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碳酸盐岩地区,常见一些由硅质角砾岩等组成的地质体,统称之为“硅化带”或“硅化破碎带”。它常是重要矿产贮集场所,因而是地质工作者找矿的重点对象。“硅化带”或“硅化破碎带”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硅质岩地层。如广西上泥盆统榴江组、江西和湖南下  相似文献   

2.
论界牌峪地区“陀状”角砾岩成因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石门界牌峪地区存在大量的所谓“陀状”角砾岩,它们互不相连,外观圆形,有的聚集成群或者呈完全孤立的山包。角砾岩地表多为椭圆状和等轴状,与围岩多呈刺穿状接触。通过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认为该区“陀状”角砾岩是一种由热泉气体及部分物质在封闭还原条件下产生急剧爆发所形成的特殊的角砾岩群。它们是一种极好的容矿控矿体,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省三 《矿产与地质》2007,21(2):186-191
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田内的硅化角砾岩体(带)的展布明显地与矿田构造关系密切。根据硅化角砾岩体(带)所处位置的地质环境、构造特征及硅化角砾岩体的产状、成份、胶结物特征的分析,参考镜下鉴定和部分测试资料,将矿田内的硅化角砾岩体(带)分为层间破碎带型、断层破碎型和溢流硅帽泉华型三类,并论述各类硅化角砾岩体与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4.
甘肃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床隐爆角砾岩发现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杰  赵如意  武彬 《地质与勘探》2012,48(6):1101-1108
钠交代岩型铀矿是甘肃龙首山地区主要的铀成矿类型之一,研究表明该类型铀矿的含矿主岩为热液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其分布总体上受近东西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控制,呈带状分布,构成不规则状的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带。在剖面上,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呈筒状或漏斗状,其控制了钠交代岩型铀矿体的分布。文章认为它是由花岗质岩浆房产生的富气富钠热液运移至压力骤减部位时,发生爆腾形成隐爆钠交代角砾岩,碳酸铀酰络合物([UO2(CO3)]4-)分解卸载成矿物质成矿,同时对围岩产生了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泥化和硅化。指出按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型找矿模式对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别造山带沙坪沟特大型斑岩钼矿床年代学及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沙坪沟钼矿是我国新发现的最大的斑岩钼矿,位于大别造山带的西缘,是秦岭-大别钼矿带东缘的一部分.主体为隐伏矿床,地表钼矿化较弱,钼矿主要以脉状产于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中.花岗斑岩是主要赋矿岩体,普遍见有硅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爆发角砾岩,野外观察及钻孔揭示钼矿成矿与斑岩体中的爆发角砾岩有密切关系.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6.
沥青铀矿是我国主要工业铀矿物,产出形态主要呈脉状、网脉状、肾状、球粒状、鲕状及浸染状、胶状隐晶质集合体。近几年来在火山岩型铀矿床和花岗岩硅化带型铀矿床中都先后发现有针状、长柱状沥青铀矿。本文描述的针状沥青铀矿(样品由中南二机局高梅芬同志提供),产于黑云母花岗岩内硅化破碎角砾岩带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萤石  相似文献   

7.
杨瑞士 《湖南地质》2001,20(2):81-84
湖南石门界牌峪地区雄黄矿床中伴有各类矿化角砾岩。从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特征来看,它是一种由热泉气体及部分物质在封闭还原条件下产生急剧爆发形成的特殊的角砾岩群。主要成因类型有“侵入状”角砾岩、爆破角砾岩、岩溶角砾岩和崩塌角砾岩。常见多种角砾岩叠加,它们是一种极好的控矿容矿载体,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初论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体→灰白色硅化白云岩→青灰色白云岩,依次出现刺穿体岩相带和构造蚀变岩相带,即火山角砾岩相带→含火山岩、板岩角砾岩相带→强铜矿化灰白色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碎裂白云岩相带→弱硅化白云岩相带。其中强铜矿化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硅化碎裂白云岩相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与矿石构造亦呈现水平分带规律:黄铜矿+斑铜矿(少)组合,块状、网脉状构造→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少)组合,稠密浸染状、脉状构造→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少)组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星点状构造。  相似文献   

9.
珠地矿区含矿角砾岩带产于矿区红旗峰向斜核部,平面上近园形,空间上呈上大下小的瓢状,产出形态特殊.其成因是由原岩为下侏罗统的复成分砾岩经褶皱破碎、岩浆热液变质改造及随后的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后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10.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明矾石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秀  王翠芝 《现代地质》2014,28(1):42-50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位于紫金山矿田中部,受火山机构控制,其矿化特征是脉状隐爆角砾岩发育及蚀变分带明显且严格控制相应的矿化。以隐爆角砾岩脉为中心,从内向外,从上到下,依次为硅化带、明矾石化带、地开石化带、绢英岩化带。硅化带控制着上部金矿体,明矾石化带控制着下部高硫化型铜矿体。明矾石可分为4种产出类型,分别为蚀变岩型明矾石、与铜-硫化物共生的明矾石、脉状明矾石和粉末状明矾石。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1)明矾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流体属于NaCl-H2O体系;(2)成矿流体密度为0.5~1 g/cm3,均一温度集中在200~360 ℃,盐度小于20%,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体系;(3)从蚀变岩型、与铜-硫化物共生型、脉状明矾石到粉末状明矾石,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4)成矿压力多集中在40×105~160×105 Pa,估算其深度为500~1 600 m;(5)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过程中发生过沸腾和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