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 0 1年 3月 3日至 5日 ,中国地震局验收组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项目进行了验收 ,验收组听取了台网项目组的建设报告、技术报告、考核运行报告 ,查阅了用户报告、验收测试组作的测试报告 ,实地检查了台网中心及部分遥测地震台的建设情况 ,观看了台网功能演示等 ,认为台网建设文档齐全 ,各种运行、维护、管理制度齐全 ,经费使用合理 ,总体技术指标和功能达到了设计和总体建设方案的要求 ,达到了同类型台网的国内先进水平。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建议投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山西省结束了没有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政府和国家地震局共同投资兴建的广州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广州台网),1985年开始筹建,1989年开始设备引进,经过安装调试、信道改造、系统完善和试验运行等多个环节,作了大量技术工作,现已完成了全部建设过程,达到了组织验收要求。1996年12月17~20日,由国家地震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的以陈运泰院士为组长的验收组对广州台网进行了测试和验收。验收组听取和审阅了广州台网技术人员作的技术、考核运行和工作报告,以及测试组作的测试报告,实地检查了台网技术系统的运行情况并进行…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由湛江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的地方地震台网,是广东省防震减灾"九五"重点项目的子项目.台网从1997年开始建设,1999年9月投入考核运行,2000年1月8日通过了广东省地震局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4.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国产数字地震观测专用设备建成的24位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达到了国际同类地震台网的先进水平。介绍了该台网的建设过程、台网性能、布局、技术系统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宋太成  陈勇 《内陆地震》2002,16(3):281-288
新疆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区域台网)是在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区域台网由数字汇集中心、4个中继站、12个遥测子台和9个准实时远程子台组成。中国地震局港震公司提供地震计、数据采集器和应用软件,新疆地震局与厂家共同研制无线同步传输设备。区域台网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具有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以无线实时传输台网为主,远程扩展子台为辅,构成了全国最大的省级台网。2001年4月22日,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过了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考核运行期间系统的特性、系统的运行及资料产出的情况,得出台网的各项技术指标、设备运行情况良好,资料产出符合中国地震局《关于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验收大纲的意见(试运行)》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1 台网概述呼和浩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在原模拟遥测台网的基础上经部分新建、改建和扩建完成的。原模拟遥测台网是1986年投入使用的,运行达15年,虽然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防震减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已不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特别是适应不了地震应急、大震速报等的要求。数字地震观测替代模拟地震观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数字地震观测以宽频带、大动态、高分辨率、低失真度等优势为地震科学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呼和浩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2001年6月通过验收并投…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曲靖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布局,所用主要设备和数据传输方式,以及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和主要功能.2008年曲靖市地震局建成数字地震台网,与地震遥测台网相比,扩大了台网的地震观测动态范围,扩展了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的信息量.台站的数量与密度的增加,提高了台网监测能力.数字地震台网的建成,将促进曲靖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台网运行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建设经验对今后台网运行维护和改扩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统计分析了山西省数字地震台网考核运行 3个月以来的记录地震的震级情况 ,将两套人机交互处理系统 (泰德和港震系统 )测定的速度震级及港震系统仿真后 (DD— 1)测得的位移震级 ,与山西省模拟台网 (即大同、太原、临汾、长治 9个模拟人工值守台 )所测定的位移震级进行了对比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致性、差异性 ,得出港震系统与泰德系统测定的速度震级与模拟震级、数字系统仿真 (DD— 1)后测定的位移震级与模拟震级相关系数均在 0 .940以上 ,相关性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系统的技术构成、系统综合布线所遵循的原则、数字遥测台站及数字遥测台网中心的布线情况,分析了综合布线的特点,介绍了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的思路,得出按该思路所完成的综合布线可使整个系统建设规范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有关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信道复用方面的技术,结合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通信工程的实施,提出了适合目前山西省实际情况的地震数据传输方式,考核 运行证明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4.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分析,运用记录的地震事件进行检验,表明台网监测能力的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对山西省地区的监测能力均达到2.0级以上,大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5级以上,少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0级以上。其中,朔州市、吕梁市与运城市的监测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编目及数据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刚  贾巍 《山西地震》2001,(4):5-5,10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编目及数据管理软件开发的技术要点,分析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系统集成后的资料产出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指出该系统应朝着适用性、易用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波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山西测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对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3类事件的记录波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类波形的特征,为今后快速、准确分析地震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山西流动测震台网观测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叙述了其在地震应急观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山西流动测震台网在建设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不同时期的监测能力进行对比,发现,台网的监测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对山西省地区的监控能力达到2.0级,大同盆地、太原盆地的监控能力达到1.5级,忻定、临汾、运城盆地的监控能力达到1.5~2.0级。说明山西数字测震台网的建设从布局上侧重了对山西活动构造的监测,目前对山西大部分活动断裂带的监测能力都在1.5级,对今后的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和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当前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运行的32个子台,从其观测条件、环境、技术系统、场地实际噪声水平、数据质量、记录地震能力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结合台站日常的维护工作以及记录的波形,对各个子台的监测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山西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2~2006年5月,山西大同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对于本台网不同方位的,较大的,具有典型的区域(地区)代表意义,已速报的网外ML3~5地震,统计对比分析了该地震参数精度与中国地震局目录参数之差及地震发生后的响应能力.并对震中参数偏差较大的地震重新做了分析、鉴别处理,认为本台网对网外震中距500 km以内的4级左右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