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改善港湾初级生产力遥感探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遥感光谱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特点出发,分析了目前应用遥感方法探测港湾初级生产力精度不高的原因;并从港湾初级生产力的自下而上条件着手,指出水交换状态是一种有效的可监测因素,可将其引入到港湾初级生产力的遥感探测模型中。  相似文献   

2.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反演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模型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历史、近几年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的新发展和各种模型的局限性.结合各种初级生产力模型,讨论了模型建立所需要的参数;并讨论了初级生产力遥感的主要发展趋势,即根据各个海区的生物一光学特性,对初级生产力参数的估算将越来越区域化.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对虾增殖放流区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是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碳为444.5~871.0mg/(m2.d).湾内不同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化和时间季节性。港顶部陆缘影响显著,水体交换缓慢稳定性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港口区受邻近海水的不断调节,海流较急,水体交换快稳定性差,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低。港内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明显,基本按春、夏、秋、冬季次序排列.粒度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大干20μm的网采浮游植物细胞对总生物量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分别为25%和13%;微型和微微型(小于20μm)浮游生物细胞在象山港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中占重要比重,贡献分别为75%和87%,其对生产力的贡献高于对生物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刘子琳  宁修仁 《海洋学报》1997,19(6):109-115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在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理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瑞为444.5-871.0mg/(m^2.d),湾内不同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和时间季节性,港顶部陆缘影响显著,水体交换缓稳定性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港口受邻近海水的不断调节,海汉较不体交换快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遥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地理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遥感为大尺度海洋观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卫星资料应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由海洋水色遥感资料得出的色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合适算法。由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问题,建立一个合适的初级生产力算法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分析水下光场和藻类光合作用光谱响应基础上,阐述了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中的生物-地理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卫星遥感为大尺度海洋观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卫星资料应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由海洋水色遥感资料得出的色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合适算法。由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问题,建立一个合适的初级生产力算法有一定的困难。了解和确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理速率参数与分布结构动态是必要的。本文在分析水下光场和藻类光合作用光谱响应基础上,阐述了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中的生物-地理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洋初级生产力对影响全球碳循环有显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海–气界面CO2的交换,是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资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文章利用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遥感传感器资料(2003—2014年)分析我国近海海域海洋净初级生产力在近十几年的月度、季度、年度变化趋势,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是海洋生物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观测参数。它不仅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指标,而且利用它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估算水域初级生产力。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本文阐述了根据叶绿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方法:Ryther-Yentsch模式、生态学数理模式和遥感模式。文章对方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1978年至今水深光学遥感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从被动光学遥感、主动光学遥感、遥感融合探测三个方面,对光学遥感浅海水深反演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对比分析了水深反演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浅海水深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得到:主动光学遥感的水深探测精度最高,在0~15m浅海水深段,激光雷达遥感探测误差在厘米级,但仅限于机载平台;遥感融合探测方法精度次之,水深反演精度一般可比单源单时相提高10多个百分点;被动光学遥感中的高光谱水深反演精度一般要高于多光谱,平均相对误差可低至15%。被动光学遥感水深反演精度相对较低,但是数据源丰富、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水深反演模型较丰富,是目前浅海水深遥感反演的主要方法。主动光学遥感由于机动性强、测深精度较高,逐步成为应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受空管以及飞机平台的航程限制,个别敏感区域飞机也不能到达。水深遥感融合探测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遥感影像资源,有效地挖掘多源、多时相信息,有助于提高水深遥感反演精度,但是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时会存在空间尺度问题,多时相反演融合中也会有底质及水下地形变化等因素对水深反演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西北太平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科学预防赤潮灾害频发和海洋环境污染,保障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文章利用2007—2018年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分别分析西北太平洋2个典型区域的叶绿素浓度、光合有效辐射、海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并根据异常气候条件(“厄尔尼诺”现象)年份的情况验证上述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区域A位于中高纬度的亲潮和黑潮寒暖流交界处,区域B受副热带环流和黑潮共同作用且台风较活跃,由于二者营养盐水平不同,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由于酶的活性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营养盐浓度较高海域(区域A)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考虑海表温度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较低海域(区域B)的净初级生产力受叶绿素浓度和海表温度影响较大,其中与海表温度相关性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叶绿素浓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2个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较小;异常气候条件年份(2015年)中,2个区域净初级生产力和相关环境参数的变化特征可验证上述相关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海洋污染监测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中传感器的现状、遥感器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今后海洋污染监测传感器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2.
It is a valid route for quantitatively remote sensing on water pollution to build a model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scattering and absorbing of suspended substance, pollutant, and molecules of water. Remote sensing model for water pollution based on single scattering is simple and easy to be used, but the precision is affected by turbidity of wa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ergy composition of multiple scattering, are analyz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based on the model of single scattering, if the flux of the second scattering is considered additionally, the precision of the model will be remarkably improved and the calculation is still very simple. The factor of the second scattering is deduced to build a double scattering model, and the practical arithmetic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odel is put forward. The result of applying this model in the water area around the Zhujiang(Pearl) River outfall shows that the precision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seriously polluted water area is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of Lingding Sea, the Victoria Bay ofHong Kong, and the Shengzhen Bay.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水深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珠江口2个试验区遥感测深的多种统计相关模型,并选取相关性最好的模型进行水深反演和结果分析,探讨了不同悬沙浓度情况下遥感测深的可能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对于悬浮泥沙浓度大的试验区1,实测水深值和遥感各波段DN值的相关性<0.5,实际反演水深的能力较差,加入了泥沙因子的统计相关模型相关性有较大提高,但水深反演精度仍不高,达不到实际应用的精度;而悬浮泥沙浓度较小的试验区2,实测水深值和遥感各波段DN值的相关性基本大于0.7,但加入泥沙因子后水深值和遥感波段的相关系数并没有提高,以B2为反演因子的指数模型反演精度最高,5~10m水深段的反演效果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为22.5%、平均绝对误差为1.56m,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31.9%、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1.92m,反演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试验区2的水深情况。从所建模型来看,非线性模型的反演效果均好于相应的线性模型,多因子模型好于单因子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及其在珠江口水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水中悬浮物、污染物和水分子等的散射和吸收物理机制建模是实现水污染定量遥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一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简单易行,但在浑浊度较大时其精度不高.在基于一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次散射的能量组成特点,提出再考虑二次散射可使模型的精度显著提高且不至于使模型过于复杂;导出了二次散射的补偿因子,同时给出了考虑二次散射因子的简单计算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珠江口水域的水污染遥感的结果表明,较之基于一次散射的模型,考虑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在精度上有明显改进.遥感提取结果显示,珠江口水域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伶仃洋东北部,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  相似文献   

15.
组件技术在海洋数据多维动态显示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海洋遥感工作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了海洋数据多维动态显示系统,为海洋资源合理开发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在分析组件软件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从海洋遥感数据特点出发,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并使用组件技术来设计影像访问组件和信息反演组件。目前该原型系统的开发已经完成。结果表明,使用组件技术可以方便地扩充新的卫星影像数据格式和信息反演算法到系统中,而且将其应用于模块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水深可见光遥感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深测量对于水利、航运、近海工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国内外水体遥感测深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水深遥感反演中各类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理论解译模型模拟了光在水体内的辐射传输过程,水深反演精度较高,但模型计算需要大量的水体光学参数且计算过程烦琐;半理论半经验模型对理论解译模型进行了简化,所需水体光学参数少且具有较好的精度而被广为应用;统计相关模型通过直接建立遥感图像光谱值和实测水深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获得水深数据,且计算相对简单,但由于实测水深值与遥感图像光谱值的事实相关性无法保证,使采用该类模型反演的水深结果有时并不理想。提高水深遥感反演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遥感器研究,充分考虑水体中的溶解、悬浮物质等信息干扰,科学构建水深模型和大气校正模型。  相似文献   

17.
悬浮泥沙作为重要水质参数,其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河口及近岸的生态、环境、物质循环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静止轨道高分四号(GF-4)卫星数据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优势,在水色遥感上具有重大应用潜力。为探究GF-4卫星对悬浮泥沙浓度的监测能力,本文以杭州湾为研究区,构建反演模型,利用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以GF-4卫星第5和第4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比值作为遥感因子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为0.92,均方根误差为223.2 mg/L,平均相对误差为17.2%。交叉验证结果显示,GF-4卫星作为一种新的遥感数据源,在低浓度区与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反演悬浮泥沙浓度分布相似,但在高浓度区的差异随浓度增高而增大,总体可满足中国大部分海区的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The status of obtaining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data over sea ice is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munity working in this area has grown in size and sophistication over the last decade,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icroscopic properties of ice and its microwave behavior is now being understood, and that a good deal of accurate satellite-derived information on sea ice can now be obtained. Areas of ongoing, as well as needed, work are outlined, especiall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first-year and old-ice microwave properties,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fficient advance of remote sensing will require mor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cientists focused on in situ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