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康滇地轴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铀矿(化)点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康滇地轴的铀矿化时代划分为晋宁、澄江、海西、印支、燕山五个时期,同时对铀矿化时代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以及对康滇地轴铀的有利成矿时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 ,提出铀矿化 (96 0 - 6 0 0 Ma)是晋宁 -澄江运动的产物 ,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 ;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段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成矿条件评价问题 ,提出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附近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3.
康滇地轴花岗岩类铀钍丰度特征及找铀前景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γ能谱资料,系统阐述了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铀钍丰度特征,总结了康滇地轴现有花岗岩型铀矿化的基本特点。在与华南产铀花岗岩类特征对比的基础上,对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找铀前景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川北砂岩和康滇地轴几个铀矿床和矿化地段的各种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及其反映的铀成矿可能性。充分利用和分析研究工作区现有的大量放射性测量及航磁、重力测量资料,总结和建立铀成矿的区域物(化)探判据:高变异、剩余值、零值线、过渡带、富铀体、复合晕。利用成矿判据在区域和矿区成矿预测中划分成矿有利区、段,为区域找矿和矿床扩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床类型以及铀成矿条件等论述了康滇地轴南段不同类型的铀矿化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则。康滇地轴上的铀矿化主要出现在砂岩建造、碳硅泥岩建造、花岗岩体和火山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而且与每次大的构造活动旋回有关。铀成矿主要发生在前晋宁期、晋宁期、澄江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后出现的高能氧化环境所产生的红层,往往成为富铀地质体和铀源体,铀经活化迁移而富集成矿。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层不连续面是铀成矿的重要位置。丰富的铀源、良好的热源和有利的构造是区内铀成矿的条件,三者一致配合才有成铀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寄希望于康滇地轴——康滇地轴铀矿远景评价研讨会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轴铀矿勘查已有30余年,尚未发现矿床。自从世界上古老地台元古宇相继发现大型、超大型铀矿以来,康滇地轴元古宇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之一。康滇地轴铀矿远景评价研讨会是西南地勘局为打开西南铀矿找矿局面进行重点突破的一次有意义的学术活动。据了解,我铀矿地质系统为扩大找矿领域,选择突破口——靶区,许多单位在近几年将召开一系列类似的论证会、研讨会、远景评价会。为及时交流这方面的经验,编辑部特地组织了这次报道,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康滇地轴的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及其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提出晋宁期是康滇地轴第一次铀成矿期(960—1006Ma)。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根据“康滇地轴”的地壳演化历史和铀的地球化学特性来探讨“康滇地轴”的铀成矿环境,认为“康滇地轴”既有有利于铀成矿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各种成矿理论为指导选择有利地段,对“康滇地轴”进行第2轮找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康滇地轴典型热液型铀矿——大田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围岩、构造蚀变带脉岩中的锆石和矿石晶质铀矿U-Pb法定年,以及年代学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大田地区混合岩的原岩形成于晚元古代早期之前(900Ma);2)混合岩化作用发生于840~900Ma;3)铀矿区F3碱性构造蚀变岩带形成于混合岩化晚期(820~840Ma);4)大田铀矿床的成矿年龄为777Ma左右。因此笔者认为,康滇地轴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铀在内的成矿作用,是与罗迪尼亚大陆的形成及裂解演化所导致的构造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大田地区的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牟定戌街1101铀矿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中南段,是我国西南地区产于元古界变质岩中的铀矿之一。通过对矿化区岩石及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铀矿的形成条件,揭示了铀成矿规律。研究发现:①牟定戌街地区铀矿化赋存于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和二云母石英片岩等变质混合岩中,主要铀矿物为晶质铀矿、钛铀矿及次生铀矿,含铀矿物有榍石、锆石,硫化物丰富,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赤铁矿化、碱交代等;②牟定1101铀矿化地区混合岩化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③研究区混合岩形成于1 056 Ma左右,铀矿形成于845 Ma左右,为新元古代产物;④牟定1101地区铀成矿受构造、岩性控制,与混合岩化作用、构造热液活动及碱交代作用关系密切,属热液成因铀矿。  相似文献   

11.
康滇地轴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而铀矿地质工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阐述了江川-建水地区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化特征及铀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存在有与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成矿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指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部位应放在切穿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的断裂构造蚀变带上。  相似文献   

12.
<正>1含铀滚石特征及其来源攀枝花大田地区是康滇地轴重要的混合岩型铀矿化分布区,在该区Ⅱ号带水沟中连续发现了埋藏于沉积物中的含铀滚石,滚石呈椭圆状(粒径10~20 cm),其中含铀晶质铀矿,外侧为次生铀矿。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康滇地轴中段横山岩体已发现多处铀矿点,铀矿化特征以A10铀矿点为代表。前人认为A10铀矿点为古元古代基底混合岩型,本文从铀异常的分布形态、混合岩的产出形态、变质相、成矿年龄、铀矿物元素组合特征方面例证,认为其应该属于印支期花岗岩外接触带型,并从岩体、岩性、构造、热液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成矿条件,指出该区存在良好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应该是花岗岩外接触带与碎裂长英质脉有关的热液型铀矿。  相似文献   

14.
<正>攀西地区现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也是康滇地轴中段铀矿找矿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地区(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和研究表明,区内混合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的矿化规模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陈友良,1995;姚建等,2011)。产于四川米易海塔地区的铀矿即属于较为典型的混合岩型铀矿,本文拟对其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对本区该类型铀矿的成矿机理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说明航测编图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航空γ场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同时对铀成矿远景区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四川会理芭蕉箐地区位于上扬子成矿省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东部,是我国少有的元古宙铀矿区,其中1841铀矿点是本区最主要的铀矿点,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芭蕉箐地区1841铀矿点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铀矿化产出于构造与岩脉接触的构造蚀变带中,与断层和中基性岩浆岩脉关系密切;含矿岩系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沉积岩及中基性岩脉,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铀矿物以团块状、脉状、网脉状的沥青铀矿、次生铀矿的形式产出于岩石碎裂带中;研究区岩石的U、Th含量明显高于其本底值,为铀矿化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铀源;研究区普遍发育的退变质作用与后期的碱交代促进了铀的富集。铀矿化具有明显的构造-热液叠加改造的特征,属于热液成因铀矿。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35-240
为了进一步拓展104矿床的找矿空间,依据塔尔组上段的最新勘查进展和成果,详细总结了塔尔组上段碳硅泥岩型铀成矿类型的铀矿化特征。104铀矿床位于南秦岭铀成矿带西端,若尔盖铀矿田东端。本文在以往勘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铀矿体(化)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极大的铀矿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东部SAR与TM复合图像处理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本善  潘蔚 《铀矿地质》1998,14(4):200-206
利用航天SAR与TM复合图像对准噶尔东部将军戈壁地区铀成矿环境与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讨论了将军戈壁的地质背景、铀源条件、铀矿化与氧化还原带的关系,提出了铀成矿的若干有利条件,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区并选出找矿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19.
大乌山地区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北段,东邻古龙岗铀矿化集中区,南与兴国铀矿化集中区以兴国红盆相隔。为进一步分析总结区内铀成矿规律,并对区内铀成矿远景进行整体评价,文章在资料综合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区内铀矿化虽然含矿围岩差别较大,但热液型成矿特征均非常明显,控矿的主要因素相同或相近,为相对统一的区域岩浆-构造-热液活动所制约;区内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不同期次花岗岩、花岗岩与变质岩的接触部位,不同方向断裂交汇或夹持部位、同时与中基性脉岩、热液蚀变等密切相关,可作为区域上的铀成矿预测要素和找矿标志。通过研究区内铀成矿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铀成矿模式、铀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物、化探测量成果,圈定了1片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李余华 《云南地质》1998,17(1):81-85
康滇地轴南段构造-岩浆活动与铀矿化关系探讨李余华(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二○九大队)1前言近年来,云南前寒武系地质工作取得了许多新成就,特别是对康滇地轴的研究更为引人注目,在放射性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地壳演化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近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