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面资料同化的飑线数值模拟及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揭示飑线的中尺度精细结构特征,针对2006年6月25日发生在河套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在分析其过程天气背景的基础上,使用WRF模式和三维变分资料同化技术,对此次飑线过程中的地面常规观测和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进行了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地面观测资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式对飑线这样的强对流天气系统模拟效果,输出的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可以更加精细地刻画出中纬度飑线中尺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金田 《广东气象》2009,31(2):F0002-F0002
气象观测业务主要指地面气象观测站和气象探空站的实时气象资料探测业务,可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实时准备、气候调研、与局地天气有关的业务(如当地机场飞机起降、工程建设等)、水文和农业气象学以及气候学的研究。目前我国最新的探空设备为新一代L波段探空系统,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已普遍采用Ⅰ、Ⅱ型遥测自动气象站进行日常探测工作。到2005年底,全国气象部门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04个,其中自动气象站2002个。这些国家级观测站在承担常规地面观测业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谈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立大大增加了气象资料的空间、时间密度,从而获取精细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现对短时突发性和局地性灾害天气的实时、连续监测,为开展精细化气象预报和科研提供综合基础数据。该文主要通过对天柱县区域自动气象站在实际天气个例中的应用分析,探索区域自动气象站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一、气象资料自动编集和中继系统概述近十多年来,随着地面观测站网的加密,更由于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新观测手段在气象观测业务上的应用,使得每天的气象资料数量急剧增加。即以在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主干线上进行交换的资料而言,一天即可达到数十万字。按照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要求,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分别在观测后20分钟、45分钟和90分钟以内,将各自负责范围内的观测资料收集完毕;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在观测后2小时内将观测资料的分析成品作第一次分发。另一方面,数值预报业务的开展对于资料的迅速收集和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立高速的通信和实时资料处理系统,并与数  相似文献   

5.
谢小敏 《广东气象》2002,(Z1):17-19
利用高空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深圳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香港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00年4月14日深圳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系统分析,揭示珠江口地区暴雨中尺度降水系统形成演变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广东2005年“3·22”强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常规及自动气象站观测、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 对2005年3月22日广东一次近年罕见的强飑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的诊断分析, 对伴随飑线的强风暴区天气系统配置、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特征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计算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的有关物理量, 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实, 以求为以后广东春季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自动气象站、探空、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16年9月8日川藏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多站出现8级雷暴大风、1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且伴有最大直径为18 mm的冰雹,是川藏高原一次混合型强对流过程.对流系统发生在500 hPa弱冷平流和低层切变线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地面观测的降水划分为10~25、25~50、50~100mm/h3个量级区间,利用2010年5-10月天气雷达组网小时降水量产品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3倍标准差法,按上述3个等级逐月分别确立了两类设备降水观测差值的阈值参数,进而建立了天气雷达与地面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实时校验技术.采用该技术进一步对2011年5-10月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动站降水数据正确率可达85%以上,可以有效进行自动站观测降水实时检验.  相似文献   

9.
自动气象站综合探测网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并存的两种类型自动气象站组网模式,分析了两种组网模式的产生背景、现状,以及两种组网模式在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网密度、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度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两种组网模式在2004年以来江西省的实际应用情况,对遇到的自动站资料综合应用、综合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建立综合探测网,利用多种探测资料同化形成气象再分析场,从而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预警监测提供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1日,全国地面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工作正式启动。为适应此次改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软件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变动和升级,取消了天气(加密)报功能,新增了"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的功能,从而实现了人工定时观测数据维护和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异常时的人工干预。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定时观测时次,若出现自动站数据异常,对出现的突发问题处理不当,加之上传资料时限短、精神紧张,容易造成发送错  相似文献   

11.
槽前形势下华东地区强对流活动特点和短时预报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栋 《气象》1987,13(2):9-14
根据槽前形势下8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初步归纳出该形势下华东地区强对流活动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天气雷达资料,制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2.
陈良栋 《气象》1987,13(9):14-20
根据槽后形势下6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初步归纳出该形势下,华东地区强对流活动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天气雷达资料,制作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业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小鼎  郑永光 《气象学报》2020,78(3):391-418
对当代中国几十年来强对流天气研究和业务进展做了阐述,主要包括强对流系统产生的环境背景和主要组织形态,以及具体强对流天气的有利环境条件、触发机制、卫星云图特征、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以及预报、预警技术等诸方面。总体来看,中国学者对强对流以及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强冰雹、龙卷、雷暴大风)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以及通过雷达和卫星观测到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都已有了明确认识,研究了对流系统的多种触发机制,深入认识了超级单体、飑线等对流系统的环境条件、组织结构特征和维持机制,了解了中国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和气候分布特征,获得了强冰雹、龙卷、下击暴流和雷暴大风等的雷达、卫星和闪电等的多尺度观测特征、形成机制和现场灾害调查特征,发展了各类强对流天气识别、监测和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配料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等的预报、预警技术等。因此,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severe convection research and oper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The favorable synoptic situations for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SCW),the major organization modes of severe convective storms(SCSs),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eather radar echoes and satellite images of SCW and SCSs,and the forecasting and nowcasting techniques of SCW,are emphasized.As a whole,Chinese scientists have achieved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noptic patterns,organization,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CW from radar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and the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nvective weather in China.Specifically,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ple types of convection triggers,along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tructures and organization modes,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s of supercell storms and squall lines,has been obtained.The organization modes and climatological distributions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CW,and the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large hail,tornadoes,downbursts,and damaging convective wind gusts based on radar,satellite,and lightning observations,as well as the related features from damage surveys,are elucidated.In terms of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different typ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mesoanalysis techniques,and various forecasting and nowcasting techniques using methods such as the"ingredients-based"and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have been developed.As a result,the performance of operational SCW forecasts in China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5.
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及临近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丁青兰  刘武  朱晓虎  李靖 《气象科技》2008,36(2):160-163
为了对飑线这类强天气作有效的预报、预警,同时对临近预报系统的预报效果作初步的检验,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临近预报系统分析了2006年8月1日北京地区飑线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飑线是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飑线上强风暴的强度大、高度高;飑线速度剖面图中显示有低层辐散、中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迅猛增加到比较大的数值对冰雹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冰雹指数产品中以强冰雹概率大于30%作为冰雹预警门限则有较好的效果;边界层辐合线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临近预报系统可作为强对流临近预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时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英惠  伍星赞  周彪  尹新怀 《气象》1996,22(8):20-23
作者在前3年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适合湖南实际情况的较完善的准客观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时预报系统,它包括图形图象显示,雷达定量估算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子系统。  相似文献   

17.
赵廷龙  汪克付  王莘芳 《气象》1998,24(1):39-42
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分析平台(MICAPS)对基本资料进行和加工处理,运用天气图,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制作盛夏午后对流性天气的临近预报,通过警报网,无线寻呼和168信息台(或121)开展不同时效的预警服务,由于有效地改进了对流性天气预制作流程与发布方式,在1996年和1997年夏季预报服务实践检验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e Hong Kong Observatory (HKO) has been developing a suite of nowcasting systems to support op- erations of the forecasting center and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nowcasting services for the general public and specialized users. The core system is named the Short-range Warnings of Intense Rainstorm of Localized Systems (SWIRLS), which is a radar-based nowcasting system mainly for the automatic tracking of the movement of radar echoes and the short-range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QPF). The differential, integral (or variational), and object-oriented tracking algorithms were develop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nowcasting suite. In order to predict severe weather associated with intense thunderstorms, such as high gust, hail, and lightning, SWIRLS was enhanced to SWIRLS-II by introduction of a number of physical models, especially the icing physics as well as the thermodynamics of the atmosphere. SWIRLS-Ⅱ was further enhanced with non-hydrostatic, high resolution numerical models for extending the forecast range up to 6h ahead. Meanwhile, SWIRLS was also modified for providing nowcasting services for aviation community and specialized user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ghtning events, ensemble nowcasting techniques such as time-lagged and weighted average ensemble approaches were also adopted in the nowcasting system. Apart from operational uses in Hong Kong, SWIRLS/SWIRLS-Ⅱ was also exported to other places to participate in several international events such as the WMO/WWRP Forecast Demon- stration Project (FDP) during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s Games and the Shanghai Expo 2010. Meanwhile, SWIRLS has also been transferred to various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s for establishing their nowcasting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the technologies of SWIRLS/SWIRLS-Ⅱ and its variants and the associated nowcasting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HKO since the mid 1990s.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沛源  杨洪平  胡绍萍 《气象》2008,34(1):3-11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制作临近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从天气雷达观测入手.需根据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需求制定观测方法.不同预报对象,要采取不同的雷达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以便突出预报对象的回波特征.制作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主要依据是雷达回波分析,掌握回波演变的全过程是雷达回波分析的基础,根据回波特征判断识别影响本地区的天气系统,通过回波分析判断回波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从回波上识别灾害性天气,需要建立各种灾害性天气的识别判据和方法.预报的主要方法是外推法,但预报结果还需要预报员根据预报经验最后作出预报结论.为了做好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建立预报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