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天气监视网下设全球观测系统。全球资料处理系统和全球通信系统。近几年来由于气象科学迅速发展,检查和提高气象资料的质量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更好地执行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正在考虑建立它的第四个系统——监视和质量管理系统。世界天气监视网今后实施的重点是以全球尺度现象和大尺度现象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气象中心的来由和职责世界气象中心的概念是世界气象组织在建立世界天气监视网最早的决议中提出的。按规定,它属于世界天气监视网三个组成部分(全球观测系统,全球通讯系统和全球资料加工系统)中全球资料加工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三级组成的。所谓资料加工主要是指实时资料的加工,就是将全球通讯系统所收到的各种天气报告制成各种实况图、分析图和预报图。对于历史资料的整编称为非实时资料加工。  相似文献   

3.
一、形成的背景与经过 1973年日本气象厅总务部计划课,根据调查社会上对气象工作的要求,以及当前在技术上可能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气象业务若干问题——长期展望》的报告。这份报告把社会上的要求与气象厅服务工作之间的差距列为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提出要以客观化的局地短时预报和实时的观测实况为中心,使从观测到发布气象预报的一系列工作程序,成为高度系统化的业务体系,将这一设想仿照世界天气监视网(World Weather Watch,缩写为WWW)的名称,定名为国家天气监视网(NationalWeather Watch,缩写为NWW)。  相似文献   

4.
张菊生 《气象》1979,5(1):38-40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1963年3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气象大会上正式采纳了世界天气监视网(WWW)的基本概念,并着手拟订具体计划,经1967年3月第五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WWW计划从196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整个计划以四年为一期,1968—1971年为第一期,1972—1975年为第二期,目前处于第三期。 WWW计划主要由全球观测系统(GOS)、全球资料加工系统(GDPS)和全球电传通信系统(GTS)组成。本文重点对全球电信系统以及近年开通的北京—东京气象线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高龙 《陕西气象》2009,(5):42-44
1中山气象站 南极中山气象站建于1989年,海拔高度14.9m,是我国在南极开展气象考察的重要站点之一,目前已初具规模,地面观测系统、发报和通讯系统基本实现了遥测和自动化,每天通过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将气象资料传人世界天气监视网。气象站利用气象资料无线短波接收系统,接收南极地区的天气图、气象报以及站区附近地区冰情图、NOAA卫星的AVHRR与TOVS数字及图像资料,为站区天气预报和海冰冰情分析提供现场图像和资料服务。  相似文献   

6.
骆继宾 《气象》1981,7(3):29-30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之日——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这一天气象组织各成员国将围绕一个共同的专题进行广泛的纪念活动,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气象科学知识和气象工作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气象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的决定,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专题是:作为发展工具的世界天气监视网。为此,这里就先介绍一下世界天气监视网。 什么是世界天气监视网? 世界天气监视网是世界气象组织最基本的业务活动计划。早在1961年联合国大会曾经通过一项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的决议。其中提到要推进大气科学技术,要发展现有的天气预报能力等。据此,世界气象组织邀请了一些专家草拟了世界天气监视网的概念、原则和具体计划。经过几年的讨论、酝  相似文献   

7.
王继志 《气象》1987,13(1):30-34
一、引言 最近十年来,气象科学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气象信息的高速收集与传送及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化和天气分析、预报、服务的自动化。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协调和各国与地区间的协作逐步建立起配有高速气象通讯电路的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获得的信息急剧增多,通讯速度加快。北京气象中心每日可收到的气象信息量达10兆字节,这还没有包括卫星资料、无线传真资料及本中心加工的外传信息。这样庞大的资料信息汇入气象中心,给预报业务人员的实况监视和资料选取使用带来新的  相似文献   

8.
气象通信系统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 《气象》2010,36(7):56-61
气象通信系统是支撑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平台。在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到网络通信和数据广播的发展后,我国气象通信系统已成为由国际气象通信系统、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组成,覆盖各级气象部门及部门外相关业务和科研用户,具备全球及国内各类观测资料和预报预测产品收集、分发、交换控制及传输监视能力的数据传输平台。作者回顾了气象通信发展历程,分析了气象通信系统的技术和业务现状,对气象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前言目前,9210工程的应用软件开发正在进行。这套软件包括四大部分,即:数据收集分发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网络管理和业务监控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主要承担资料的初步质量控制,各级各类数据库的加工和生成,数据库的服务和管理等。本文仅就数据库子系统做一概述。2系统目标数据库子系统目标是在国家级信息控制中心(NICC)、区域级信息控制中心(RICC)、省级信息控制中心(PICC)和地市级信息管理系统(CIMS)建立四级分布式实时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系统参照世界天气监视网(WWW)的分布式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1.引言目前,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电信系统主干电路及其支线,由于过多地传递模拟形式的气象成品,已经负担很重了。展望今后,由于采用新观测技术及用网格点形式交换数值分析和预报的不断增长,所以数字方式信息量将增加。很明显,我们在最近将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减少模拟形式的成品传输量。事实证明,目前以图表形式传递的成品可以毫无困难地用网格点  相似文献   

11.
王丽玫 《广西气象》2002,23(2):40-42
气象资料收集监控系统是用于对实时天气观测资料及预报产品的收集、转发、监控、质量统计的系统,该文对系统的设计原则、构成和配置、主要功能和技术实现进行了较详细介绍,作为9210气象信息业务系统(MIOS)的前端处理软件和备份,满足了系统稳定可靠、质量监控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气象资料收集监控系统是用于对实时天气观测资料及预报产品的收集、转发、监控、质量统计的系统 ,该文对系统的设计原则、构成和配置、主要功能和技术实现进行了较详细介绍 ,作为 92 10气象信息业务系统(MIOS)的前端处理软件和备份 ,满足了系统稳定可靠、质量监控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史国宁 《气象》1979,5(1):13-16
一、第一次全球试验计划产生的背景—— 世界天气监视网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数值预报方法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中有了较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值预报能力,延长预报时效,一个首要的条件是必需获得全球范围的观测资料;另一方面由于气象卫星等先进的观测手段的出现,进行全球联合观测的可能性也已具备。在这种形势下,在气象领域中两个空前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就应运而生了。其一是世界气象组织于1962年组织的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英文缩写为WWW;另一称为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英文缩写为GARP。它是1965年在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协理事会共同筹划下产生  相似文献   

14.
张庆阳 《气象》1979,5(8):39-40
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包括地区气象观测系统(AMeDAS),气象雷达观测系统,气象卫星系统(GMS)等等。本文介绍的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系统(简称ADESS),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一、ADESS的由来 六十年代初,随着气象卫星,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观测手段在气象业务上的应用,气象资料数量显著增加。为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日本气象厅从1962年开始酝酿气象资料的收集、传递、编集处理的自动化问题。于1963和1965年先后成立了专门机  相似文献   

15.
葛润生 《气象》1987,13(2):33-36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的数字化天气雷达系统,于1986年8月初调试完毕,经过试运行后,将在1987年观测季节投入业务使用。 CAMS天气雷达系统是由国产713型天气雷达与IS-68K、VAX-11/750计算机,通过多种接口装置相联结,构成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的天气雷达探测和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对雷达探测资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梁海河  孟昭林  张春晖  李雁 《气象》2011,37(10):1292-1300
为了提高我国气象装备运行保障能力和观测数据质量,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从2006年起创建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并依此逐步建立了监控业务。文中围绕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关于台站、省级和国家级的三级用户需求,明确了以探测设备运行状态监视、技术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为主线的监控业务设计思想,并奠定了监控业务系统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两级布设、三级应用"的分布结构,基于互联网和WebGIS技术,建立了一套实时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和分析系统,具备实时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装备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基础信息管理、运行统计评估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文中介绍了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概况,通过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网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掌握,开展监控产品分析服务,定期评估装备运行效能和数据质量状况,使重要气象装备如天气雷达的可用性大幅提升,为提高气象装备运行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气象枢纽(BQS)系统是收集全球气象资料,并和国内外其它气象中心交换气象资料的通信枢纽,收集和交换都以电报为单位的。但是,各气象中心根据各自的业务,对气象资料的需要是不同的。例如:沈阳中心发给BQS系统一份气象电报,上海中心需要其中的几站,武汉中心需要另外的几站资料,所以BQS系统必须把气象电报拆散,按各中心的需要,重新组成气象电报发向各中心。这就是气象电报的编集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从 1996年起,我区依托“ 9210”工程在地州局陆续建设了 VSAT卫星数据站。现在,区局业务中心和 14个地州局均可将观测电报通过 VSAT卫星信道直接上传北京,由北京收集和分发。 “新疆气象局地面分组交换网系统”是作为“ 9210”工程 VSAT卫星信道的地面备份网,在卫星信道故障时承担气象观测报发报工作,以及从上一级信息中心调取各种气象信息的任务,即区局业务中心利用分组网线路从北京调取各种气象信息,地州局利用分组网线路从乌鲁木齐业务中心调取各种气象信息。 该系统设计方案,广泛参考了其他省区的建设经验和系统优点,并…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5,(6):26-29
全球气象卫星系统只有通过由若干个气象卫星所组成的联合系统,才能保证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地对大气进行观测。这种联合气象卫星系统计划在1976年以后实现。欧洲空间研究组织各成员国将共同为这个气象卫星观测系统提供一颗同步气象卫星。近十年来,在气象学领域内,正从区域观测和半球观测转向全球观测,建立世界天气监视网。而要建立全球系统必须要采用新的技术装备和科学方法,如气象卫星、数值模式、高速计算机、高速资  相似文献   

20.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建 《气象》2010,36(3):1-8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