语没有辅音v,所以用一个读音相近的qu来代替,后来转写成“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8.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3,(10):64-65
《晋书·地理志下》:“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妹书·州郡志》:“天门太守,吴孙休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立。”又云:“澧阳令,晋武帝太康四年(283)立。”这为石门县建县之始,县治驻今治。隶天门郡。辖境当与今石门县同。因县治驻澧水北岸,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故名。郡、县同治。“隋开皇九年(589),罢石门郡建石门县,隶澧州(旋改澧阳郡)。”自此,石门县,名列国史。  相似文献   

9.
安定县位于陕西省境内,汉侯国。后汉初,马武从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进至安定,即小组,寻废,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北。汉置,后汉省,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东晋复置,为安定郡治,唐改日保定,金改泾川,明废。汉置,南朝宋改日定安,南齐后废,因今越南北境。南朝宋置,故治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南齐置今阙(当在四川境)。后魏置。  相似文献   

10.
《元和郡县志·卷第三十》:"渭阳县,垂拱三年(687)析麻阳县置,在坡山西址。山甚高险,百姓食坡溪水。"治驻今凤凰县落潮井乡黄丝桥,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凤凰县大部分,属锦州。五代后废,因辖地及县治与今凤凰县密切相关,故应视为凤凰建县之始。清乾隆《凤凰厅志》:"地本唐渭阳县治,历宋、元、明或废或置,命名不一"。也持此看法。渭阳,得名当与渭溪,密切相关。渭,《说文》:"渭,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东入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09,(4):47-49
晋州—①北魏以唐州为晋州,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宋政和中升为平阳府。②成吉思汗所置晋州在河北,即今凿县。晋安——晋在今福建东部与南部置晋安郡,治侯官(今福州),隋废。又有晋安县,本名东安,晋改,在今福建南安东晋江北岸。隋改为南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1,(12):14-15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肃慎氏所有。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在此屯兵戍边,设立候城,为沈阳建城之始。秦代,沈阳属辽东郡境。西汉时,沈阳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县邑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11,(12):21-23
丹东市,原名安东市。“安东”一名源于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安东都护府。 西汉设西安平县、武茨县,唐朝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辽建宣州、开州、穆州和来远城,金朝属婆速府路(今振安区九连城镇)管辖,元朝时沿袭金制置婆娑府,明朝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4):18-21
任弼时故里——湖南湘阴 湘阴,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湘阴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12):19-20
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代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属东京道贵德州贵德县,元设贵德州巡检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修筑抚顺城,设抚顺干户所,抚顺得名于此,其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  相似文献   

16.
刘颖 《中国地名》2012,(3):20-21
潘安(247年~300年),又名潘岳,表字安仁,小字檀奴,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安可谓“才貌双全”,在西晋文学史上地位显赫,与《文赋》的作者陆机齐名,史称“潘陆”。  相似文献   

17.
柘城县     
柘城古为朱襄氏都邑,春秋为陈之株野地。秦置柘县,属陈郡。柘城县名称来历,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攻柘,谯皆下之,即此地也”。“汉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封曹操为武平侯,柘县为其食邑之一。三国属陈郡。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更名柘城县,属梁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县分入谷熟、宁陵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十月又复,属宋州。五代仍之。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改属拱州。全属睢州,后省。元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12):39-39
铁岭市银州区地域,夏、商、西周时期,属肯州。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公元917年,辽太祖在此地冶炼银子,将富州改为银州。明朝时期,在银州设铁岭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徙铁岭卫于沈阳、开原间古银州之地,境域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铁岭卫。康熙三年(1664年)废卫设县,银州所在地属奉天府辖地。1954年9月1日,境域隶属辽宁省。  相似文献   

19.
商伟凡 《中国地名》2011,(11):26-27
矩、贵、竹(筑) 贵阳,乃至贵州,是许多人不大熟悉的地方。初学者探寻贵州方域变迁的奥秘,总要从梳理古今沿革开始,令其脉络化作“曲径通幽”的向导与锁钥。设于东晋咸和八年(333年)、延续至南朝的“晋乐县”,本为今贵阳一带设立县级行政区域的开端,遗憾的是治所不详——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只有县名、没有县治符号,以致经常被贵阳方域沿革省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