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罗圈里撞击坑铂族元素异常及粗铂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1998年 7月发现的辽宁岫岩县苏子沟镇罗圈里直径 1.8km的撞击坑构造作了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测试工作。从坑内出露的基岩 (下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变质砂岩 )与充填碎屑物质界面上取样 ,经XRD定性分析显示有自然铂、锇铱矿、自然铑、自然铱的存在。进一步对这一类样品作等离子质谱分析 (ICP MS) ,则发现有PGE异常。特别是Pt,Pd ,Ru甚至高于原始地幔的丰度值。进一步淘选坑里重砂样品则发现数颗粗铂矿物。已作电子探针分析表明PGE质量分数 :Pt为 85 .30 % 98.6 8% ,Pd为 0 .45 % 0 .87% ,Rh为 0 .5 6 % 0 .74% ,Os为 0 .6 6 % 1.31% ,Ir为 1.72 % 2 .43% ,Ru为 0 .16 % 0 .31% ,此外Ni为 0 .0 0 % 0 .5 0 % ,Fe为 4.98% 5 .42 %。笔者认为这种PGE元素异常和粗铂矿的发现是陨石及其撞击作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老王寨金矿煌斑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平均约为160×10 ̄(-6),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且具有铕的负异常。地幔标准化的过渡元素分配型式呈“W”型,同中国东部碱性玄武岩相似。此外,煌斑岩中Cr,Ni含量高,以上都表明煌斑岩为地幔成因,是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原生岩浆在演化分异的早期有铬尖晶石、橄榄石、黑云母及斜长石的结晶。煌斑岩中Ba,Th,K,Sr及稀土元素较高,而Nb,P呈明显亏损,表明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壳层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4.
红岩黄铁矿床是产于广东英德盆地中泥盆统东岗岭碳酸盐地层中的一个层控矿床。作者经详细研究之后,认为在含矿地层沉积时就存在着一个古水下隆起,由于古水下隆起控制了古地形,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沉积作用。在矿区的中部东岗岭组较薄,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而矿区的东、西部东岗岭组沉积较厚,表现为礁滩相。黄铁矿在东岗岭组沉积期和成岩早期沉积并再富集。 在东岗岭组成岩的晚期发生白云岩化作用。来自下伏地层砂岩、泥岩的富含Mg、Fe的水与孔隙水以及地下淡水发生混合引起了灰岩的白云岩化,以及矿源层中成矿元素的活化,并与来自砂岩和泥岩中的成矿物质叠加在一起。在白云岩中,特别是在古水下隆起之上经白云岩化之后,含矿溶液经过充填和交代作用而形成红岩矿床。显微镜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硫、铅、氧、碳同位素研究的结果都支持这一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对天体撞击地球的撞击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覃功炯  欧强  常旭 《地学前缘》2001,8(2):345-352
以 31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论文为基础 ,综述了国内外撞击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分 4个方面 :(1)新的撞击坑发现与报道 :除已知的 145个之外 ,还有巴西的 14个撞击坑 ,其中 7个目前已经证实 ;蒙古的 2 0个撞击坑 ,其中 11个已经证实 ;中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现和报道的 8个撞击坑和对它们的研究简况。 (2 )撞击构造与地球演化 :涉及到地球的起源 ,天体撞击在地球形成中的作用 ,撞击周期 ,撞击与地磁 ,地轴变动的关系 ,撞击作用与板块构造 ,撞击与地球内动力的关系 ,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的撞击作用对比。 (3)撞击构造研究方法 :包括对复杂撞击坑中心隆起的深钻研究成果 ,对海洋巨型撞击坑的地震测量 ,撞击熔岩的分异与蚀变的物理化学实验计算 ,深部流体与撞击作用的研究进展 ,撞击压力测量的新方法 ,撞击变质作用在矿物学上的进展 ,撞击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撞击构造与经济矿产 :包括金刚石 ,宝玉石 ,Au ,Ag ,Cu ,Ni,Co ,Se ,Te ,Pb ,Zn ,PGE ,REE ,U ,Th等多种元素与矿产以及石油、煤、天然气与撞击构造的关系 ,这些矿产在成因、分布规律、控制作用与撞击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辽宁东堡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堡子金矿床是在辽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次火山岩型金矿,经过初步研究确定是一受火山机构与区域断裂联合控制的次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体赋存在火山机构外侧次火山岩相之粗面斑岩内。矿石品位变化大,矿床形成于火山期后的低温热液成矿期,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温度低(90-240℃),成矿部位浅(200-500m),成矿流体盐度低(0.35%-6.17%)。该矿属次火山岩型金矿中冰长石-绢云母型。  相似文献   
7.
金顶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主要工业矿体形成于热卤水成矿期。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盐度、密度、成分、氢氧同位素及流体性质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顶矿床具有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矿化的特点,成矿流体源于沉积盆地热卤水和古大气降水的混合,部分源于深部,从热卤水矿化的早期到晚期,随着古大气降水的加入,流体的T,p,S,δ^18O,δD,fo2,fco2,fs2均具降低趋势,而PH,Eh值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8.
云南思茅-南坪盆地边缘造山带金(铜)成矿流体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云南思茅-南坪盆地边缘造山带金(铜) 成矿流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入手, 通过氢-氧、碳-氧、氦-氩同位素组成示踪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压力、流体成分测试及物理化学参数计算, 认为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并且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的特点, 不能排除构造/岩浆活动中其他壳源流体加入的可能性, 其性状为浅成(低压)、低温、高盐度、弱碱性和弱还原性, 流体组分别具有Na+ > K+和Ca2+ +Mg2+、Cl- > F-的特点, 还原形式存在的硫占绝对优势, 它对金的迁移和沉淀起着关键的作用; 运用古水文地质学方法模拟成矿流体的水动力场与排泄条件, 强调多成因含矿流体受古水文动力场运移、分布形式制约, 高能量、高矿化度成矿流体经历漫长的地下反复溶滤、渗透、岩浆和构造驱动双重作用下, 在水动力低压区排泄、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
金顶铅锌矿床成因模式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覃功炯  朱上庆 《云南地质》1991,10(2):145-190
金顶矿床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与金沙江-红河大断裂之间,兰坪-思茅裂谷盆地北部。该盆地自中生代以来沉积了近二万米厚的含盐红色碎屑岩。盆地的基底是前寒武系变质岩。金顶矿区下第三系云龙组(Ey)可分为E_(y~a)、E_(y~b)、E_(y~c),其中E_(y~b)、E_(y~c)为含矿地层·厚约380米。含矿地层之上为一套外来的(推覆)中生代地层。矿床呈一穹窿构造,东界为批江断层。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东部发育不规则脉状矿体。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矿床规模达超大型,伴生的黄铁矿及共生的石膏、天青石均达大型矿床规模。本文对形成金顶矿床一系列特殊的成矿背景和成因机理进行论述,建立了矿床的成因模式认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喜山期的板块构造活动有关;是在次一级的陆相断陷盆地封闭时期受推覆-滑覆圈闭,以滑塌角砾岩和冲积扇粗碎屑岩为容矿岩石,为深部含矿热卤水与地下水混合而形成的后生层控矿床。矿床的形成又与丰富的有机质、有机硫的产出有关。金顶铅锌矿床成因模式有别于沉积-喷溢型(Sedex)铅锌矿床模式,也有别于密西西比铅锌矿床(MVT)模式。  相似文献   
10.
覃功炯  彭斯震 《现代地质》1994,8(2):177-186
本文选择横切哀牢山隆起,经金沙江-红河大断裂,金顶铅锌矿区至澜苍江大断裂的剖面进行平衡.确认该剖面的构造样式为一喜马拉雅期的背负式对冲模式,即较老的J-T3地层分别从东西方向向兰坪盆地内部逆冲,可以分为东西两个推覆带.东推覆带发育较全,由根带、中带和前缘带组成.在推覆事件之后雪邦山隆起带迅速抬升,其西坡下有同生断裂活动,雪邦山隆起之上的推覆体转换成重力滑覆,由此形成了金顶矿区和莱龙、金-一带颇具特色的滑覆构造带.经平衡复位该剖面在以喜马拉雅构造期为主的阶段压缩了43km.本文为金顶起大型铅锌矿床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