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鞍山岩溶地面塌陷环境地质质量系统聚类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 《中国岩溶》2000,19(4):335-341
系统聚类分级法是运用聚类分析原理进行计算机分析的数值分级方法,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级法对鞍山岩溶地面塌陷环境地质质量进行分级评价,评价结果合理、可靠。为鞍山市建设规划布局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也为岩溶地面塌陷环境地质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态分级法是运用聚类分析原理进行计算机分析的新分级方法。采用动态分级法对鞍山岩溶塌陷环境地质质量进行了分级评价,评价结果合理、可靠。为岩溶塌陷环境地质质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大道位于灰岩分布区,灰岩为石炭系天子岭组,岩溶发育,表层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岩土稳定性较差。通过分析工程沿线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AHP-FUZZY)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综合评判,并依据评判结果进行岩溶地面塌陷发育强弱分区,进而对未来岩溶塌陷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鞍山城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区划。首先在对鞍山城区钻孔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生成了13幅单因子图,为进行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区划提供数据支持。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估各因子对鞍山岩溶塌陷的影响,采用AHP法来确定危险性区划中的聚类权值。最后根据1万个栅格单元的评价结果,将鞍山城区依据岩溶塌陷危险性程度划分为1级、2级、3级、4级危险区以及无危险区共5个区域。经检验和分析,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表明灰色聚类法应用于鞍山城区岩溶塌陷危险性区划中是可行的。同时,区划结果也为鞍山市的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傲  邵长生  王岑  杨艳林  路韬 《中国地质》2019,46(S2):50-59
依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了蒲圻县幅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本数据集采取水文地质调查、岩溶地面塌陷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质测试分析等方法而形成。数据集包含73个泉水调查点、7个矿泉水测试分析结果、1个岩溶地面塌陷点、7个岩溶洞穴点、10个水文钻孔等5方面数据。其中泉水调查成果包括泉点的分布位置、野外水质检测指标、泉水成因等;矿泉水分析结果为针对区内泉点及水文钻孔所取水样进行室内测试,达到矿泉水标准的测试结果;岩溶地面塌陷数据主要包括岩溶地面塌陷的位置、塌陷坑特征、地质背景、塌陷后状态等信息;岩溶洞穴调查成果包括洞穴点的位置、洞穴发育特征、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钻孔基本情况数据为钻孔位置信息、孔径、孔深等信息。数据集为赤壁市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安全利用,优质地质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数据源支撑。  相似文献   

6.
临武某地于2019年12月19日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塌陷前后有大量因地面变形所致建筑物损坏,利用地表调查、高密度电法、钻探等手段查明了岩溶地面塌陷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岩溶发育和分布特征、建构筑物变形特征、影响范围等。本文从上部覆盖层、淤泥质粘土层特征、下部灰岩的岩溶发育情况等结合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条件的综合研究,提出本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理,并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分析预判,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综合地质预测与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罗小杰  罗程 《中国岩溶》2016,35(1):51-59
为了给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提供依据,以岩溶地面塌陷的沙漏型、土洞型和泥流型等三个塌陷机理为基础,根据岩溶地质结构,结合岩溶发育程度和触发因素,提出了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综合地质预测和危险性评估方法。根据塌陷变形中土颗粒行为特征,将可溶岩上覆盖层土体区分为砂性土、粘性土和软弱土三种基本类型。依据三类土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关系,划分出三大类九个亚类岩溶地质结构。首先,依据岩溶地质结构的平面分布特征,结合岩溶发育程度和研究区可能存在的触发因素,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综合地质预测,即区分为高、中、低三个易发区;然后结合塌陷灾害对周围环境的可能影响程度,进行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即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危险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综合地质预测与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地质理论依据充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凤城市某矿业公司岩溶地面塌陷勘查工程为例,从矿区岩溶塌陷的地质背景入手,总结岩溶地面塌陷的致灾机理。通过地质调查、资料整理及钻探验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勘查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塌陷区具有分布空间形态复杂、不均一化的特点;该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是各种不良要素的共同作用;塌陷坑T1和塌陷坑T2形成原因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区;塌陷坑T3和塌陷坑T4浅部10~25 m地层破碎,推测塌陷坑T3及塌陷坑T4为贯通塌陷坑。  相似文献   

9.
罗小杰  罗程 《中国岩溶》2021,40(2):171-188
为了给岩溶地面塌陷预测、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认为岩溶、土体和诱发因素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三要素。岩溶为土体丧失提供通道和储藏空间。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决定了土体塌陷方式:“黏土块”坍塌、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土体塌陷方式决定了土体塌陷机理;据土体塌陷方式提出了由“土洞型塌陷”“沙漏型塌陷”和“泥流型塌陷”构成的岩溶地面塌陷三机理理论:黏性土和密实砂性土层中,在外力作用下,土洞顶板拱效应失效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土洞型塌陷;由于诱发因素的触发导致可溶岩上方松散砂层中砂颗粒漏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沙漏型塌陷;可溶岩上方软弱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向可溶岩中流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泥流型塌陷。三机理理论关注土体塌陷方式,既解释了岩溶地面塌陷现象,更回答了土体“如何塌”的问题。诱发因素是塌陷的外部影响因素,不是塌陷机理的构成要素;诱发因素产生作用力;作用力改变土颗粒运动状态,使土颗粒由“静止→运动”,土体由“稳定→塌陷”。依据三机理理论,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综合地质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三个塌陷机理的土体塌陷确定性预测模型,系统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方法,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岩溶地面塌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面塌陷预测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的发育程度、上覆岩土体性质是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或降水入渗,震动荷载等动力扰动,是形成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诱发动力条件。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例,讨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机理,并从受力情况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预测模型。本文还根据研究区的8个塌陷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