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下煤层气化的燃烧范围,气化燃烧热力影响边界、形态、方向,气化区冒落带的发展高度及气化煤层裂隙发育程度,是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煤炭地下气化工程试验区地震地质情况,从地震响应入手,在分析煤炭地下气化后地震波场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结合全三维地震属性解释技术,高精度识别煤炭地下气化燃烧范围、气化热力影响边界的方法。实际勘探成果表明,本方法地震成像清晰,预测精度高,与钻探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曹银贵  周伟  袁春  钱铭杰 《地球学报》2010,31(1):122-128
以老年型、中年型、幼年型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煤炭型城市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紧扣建设用地单位面积上的投入与产出; 另一方面更多地考虑与煤炭生产状况及其有关的环境效益, 在此基础上构建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并结合层次分析法,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煤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从煤炭型城市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结构对集约利用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得到不同发展阶段煤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子的差异, 表明山西省样本煤炭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要高于黑龙江省,老年型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很大。并且提出了煤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挖潜方式, 为煤炭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兴文石海地质公园相关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了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比较效益、居民参与旅游的主观愿望、优先在旅游企业获得工作机会的意识和参与技能等几个影响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对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作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旅游业的比较效益、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以提高居民参与希望、提高居民优先获得工作机会的意识和通过培训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卢建斌 《地下水》2009,31(3):58-59
通过对该市在煤炭开采及矿坑排水现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该市今后在煤炭开采中合理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河中游甘州区居民文化类型及其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的行为受文化价值观影响, 辨明居民不同文化类型及影响因素, 探讨不同文化类型居民的自然环境认知特征, 无疑是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综述了文化人类学中格-群文化理论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开发调查问卷并对甘州区进行了实证调查, 初步判定了15个乡镇居民不同文化类型的比例, 分析了年龄、 教育程度、 收入等因素对文化类型的影响, 验证了甘州区各文化类型居民对自然环境认知的特征与理论分析的相符程度.结果表明: 在三类判定准则下, 甘州区居民文化类型有效判定比例分别为总调查样本的30.94%, 30.39%及54.70%, 各种文化类型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宿命论者、 等级主义者、 个人主义者与平均主义者.年龄等居民个体特征因素对文化类型的影响符合理论假设, 可初步解释居民不同文化类型的形成.实际调查获得的不同文化类型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知特征及偏好, 符合格-群文化理论对各文化类型居民的理论分析假设, 这验证了格-群文化理论在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适用与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注居民文化类型差异对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具有资源、安全、环保等综合效益。研究了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相互影响的控制机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煤层气套管、水泥环对采煤机械的损害,金属套管碰撞产生的火花,压裂石英砂对煤质的影响,压裂对煤层顶板和底板的破坏,以及煤炭回采对井筒的破坏。基于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的目标,结合煤炭开采"O"型圈理论,提出了煤矿区煤层气地面井位部署应以煤矿采掘生产为优先考虑原则;在研究了煤炭开采不同位置布置煤层气井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最理想的布井位置为回采边界的煤柱处,并提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水平井抽采方式。论文成果对煤矿区煤层气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宏 《地下水》2011,(6):81-82
在对干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井田煤炭开采对郭庄泉域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护郭庄泉域水环境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对东北地区煤炭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东北地区煤炭工业现状,对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保证程度、煤炭工业区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区域经济等有关战略问题的影响因子进行论证与分析;并依据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结合煤炭城市特点,将13个评价因子25个评价指标引入煤炭工业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基于GIS数字化管理技术,以资源一环境一经济发展为主线建立影响因子融合模型,在定量分析与空间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产生式原则构建专家系统以表达专业领域知识和专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鲁西南主要煤田岩浆岩特征及对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鲁西南地区主要煤田岩浆岩的分布情况、侵入层位、岩性、岩相、岩石类别、时代、来源、厚度、侵入层数等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该区岩浆岩发育规律及岩浆侵入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为今后矿井建设及煤炭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4)
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下水问题日益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新疆大型煤炭基地是我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重要承接区,以新疆煤炭基地中规划建设的一井工矿为例,从规划阶段介入,预测了该井田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含水层及水量的影响,分析了矿区排矸场及生产、生活废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为该矿井及其他矿井建设及运行期合理制定煤炭开采方案、地下水保护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侏罗纪煤田矿震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纪玉杰 《城市地质》2002,14(3):11-21
北京西山侏罗纪煤田开采中常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冲击地压,是各煤矿生产中严重的井下安全隐患,成为本市十大工业灾害之一。本文作者在多年的地质灾害调查和对京西煤炭开采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山地质构造特点提出,冲击地压发生时常伴随明显的矿震,矿震的强度受煤质和煤层顶底板性质、地质构造和区域应力场、煤田开采技术和开采深度等因素制约。破坏性矿震除直接对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造成直接的危害外,还常与采矿有关的矿山塌陷等地质灾害相伴发生,对地面居民地建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认为各井田以保安煤柱(或煤带)为采掘对象的生产活动是促发矿震的主要人为扰动因素,建议在有计划的搬迁地表居民地后规划开采,否则应立即强令禁止。  相似文献   

12.
煤炭开发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煤炭开发对水土环境影响和破坏基础上,探讨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形成机制,进而对保护水土环境的技术途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陷落柱是影响煤矿区煤炭与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研究煤矿区陷落柱成因及分布特征,有助于降低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风险。通过对陷落柱控制因素和发育特征的分析,结合王坡煤矿已发现陷落柱的分布情况,探讨了陷落柱对王坡煤矿煤层气分布及其开发的影响机制。分析认为:陷落柱周围3号煤的气含量有所降低;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陷落柱可能会贯通奥陶系灰岩层与煤系地层,从而对煤层气的钻井、压裂以及排采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哲 《地下水》2012,34(6):96-98
分析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平衡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讨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内容。提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按Ⅱ类项目执行,评价级别为二级及以上,必要时,可依据项目特征、影响程度等因素,对井区(Ⅱ类)和排矸石场等(Ⅰ类)进行分区评价;监测、评价因子选择应综合考虑常规指标、国家和地方控制污染物指标以及煤炭行业特征污染因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炭直接液化具有成本低、煤-油转化率高等特点,直接液化用煤对原煤的煤岩煤质有一定选择性,通过对胜利矿区煤岩煤质特征总结分析,结合前人对煤炭直接液化相关的煤岩组分和煤质指标研究成果,对影响煤炭直接液化性能的因素(煤炭宏观和显微煤岩组分特征,对煤炭灰分、挥发分、H/C原子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胜利矿区各项指标均符合直接液化用煤要求,可作为直接液化原料用煤。  相似文献   

16.
煤炭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识别与控制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慧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Z1):180-183
根据ISO14001环境体系运行中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方法,结合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对煤炭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提出了识别评价煤炭质量影响因素的依据、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依据识别评价结果,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总结了对重大影响因素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煤炭基地的水体为研究对象,以煤炭基地水污染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为研究重点,在分析中国能源形势和煤炭基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陕北煤炭基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煤炭基地水污染研究理论体系框架,具体分析了该体系五个组成部分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用途,在此基础上以陕北煤炭基地水污染问题为研究实例实践这一理论体系。结果表明:煤炭基地水污染研究理论体系由煤炭基地水污染背景条件研究、现状研究、机理研究、发展趋势研究和防治对策研究组成;陕北煤炭基地超过80%的地下水属于轻微污染和未污染,地表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窟野河大部分水化学组成从上游向下游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陕北煤炭基地未来地下水主要污染区分布在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神木县锦界、神木县城、大柳塔镇、府谷县城等;对原有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到清洁生产,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采取污水厂统一处理进行,新建企业必须进行污水处理设计,对生活污水采取土地渗滤或污水厂处理,固体废弃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中要求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8.
受我国煤炭资源不断开发、矿业权管理政策变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矿业权变化复杂多样。本文结合GIS技术对全国煤炭矿业权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常规数量分析和煤炭面积转移矩阵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比全国2009年、2019年煤炭矿业权变化情况,重点分析全国大型煤炭基地的矿业权变化特征,总结出全国煤炭矿业权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国家做大做强大型煤炭产业基地,煤炭矿业权以大型煤炭基地为核心呈现集中式区域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外的矿业权逐渐退出;陕北、新疆、宁东、黄陇等属于绿色煤田的大型煤炭基地矿业权工作程度提升最为明显,大型煤炭基地外矿业权工作程度下降较为显著,全国煤炭矿业权时空变化特征深度符合我国煤炭向绿色化、清洁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子长–延川矿权区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合理勘探和综合开发利用,在分析矿区煤层分布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地质块段法和层次分析结合权重分析法,对区内三叠系延长组五段(长1油层组)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开发潜力进行了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内2个煤组(3煤组和5煤组)的原地煤炭资源量为44.87×108 t,可采资源量33.89×108 t;区内煤炭资源开发潜力优度为78.32分,属于资源富集有利区,加上区内煤层赋存条件良好,构造较简单,且开采条件较好,因此本区煤炭资源开发前景好。  相似文献   

20.
1976~1983年共召开了四次国际煤炭勘探会议.会议基本反映了近十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外煤炭勘探动态.涉及煤炭勘探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广泛,如煤炭勘探事业的组织管理和教育、煤田勘探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煤田物探、钻探技术、煤层顶、底板研究及险情预测和电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现以勘探方法为重点予以述评.(一)煤炭勘探事业的组织、管理和教育煤炭勘探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对勘探人员的培训,在国外受到普遍的重视.欧美的勘探工作隶属于矿山开采部门,因而勘探与开采结合得比较紧密,勘探是为开采服务的概念贯串于勘探计划执行的全过程中,从这种概念出发安排了一系列勘探工作内部的组织管理.例如,对于勘探项目的选择首先考虑地理位置、运输距离、居民情况、市场销路等有关经济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