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雪峰山地区沈家垭金矿成矿学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富文  戴平云  梅玉萍  李华芹  王登红  蔡红 《地质学报》2008,82(7):906-2008-01-30
湘西沈家垭大型金矿是雪峰山地区颇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介绍,矿体分布于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第四岩性段中,矿化作用严格受北东东向沃溪和香草湾等深大断裂和唐浒坪复式背斜的联合控制。本次研究获得该矿床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90.6±3.2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成矿作用可能与燕山期区域性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  相似文献   

2.
赣北香炉山白钨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家菁  梅玉萍  王登红  李华芹 《地质学报》2008,82(7):927-2008-01-30
赣南钨矿闻名世界,但赣北—皖南也存在钨的矿集区,香炉山就是其中之一。该矿床属矽卡岩型层状白钨矿床,与赣南钨矿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矿区内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岩、白钨矿及其共生的石英矿物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黑云母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6.2±2.6Ma(95%可信度)、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和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1±11Ma(95%可信度)和128±3Ma(95%可信度)。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其成矿时代与区内花岗岩岩浆侵位所发生的时间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与区域上同时代形成的斑岩型锡矿(如岩背)及铌钽矿相似,均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广西龙头山斑岩型金矿成岩成矿锆石SHRIMP U 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富文  李华芹  梅玉萍 《地质学报》2008,82(7):921-2008-01-30
贵县龙头山金矿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关。金(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和断裂破碎带中。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分析技术,作者对矿区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03.3±2.4Ma(95%可信度,MSWD=2.1)和100.3±1.4Ma(95%可信度,MSWD=0.40),表明龙头山金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晚白垩世。并认为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系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矿床是在同一成矿作用下形成的,似乎不存在多期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云开隆起金矿带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陈好寿  李华芹 《矿床地质》1991,10(4):333-341
首次测定了云开隆起金矿带河台、新洲金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新洲金矿一条等时线年龄为431±121Ma;另一条年龄为133.1±12.5Ma。河台矿区获3条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1.9±14.1Ma、129.6±6.1Ma和129.3±4.1Ma。结合矿区岩石和矿物的U~Pb、Rb-Sr和K-Ar年龄以及矿石铅同位素年龄资料得出结论,自震旦纪以来(矿床围岩时代为震旦纪),本区经历了多期(主要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地质作用,包括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混合岩化作用,金矿的形成和演化与这些地质作用有紧密的关系,但成矿作用主要在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英 4 0 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萨吾尔金矿带中两个重要的金矿床进行了成矿年龄测定。阔尔真阔腊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3 3 2 .0 5± 2 .0 2 Ma~ 3 3 2 .5 9± 0 .5 1Ma,布尔克斯岱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 3 3 5 .5 3± 0 .3 2 Ma~ 3 3 6.78± 0 .5 0 Ma,二者的成矿时代一致 ,且与金矿带内钙碱性火山岩年龄 (3 43± 2 2 Ma)相近 ,这为解决长期存在的萨吾尔金矿带中两个主要金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同时还确定了海西期阿尔泰地区除已知的两期成矿作用 (早泥盆世和晚石炭世—二叠纪两期构造 -岩浆成矿作用 )外 …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区内与成矿空间密切的成矿前辉绿辉长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岩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SHRIMP、LAICPMS UPb年龄的测定。实验数据表明:辉绿辉长岩的16个锆石或单点有387.0±11.8Ma、292.0~251.1Ma (加权平均值270±14Ma, n=10)、129.8±2.6 Ma、107.0~95.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03±13Ma,n=3)和46.8±2.6Ma五组谐和年龄; 闪长玢岩的11个锆石、12个单点仅获一组谐和年龄,变化在108~98Ma之间(加权平均值102.1±2.2Ma)。结合CL图像特征,初步厘定成矿前辉绿辉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270±14Ma,n=10;273±14Ma,n=6),岩浆上侵过程中捕获了少量的泥盆世碎屑锆石,在成岩后的早白垩世、新生代始新世中期曾被热液改造;而闪长玢岩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考虑到伴生闪长玢岩的年龄与辉绿辉长岩的107.0~95.4Ma相匹配,且辉绿辉长岩的热液锆石年龄在103~95.4Ma之间,进而限定该富金铜矿床的成矿热事件应发生在108~98Ma,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地壳强烈伸展、减薄作用末期,经晚白垩世—古近世的后期抬升被剥露于现今地表,其成矿滞后于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岩浆热液金矿床大规模成矿峰期(120Ma)约10Ma。  相似文献   

7.
云开隆起金矿带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好寿  李华芹 《矿床地质》1991,10(4):333-341
首次测定了云开隆起金矿带河台、新洲金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新洲金矿一条等时线年龄为(431±12)Ma;另一条年龄(133.1±12.5)Ma。河台矿区获3条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1.9±14.1)Ma、(129.6±6.1)Ma和(129.3±4.1)Ma。结合矿区岩石和矿物的U-Pb、Rb-Sr和K-Ar年龄以及矿石铅同位素年龄资料得出结论,自震旦纪以来(矿床围岩时代为震旦纪),本区经历了多期(主要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地质作用,包括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混合岩化作用,金矿的形成和演化与这些地质作用有紧密的关系,但成矿作用主要在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位于兴蒙造山带西端的一个大型金矿床, 矿床的矿石主要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 矿床的成矿年龄尚存在争议。本文对矿床蚀变岩型矿石中热液成矿阶段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 获得坪年龄为(258.9±1.6) Ma(MSWD=0.69), 等时线年龄为(259.2±2.9) Ma(MSWD=5.4), 与前人获得的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268±15) 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结合矿区地质事实及前人研究结果, 认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可以限定在268~259 Ma。图古日格金矿床与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265 Ma)具有紧密的成因关系, 属于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兴蒙造山带乃至整个中亚造山带, 可能在二叠纪时期发育有一次与伸展背景下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金成矿事件, 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世金  孙丰月  丰成友  刘振宏  赵俊伟  李玉春  王松 《地质学报》2008,82(7):949-2008-01-30
鸭子沟多金属矿是近年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一个具有斑岩型成矿特点的矿床。本文利用SHRIMP 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对含矿斑岩体和矿石进行了精细成岩成矿时代测定,获得钾长花岗斑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24.0±1.6 Ma(n=15,MSWD=1.2),矿石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4.7±3.4Ma(n=11,MSWD=2.7),成岩与成矿的时间一致,正好属于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并导致产生大量岩浆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时期。钾长花岗斑岩与矿床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斑岩体在时空分布上与矿区内的闪长岩、辉绿玢岩及辉长岩等幔源脉体紧密相伴,推测同属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成岩、成矿的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与东昆仑地区印支晚期的区域动力学背景相一致,同时区内具有较大的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云南马厂箐铜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上著名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与铜、钼、金等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为一复式岩体,存在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早期岩浆活动始于54~56 Ma,中期岩浆活动时间为45~49 Ma,晚期岩浆活动最强烈,发生在29~37 Ma,末期岩浆活动时间为23~25 Ma。采用辉钼矿Re-Os测年法,对马厂箐矿床的斑岩型铜钼矿石进行了精确测年,获得斑岩型铜钼矿石Re-Os模式年龄(35.3±0.7)Ma。利用40Ar-39Ar同位素方法对乱硐山地段矽卡岩型铜钼矿石和人头箐地段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热液白云母进行同位素定年,得到矽卡岩化矿石中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35.25±0.36) Ma,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5.0±1.8) Ma和(34.8±1.9) Ma;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35.35±0.32) Ma,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44±0.99) Ma和(34.4±1.2) Ma。证明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形成于同一成岩成矿地质事件,成矿作用主要与矿区晚期富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应处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造山之后的晚碰撞走滑阶段,总体上属于西南三江地区第一次成矿高峰期,即斑岩型Cu-Au成矿高峰期(65~35 Ma)。  相似文献   

11.
师德权  赵勇 《黄金地质》1996,2(4):50-55
研究了凝灰岩型金矿的矿石矿物成分,矿石建造,包裹体测温,硫化物的热电系数,硫,铅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等特征,并对金的运移形式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龙井市金谷山金矿床是近几年在延边地区新发现的中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浊积岩系中 ,其形成受原始含矿岩系、不同岩性界面、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热液叠加改造等多种地质条件控制。一系列矿体产出特征表明其属于微细浸染型金矿 ,与穆龙套型金矿相似。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反映出该矿床具有层控深源流体改造型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斑岩型金矿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岩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为我国金矿第三重要类型,但对其在认识远不如其它金矿 。通过研究,提出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三类:伴生/共生一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伴生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铜,银,铅,锌等多矿种大型矿床,矿床铜,锡矿化即有关,又有分离,伴生的金矿化局部较好,可能与铜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化有关,浮选铜矿尾砂中的Au含量较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独立的黄铁矿(毒砂)脉中的金,银矿资源应予评价,大井矿床东北约10km处叶腊石(巴林石)矿床中金矿化的发现为高S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大井外围有着较好的银-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大井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基底及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丹寨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SiO2、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CaO、CO2和MgO含量逐步降低;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CaO和CO2含量增高,SiO2含量降低;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总体基本一致.流体包裹体资料指示,成矿溶液为富Cl型,爆裂温度为200~338℃.同位素研究揭示,δ34S硫化物=(16.078~20.48)×10-318O=(19.4~20.3)×10-3,δD=(-110~-47)×10-3,206Pb/204Pb=18.288~19.202,207Pb/204Pb=15.685~15.793,208Pb/204Pb=38.366~40.401.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仅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浅成热液金矿是个大概念,是数类金矿的统称。目前对其的分类,不适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本文主张以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为准则,实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对类型的划分努力体现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在矿床类型具体命名时,突出成矿时的浅成深度。文中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浅成脉型、浅成斑岩型和浅成矽卡岩型等三大类八个亚类。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在我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且在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等方面与国外的殊为不同,值得对其作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云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 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介于2.5%~12.9% NaCleqv之间,峰值为6.0%~7.5% NaCleqv,显示老王寨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DH2O=-115‰~-90‰,δ18OH2O=5.2‰~6.8‰,显示其组成主要为岩浆水,可能与有机沉积物发生过同位素交换。流体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6.5‰~-3.9‰)基本落在幔源碳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中CO2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甚至上地幔。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老王寨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