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岩体群分布范围 商洛地区中部燕山期小岩体群分布百余处,主要为花岗岩-花岗斑岩类中酸性小岩体(株).分布在两大区域:第一大分布区,在山阳县-柞水县凉水沟、色河铺、牛耳川、小河口、园子街、下官坊一带,多呈小岩体群露,围岩主要为泥盆系地层;第二大分布区,在商州南台、桃官坪、大河面、蟒岭及蟒岭岩体北部洛南县寺坡、三要、王岭一带,围岩主要为坪群、陶湾群地层以及蟒岭岩体.  相似文献   

2.
<正>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中,矿集区内发育有大量中生代岩体,除出露有柞水、东江口、曹坪等印支期大型岩体外,还出露有池沟、小河口、下官坊、园子街等燕山期的小岩体。矿集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等组成。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140148 Ma,表现出强烈的  相似文献   

3.
地质概况银洞子铅银矿床位于南秦岭地槽的华力西褶皱带的边缘坳陷.北侧以杨斜-营盘大断裂与秦岭地轴相接,南侧以山阳-凤镇大断裂与秦岭地槽加里东褶皱带相接.两大断裂间出露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及石炭统,即"柞水系".区域构造形迹为东西向,中泥盆统构成黑山街-红岩寺复向斜.矿床即赋存于复向斜南翼西端大西沟组含矿地层系一套浅变质海相碎屑-碳酸盐建造中.矿区地层分八层(图1),均呈整合接触,各层间有岩相递变,沉积旋回清楚,韵律发育,具复理式特征.  相似文献   

4.
八里塘煤矿位于淮南复向斜内的谢桥向斜南翼,由于受区域推覆构造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呈轴向近东西的不对称倒转褶皱形态,其两翼倾向倾角变化剧烈。煤矿深部构造为逆冲推覆构造区,上覆系统由阜凤逆冲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推覆构造断夹块组成,下伏系统由淮南复向斜次级褶皱谢桥向斜南翼原地系统组成。经估算位于F2断层(阜凤逆冲断层)下盘至-1200m水平的13-1、11-2、8-2、8-1煤层累计资源量约8000万t。  相似文献   

5.
李庭柱 《矿床地质》1986,5(3):75-86
本区蛇纹石石棉矿床,前人多认为属岩浆期后中一低温热液交代矿床。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室内分析、鉴定,认为本区蛇纹石石棉矿床属改造型层控矿床。一、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带基本特征本区位于朝阳市西南部,北起灵山庙—谢家杖子,南至上柳树杖子,东起吴大成沟一大柏山,西至波针沟,面积约45km~2。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北段,朝阳—建昌复背斜中段西翼。区域构造由苏家店—柳树杖子背斜及长茂河子—马家店向斜组成,总体方向北东;主要断层方向与褶皱构造线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6.
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床处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华力西冒地槽褶皱带。矿床产于古岔河—殷家坝向斜南翼次级构造——铅硐山—水柏沟紧闭倒转背斜西部倾伏端。矿体受其南侧分支构造铅硐山背斜控制。正在评价的Ⅰ、Ⅱ号主矿体产于同一含矿层位,分别位于背斜的北、南两翼(图1),矿体的厚度、产态、品位等均比较稳定,远景可观。该矿床是秦岭中泥  相似文献   

7.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李生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73-1382
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商丹断裂和山阳-凤镇断裂之间,区域上归属于中秦岭褶皱带,出露地层属海相粘土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含铁建造,整个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形成浅变质的绿泥石岩相带。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柞水大西沟大型菱铁矿、重晶石多金属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中东段,西芦山—蔡玉窑复向斜西端,交公庙向斜的南翼。以菱铁矿为主的矿体赋存于泥质碎屑岩建造向碳酸盐岩建造过渡的部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海槽底的断裂带的热卤水,部分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火山—次火山。这些成矿物质在海盆中富集、沉积成矿,其后的变质作用使部分菱铁矿变成磁铁矿,有叠加、富集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为热卤水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笔者对燕辽地区的构造形迹进行了重新厘定,并将其划分成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燕辽地区范围包括"内蒙地轴"和燕山沉降带,其构造格局主要由燕辽向斜、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及其配套断裂组成,在这三个区域构造样式之下又发育次一级的褶皱构造及其配套断裂,并且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改造、叠加和利用,致使出现复杂的构造格局.海西一印支期形成了燕辽向斜及其配套断裂,"内蒙地轴"是燕辽向斜的北翼.燕辽沉降带是燕辽向斜的南翼.早中侏罗世进一步褶皱成复向斜,"内蒙地轴"南缘断裂是复向斜的轴部纵断裂并充填了上侏罗统作为裂隙充填物.中晚侏罗世开始,以秦皇岛-凌源断裂为轴面褶皱成一个背形.秦皇岛-凌源断裂的存在及其对燕山段和辽西段的影响致使燕山段和辽西段具有不同的地表出露形态.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地质概况银家沟斑岩型硫、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北西西向构造带与北北东向长治-洛阳深断裂交汇处的北西侧,二者叠加奠定了区域构造的基本格局。区内出露地层,下部为中、上元古界及少量古生界,上部是第三系,仅见于卢氏盆地北西局部。褶皱构造自北向南依次为:杜关向斜、将军山背斜、中黄叶向斜、四明山背斜,它们轴向近东西,构造强度显示北弱南强。区域火成活动主要发育在燕山期,其分布显示出串珠状、方向性(北东约22°)及等距性(带距约20km,带上点距约5km)等明显特征。在区域上形成三个带:银家沟夜长坪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1.
甘肃红石山铬铁矿的矿床特征,对研究地槽区单斜状超基性岩体铬铁矿成矿作用的特点和成因,有一定的意义。在综合究研以往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铬铁矿床形成的某些规律及成因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区域和超基性岩体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的东延部分,区域地层及构造线呈近东西走向。矿区北侧为一东西向的区域性挤压大断裂。大断裂以北是一复背斜构造,主要由奥陶纪及中晚古生代地层组成,以海相火山岩和硅质页岩建造为主;大断裂以南,则以早石炭世巨厚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组成复向斜构造。含铬超基性岩体赋存于复向斜北翼由中酸性火山岩、云  相似文献   

12.
甘肃枣子沟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子沟金矿位于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南翼之合作—岷县区域断裂带南侧,是西秦岭西段近些年发现并勘查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其围岩蚀变发育,类型多样。发育有区域地层变质期的面型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热作用的线型热液蚀变作用两类主要蚀变,其中线型蚀变中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及辉锑矿化等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可作为夏河—合作金矿富集区找矿...  相似文献   

13.
本矿区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之路家街—冯国湾向斜南翼.区域断裂、褶皱不甚发育,为一向北倾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20-30°左右,构造线方向近于东西.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震旦系巡检司组灰白色中一厚层燧石条带白云质大理岩,以及侵入于该地层中下部的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图1).岩体受北北西向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七宝山多金属矿床成因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地质条件七宝山是湖南省颇为有名的一个多金属矿床,开采历史悠久。它位于永和—七宝山—桂竹湾断褶带的次一级构造——永和—横山向斜的东端。向斜核部分布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向斜北翼由震旦系下统莲沱组及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组成,南翼被区域断层(F_1)破坏,致使上元古界冷家溪群千枚岩逆冲在壶天群之上(图1)。  相似文献   

15.
淮北煤田五沟煤矿位于童亭背斜西翼中段,为一向斜为主的复式褶皱构造组合,向斜的轴部呈反S形且被断层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构造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认为:①五沟矿区可以划分为北部断裂构造复杂区、中部褶皱叠加区和南部构造复杂区3个构造分区,断裂构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入"字型、"Y"型、堑垒式及阶梯式。②矿区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印支期NS向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近EW向的五沟断层,末期形成五沟复向斜构造;燕山期NW—SE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区内最为显著的NE向断裂及褶皱构造;喜马拉雅期的构造伸展作用造成拉张性构造发育,同时也使区内大、中型主控断裂转变为正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北山野马街-马鬃山构造带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系统研究表明:该构造带分布于勒巴泉-野马街-马鬃山一线,呈NW-NWW向带状展布.其南、北与变质基底呈构造接触,从西到东30km断续残存蛇绿混杂岩,包括蛇绿岩及相关岛弧、洋岛等火山岩.揭示了本区在震旦—寒武纪期间曾受到边缘活动带影响,由拉张裂谷体制向沟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体制转变,对确立该区震旦—寒武纪构造背景及演化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质特征苏州西部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归属江南台隆北延的德安—苏州前陆盆地、皖东南太湖坳褶区苏州复向斜带。区内地层出露极少,大多由钻孔揭示,泥盆系构成主要山体,一般为背斜核部地层,局部推覆在石炭系二叠系之上,石炭—二叠系常构成背、向斜翼部地层,三叠系为向斜核部地层,侏罗系  相似文献   

18.
延边北部火山岩型金矿带的构造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边北部火山岩型金矿带,位于内蒙——兴安华力西期褶皱带汪清——珲春燕山期内陆断陷盆地内,与晚侏罗世形成的一套火山岩密切伴生。矿带、矿田、矿体等都明显地受构造——火山构造和火山构造的控制。一、基底主要构造特点基底由一套古生界变质岩和华力西期岩浆岩所组成(图1)。其中变质岩层,组成一个以小西南岔——四道沟一带青龙村群为核部的近南北的复式褶皱带,出露在区内复背斜西翼的是一套二叠系浅变质岩层。由于后期构造——岩浆活动的破坏和改造,复背斜的面貌已十分不清,但尚可依据岩层出露、岩层间的关系和产状等情况,辨认出银河洞、十里坪、西大坡、小西南岔等几个主要的正常和倒转的背、向斜褶曲。  相似文献   

19.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位于喀什拗陷西缘乌恰县境内,天山地槽褶皱带与西昆仑山地槽褶皱带的夹持地区.该夹持地区为一复向斜盆地,由中部次级背斜及其南北二侧的次级向斜组成.中部背斜已被断裂构造复杂化,称卡巴加特背斜.南侧的次级向斜为西昆仑山褶皱带山前盆地.北侧的次级向斜为南天山冒地槽山前盆地,称巴什布拉克盆地.  相似文献   

20.
江西青塘地区盖层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塘地区盖层的详细共轭节理的统计、分析,得出主压应力方位(σ_1)在海西印支期:向斜南翼为154°∠4°,北翼为314°∠22°;燕山早期:向斜南翼为102°∠40°,北翼为286°∠39°;燕山晚期:向斜南翼为157°∠41°,北翼为333°∠10°。从而得出海西印支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为NW—SE,燕山早期为NWW—SEE,燕山晚期为NNW—SSE,与中国东部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其构造机制为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相互作用和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