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认定和评价旅游资源是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该文以地貌旅游资源为例,研究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舒城县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中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特征值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进行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区内各雅丹地貌景观异同进行了对比,通过SWOT分析定性评价了罗布泊雅丹地貌的旅游开发条件,认为罗布泊雅丹地貌已经具备一定的旅游规模,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从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条件、旅游市场条件3方面定量评价了罗布泊各雅丹地貌分区的旅游资源,认为三垄沙和龙城属于1级景区,宜重点开发;白龙堆和楼兰雅丹属于2级景区,宜特色开发;阿奇克谷地属于3级景区,是辅助资源。运用面状容量法测算了雅丹地貌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旅游生命周期变化过程。最后,提出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貌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自然资源。影响旅游地貌资源的因子主要有岩石、构造、侵蚀速度、资源组合、环境容量、知名度、愉悦感等。根据诸因子的相对模糊等级,采用模糊聚类,可以较方便地对旅游地貌资源进行综合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貌资源的综合模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旅游地貌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自然资源。影响旅游地貌资源的因子主要有岩石,构造,侵蚀速度,资源组合,环境容量,知名度,愉悦感等。根据诸因子的相对模糊等级,采用模糊聚类,可以较方便地对旅游地貌资源进行综合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7.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美学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晋峰  王鑫  郭峰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5):1451-1456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的旅游开发,既有利于该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又有利于全面推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风沙地貌遗产价值评价是风沙地貌遗产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应用观察法、描述法、专家评估法、系统调查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从形象美、色彩美、形式美等3大方面分析评价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的美学价值,为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的旅游开发奠定基础。研究将风沙地貌学与旅游地理学融合,开创中国风沙地貌遗产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地貌只有当其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时,才能称之为资源;否则,只能是自然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为影响其它景观要素和人类活动的一种因素。旅游地貌资源的研究应包括风景地貌的形成、开发和保护等内容。当前应加强风景地貌资源的普查、分类、开发规划与保护研究,对有特殊意义的典型风景地貌分布区应建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铮  王莹  李山  翁桂兰  宋秀坤 《地理研究》2003,22(3):312-323
基于王瑛、王铮(2000)提出的旅游业区位模型,在考察了贵州省旅游景观分布后,本文修正了他们的模型,并划分了旅游业区位带:风景名胜带;奇异风光带;特色资源带;差异突出的文化与自然风光带。旅游业的这种空间机构类似杜能模型,但决不是杜能现象而是新地理现象。本文强调,贵州省以舞阳河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属于青年期,在形态结构上不同于云南以石林为代表的壮年期地貌和广西的以桂林为代表的老年期地貌,是一种新的旅游地貌资源,需要突出资源特点开展营销。根据新的区位模型,本文讨论了贵州省旅游业区位,并且提出3条建议: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将原来行程9小时的路程缩为6小时的;以舞阳河风景区为中心组织特色资源区;建设航空港发展一些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为旅游亚中心。  相似文献   

10.
地貌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学是现代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以来在地貌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河流地貌、黄土高原与坡地地貌、青藏高原及南极地貌与第四纪、喀斯特与旅游地貌、地貌实验与模拟、地貌制图共六个方面,对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就提高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旅游碳足迹、生态效率、旅游经济效应等理论,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在定量计算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主要结论有:海南省2012年旅游交通生态效率为0.898元/kg,旅游住宿生态效率为7.13元/kg,旅游活动生态效率为16.32元/kg,旅游综合生态效率为1.787元/kg,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的生态效率值大于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在出行距离既定的情况下,优化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平均参与活动频次,即“短距离、长停留、高消费”的市场模式有利于优化旅游生态效率,反之,“长距离、短停留、低消费”的市场模式则拉低了旅游生态效率值。海南省旅游者外部交通平均距离较大、乘坐飞机旅游者比例较高、旅游收入统计值低于实际值等原因叠加起来使其旅游生态效率水平略次于部分旅游地。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体系则是指旅游产品各种表现形式的集合,其中包括单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产品和区域旅游产品。这些产品表现形式相互关联,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经营和管理的重点,是呈现给旅游者的核心价值所在。根据非洲的实际情况,针对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将非洲的旅游产品分为狂野非洲、风情非洲与和谐非洲三个层次,以明确的主题来组合产品、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以嬴得客源市场,提升非洲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国内现行的旅游地理学教材没有明确展示学科视角,拥有旅游者、旅游资源等与旅游学几乎完全相同的内容。该文以时空坐标系下研究旅游现象为总出发点,通过对既有若干教材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以区分为目的、以区位、时间轴、距离等为基本概念的旅游地理学研讨思路,认为旅游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发现更多的关于旅游现象的时空表达才是旅游地理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长春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春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电影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殖民遗迹旅游资源,辽金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文章在分析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在今后的开发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参与性,以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为依托,重点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产业旅游。  相似文献   

15.
旅游规划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规划是旅游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旅游规划有其自身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它经历了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产品导向型3个阶段.目前,旅游规划在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旅游规划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渐进过程,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主导思想的嬗弯,研究内容的更新,研究方向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域旅游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地域旅游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河南省地域旅游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旨在为以后河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背景认识;同时,也为分析其它不同地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种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多平  陶红 《中国沙漠》2011,31(6):1521-1526
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与循环经济的交叉研究领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借鉴国内外旅游循环经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和“?R”原则纳入到“沙水组合类”典型旅游景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主要应用专家问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按照干旱与半干旱区旅游景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特点选取指标要素,构建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宁夏沙湖与沙坡头旅游景区相关数据进行了初步计算分析,以期为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旅游景区循环经济评价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云霞  尹寿兵 《热带地理》2013,33(3):356-362
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三大旅游研究期刊和Elsevier Science 、EBSCOHost、SAGE三大数据库作为检索源,获得自1982年以来航空旅游业研究的相关文献94篇。分析结果显示:30年来,国外航空旅游业在管理体制演化、商业模式创新、客源结构变迁和对目的地环境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涉及航空政策变迁及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对航空旅游业的影响、航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及控制、航空旅游业市场营销及评估等4个方面。可将航空旅游业30年的研究历程分为:起步、发展和深化3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航空交通与出游方式选择的相互影响、航空旅游业对目的地的影响评估、航空旅游产业结构关系的演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晋峰  郭峰  王鑫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4):1163-1168
对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既有利于“大敦煌”地区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又有利于全面推进“大敦煌”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观察法、描述法、系统调查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在阐述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旅游开发意义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将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开发为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旅游节事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最后,根据风沙地貌特征和旅游发展需要,指出对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应该注意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形象和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丁焕峰  陈烈 《山地学报》2002,20(3):307-312
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对大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系统的提出是为了增强山地旅游的竞争优势,实现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