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特征及大地构造演化史,认为赋存于变质岩学中的该矿床,其特征非单一成因所能解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沉积成矿,井受到后期变质和热液的叠加、富化、改造,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多成矿方式和多大地构造阶段成矿是其多因复成成矿的主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达拉松金矿床位于俄罗斯东亚地区,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种成因成矿和多种金来源的特征。主成矿作用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和成矿驱动力与中生代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有密切关系。成矿热液中的金来自地槽阶段海西期花岗岩内的金再造和地洼阶段的深部金源。热液成矿后矿区地壳继续隆起,导致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发育,在达拉松河谷阶地内形成沉积砂金矿化。因而,该矿床的形成类似于层控金矿床原理,只是矿源层在该区应为矿源岩体。矿区内既有内生金成矿富集,又有外生砂金成矿富集,共同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据此将该矿床列为多因复成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与岩浆岩及构造的关系、成矿阶段的划分等方面的研究,认定卧龙泉金矿为多阶段、多成因、多来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进而确定了卧龙泉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四维成矿模式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小平 《矿产与地质》1992,6(6):417-419
四维成矿模式是研究成矿作用在三维空间和地质时间坐标上演化的动态模式,对多来源多成因多阶段成矿的热液矿床,研究矿床容矿岩系自从沉积成岩期以来的成矿全过程,即成矿作用轨迹,可以划分成矿期次,判断主成矿因素和主成矿期,从而较客观地提出矿床成因归属。例如凡口铅锌矿床主成矿因素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活动,主成矿期为96×10~6a~85×10~6a。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与岩浆岩及构造的关系、成矿阶段的划分等方面的研究,认定卧龙泉金矿为多阶段、多成因、多来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进而确定了卧龙泉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卡而却卡铁铜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典型矿床,矿床成矿作用复杂,但以往对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薄弱,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突破。笔者通过研究卡而却卡矿床成矿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等,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研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为中三叠世;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围岩和深部花岗斑岩;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和热液脉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分属2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即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系统和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脉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成矿系统。1∶1万详细地质填图+水系沉积物测量+磁法测量、激电、重力剖面测量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最佳找矿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7.
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很多很大,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地构造成矿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对成矿学最突击的贡献,是创造性地从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中划分出地洼成矿区,并与地槽区、地台区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矿区。因而扩大了找矿领域,指明了研究的新动向,获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又一突击贡献,是提出多因复成成矿论及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教授的著名论文《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这类矿床具有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作用及多控矿因素的五多特点,是多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成因有争议的矿床研究。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指明了新的找矿和研究方向。由于地洼学说在成矿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地洼成矿区的时代,已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推延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洼成矿区的空间分布,由亚洲、欧洲、非洲,扩展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世界各地。地洼学说使成矿学研究引向深入,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梅仙铅锌银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3,17(5):606-609
梅仙铅锌银矿田形成于裂谷成矿环境,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有多来源特征,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三个阶段,并与闽中裂谷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提出了“三阶段”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多因复成矿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华南3110铀矿床的地质矿化特点及其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从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生与发展过程,以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重新厘定了该矿床的成因,并建立一个具有“层控”、“构控”、“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铀矿床”的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湖南符竹溪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振凯  朱蓉斌 《铀矿地质》1995,11(6):344-349
本文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发现了脆韧性剪切带对金锑矿化的制约,以及矿体倾向延伸远大于走向延长的规律,拟出了金锑矿化的垂直分带,认定成矿时代为地洼阶段的燕山中晚期,建立了以中低温热液为主的4个成矿演化阶段的多因复成成矿模式。对矿床深部、边部和外围作了详细的成矿预测,经探矿工程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湘东北雁林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金成矿ESR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湘东北雁林寺地区金矿是否存在矿源层、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及其成矿时代等争议性问题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矿的矿源层是存在的,矿源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2)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是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3)石英脉ESR测年结果表明,NE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214.2Ma,为第一期成矿,形成于印支晚期。NW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177.4~155.0Ma,为第二期成矿,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2.
五龙沟金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中段北缘,是东昆仑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金矿床.通过收集五龙沟地区金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等成矿特征方面的资料,首先采集同位素样品并用α石英活化定年(HAESRDQ)和Ar-Ar法对韧性剪切带围岩和金矿石进行了测年,对韧性变形时代、同构造碱性岩浆岩活动年龄、成矿物质源区年龄、金成矿年龄进行了逐一分析和研究,然后通过本次测得的数据年龄结合前人成果对五龙沟金矿成矿时代进行了综合确定.研究认为五龙沟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年代大致结束于240 Ma,即早-中三叠世的早印支期;金矿成矿的物源区年龄在235~179 Ma间的晚印支-早燕山期;成矿年龄为91~21 Ma的晚燕山期-早中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3.
哲兰德金矿是额尔齐斯构造带上重要的造山型金矿,产出于韧性剪切带中,金矿化赋存于黄铁矿化闪长岩脉、含金石英脉和黄铁矿化千枚岩中,矿化与韧脆性剪切变形有关。沿剪切面理发育的白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为测定金矿形成时代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利用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手段,确定了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和金成矿时代。结果表明白云母坪年龄为295. 4±1. 6 Ma,韧性剪切变形和金成矿作用发生在295 Ma,略早于多拉纳萨依金矿形成时间。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新疆额尔齐斯构造带造山型金矿形成于295~270 Ma。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新地沟绿岩带型金矿的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产于大青山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中,受色尔腾山群柳树沟组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容矿岩石主要是变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类.为解决主矿体的形成时代,采用石英40Ar/39Ar法,直接测定了含金石英细脉浸染状矿石中石英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新地沟金矿的形成时代为1991.43~1988.93Ma.由此提出新地沟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韧性剪切带中的变质变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辛家咀金矿床位于后龙门山造山带北东段,是2020年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床(年度金资源量约960 kg),找矿潜力巨大.基于详细的野外露头、探槽、钻孔编录和镜下观察,发现辛家咀金矿床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金主要以裂隙金和包裹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石英和少量多金属硫化物中.结合脉体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将辛家咀...  相似文献   

16.
红石金矿区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内, 石英钠长斑岩为矿体顶底板围岩, 该金矿的赋矿地层干墩组为一套以类复理石杂砂岩建造为主的岩石组合。石英钠长斑岩和地层均发生较强的糜棱岩化, 石英钠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344±4) Ma, 说明被该岩体侵入的干墩组地层时代不晚于(344±4) Ma, 从同位素年代学角度上限定了干墩组地层时代为早石炭世, 表明秋格明塔什—黄山地区在该时期还处于深海-半深海沉积环境。对石英钠长斑岩糜棱岩化阶段形成的绢云母进行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分析, 得到坪年龄为(262±1) Ma。该年龄与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中-西段右行走滑剪切变形作用时代一致, 说明红石金矿可能与走滑剪切作用有关, 结合前人对红石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结果, 认为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右行走滑剪切作用是红石金矿成矿作用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分布于东天山石炭系中、下统火山岩区,近年来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韧性剪切带型和石英脉型3种成因类型的金矿。经Rb-Sr等时线法、U-Ph法、40Ar/39Ar法等地质年代学研究,认为容矿岩石火山岩的年龄为300-280Ma;矿化发生在海西晚期到印支早期(270-220Ma),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各矿区的花岗质侵入岩与成矿有一定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常印佛  周涛发  范裕 《岩石学报》2012,28(10):3067-3075
复合成因矿床分布广泛,把它们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成矿过程、发展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国大陆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强烈,对前期成矿作用的影响也很明显,因此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评介了复合成矿作用的几种主要机理,认同前人提出的叠加和改造是其基本类型,但预富集作用也应重视,同时也不能忽视继承成矿和再生成矿,特别是继承和预富集联合多次出现时,可以形成区域性成矿元素大规模富集.同时,本文还将它们放在区域构造体制和机制转化演化过程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明确它们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以前主要以沉积(含热水沉积)成因的含矿建造、矿源层或矿(胚)层产出,而矿床的最终形成与就位则主要与新构造体制下由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渡环境中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呈现出“成矿大爆发”的现象.其中早期( 145~136Ma)构造机制是以走滑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与高钾钙碱性岩系有关的铜金矿化.晚期(135 ~ 127Ma)以走滑引张作用为主,形成了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铁硫矿化.但这两期都有广泛发育的以叠加改造为主的复合成因铜、金、铁、硫及铅锌矿床,从而在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之间形成了一套过渡性矿床序列(层控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型→层控叠改型→迁移式改造型→原地式改造型),构建了一个矿床“家族”.末期( 126 ~ 123Ma)以引张作用为主,出现碱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伴随铁、金、钼、铀等矿化,成矿带的成矿活动随之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19.
新疆奇台地区双泉金矿床的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斌  路彦明  顾雪祥  章文忠 《地质通报》2009,28(12):1871-1884
新疆奇台县双泉金矿床位于东准噶尔地区,成矿带划分属卡拉麦里-达尔布特成矿带(Ⅲ级成矿带)之卡拉麦里-莫钦乌拉成矿带(Ⅳ级成矿带),是新疆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对双泉金矿蚀变矿物绢云母、含金石英脉进行了激光(单颗粒全熔样法)显微探针40Ar/39Ar同位素研究,3个绢云母样品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69Ma±9Ma、265Ma±2Ma、260 Ma±4Ma;石英样品等时线年龄为269Ma±8Ma。这些结果表明双泉金矿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为269Ma±9Ma~260Ma±4Ma。东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初至晚二叠世大规模陆陆碰撞造山及其后的伸展张弛构造运动期间,发生了2次大规模的构造流体热事件,同位素年龄记录的时间分别约为310Ma和260~270Ma。前者代表早期韧性构造变形期间产生变质流体并初始富集Au元素的时间,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后期的挤压推覆体系;后者代表本区金矿主成矿期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是控矿断裂构造脆性变形的时间,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期后的伸展张弛体系。  相似文献   

20.
豫西栾灵金矿床地处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南部马超营断裂带北侧,金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呈钾长石石英脉体和蚀变岩产出,为本区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文章为厘定栾灵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得栾灵金矿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61±3)Ma~(164±2)Ma,加权平均年龄(163±1)Ma(MSWD=0.68),等时线年龄(163±2)Ma(MSWD=1.5),表明栾灵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与祁雨沟、前河金矿等早白垩世(125 Ma)金矿相比,栾灵金矿的成矿作用早约38 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矿床在区域上可能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等形成于同一成矿系统,它的发现为在熊耳山地区寻找相似成矿地质条件的金、钼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