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气象厅国家天气监视网(National Weather Watch,简称NWW)计划的基本目的,是为满足社会上的要求,希望能够提供地区、时间上都很细致的定量的天气预报.从1973年以来,气象厅一直在研究编制气象事业全面的长期规划,1977年制成了"国家天气监视网  相似文献   

2.
一、气象资料自动编集和中继系统概述近十多年来,随着地面观测站网的加密,更由于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新观测手段在气象观测业务上的应用,使得每天的气象资料数量急剧增加。即以在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主干线上进行交换的资料而言,一天即可达到数十万字。按照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要求,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分别在观测后20分钟、45分钟和90分钟以内,将各自负责范围内的观测资料收集完毕;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在观测后2小时内将观测资料的分析成品作第一次分发。另一方面,数值预报业务的开展对于资料的迅速收集和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立高速的通信和实时资料处理系统,并与数  相似文献   

3.
史国宁 《气象》1979,5(1):13-16
一、第一次全球试验计划产生的背景—— 世界天气监视网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数值预报方法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中有了较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值预报能力,延长预报时效,一个首要的条件是必需获得全球范围的观测资料;另一方面由于气象卫星等先进的观测手段的出现,进行全球联合观测的可能性也已具备。在这种形势下,在气象领域中两个空前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就应运而生了。其一是世界气象组织于1962年组织的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英文缩写为WWW;另一称为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英文缩写为GARP。它是1965年在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协理事会共同筹划下产生  相似文献   

4.
世界天气监视网下设全球观测系统。全球资料处理系统和全球通信系统。近几年来由于气象科学迅速发展,检查和提高气象资料的质量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更好地执行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正在考虑建立它的第四个系统——监视和质量管理系统。世界天气监视网今后实施的重点是以全球尺度现象和大尺度现象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气象中心的来由和职责世界气象中心的概念是世界气象组织在建立世界天气监视网最早的决议中提出的。按规定,它属于世界天气监视网三个组成部分(全球观测系统,全球通讯系统和全球资料加工系统)中全球资料加工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三级组成的。所谓资料加工主要是指实时资料的加工,就是将全球通讯系统所收到的各种天气报告制成各种实况图、分析图和预报图。对于历史资料的整编称为非实时资料加工。  相似文献   

6.
骆继宾 《气象》1981,7(3):29-30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之日——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这一天气象组织各成员国将围绕一个共同的专题进行广泛的纪念活动,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气象科学知识和气象工作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气象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的决定,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专题是:作为发展工具的世界天气监视网。为此,这里就先介绍一下世界天气监视网。 什么是世界天气监视网? 世界天气监视网是世界气象组织最基本的业务活动计划。早在1961年联合国大会曾经通过一项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的决议。其中提到要推进大气科学技术,要发展现有的天气预报能力等。据此,世界气象组织邀请了一些专家草拟了世界天气监视网的概念、原则和具体计划。经过几年的讨论、酝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化的各种设备越来越多地装备于气象各项业务建设。在高原地区,雷电天气现象特别频繁,重者击坏仪器,轻则干扰与计算机联网的观测仪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新型的日射观测仪),产生测量误差,不但影响正常气象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常造成经济损失。本人设计了一种雷电自动防护器,能随时监视雷电天气现象,一但有雷电天气产生时.它能自动切断并保护仪器的输入网络,在一定的时段内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5,(6):22-25
世界天气监视网(英文缩写为 WWW)计划是世界气象组织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四项主要计划之一,是制订和实施其它三项计划(训练和研究、人类及其环境、技术合作)的基础。近年来,世界气象组织一直在积极推行,促其实现。现将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建 《气象》2010,36(3):1-8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国家级气象服务窗口中国天气网的全媒体气象服务模式为参考,总结分析中国天气网的优势,学习借鉴天气网的服务理念,结合内蒙古气象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内蒙古新媒体气象服务业务的建设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文章既是赴中国气象局华风集团交流访问的总结报告,也是为了构建内蒙古新媒体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所做的前期准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总结和思考化为实际行动,切实为提高内蒙古气象服务的质量与效益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梁海河  孟昭林  张春晖  李雁 《气象》2011,37(10):1292-1300
为了提高我国气象装备运行保障能力和观测数据质量,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从2006年起创建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并依此逐步建立了监控业务。文中围绕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关于台站、省级和国家级的三级用户需求,明确了以探测设备运行状态监视、技术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为主线的监控业务设计思想,并奠定了监控业务系统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两级布设、三级应用"的分布结构,基于互联网和WebGIS技术,建立了一套实时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和分析系统,具备实时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装备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基础信息管理、运行统计评估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文中介绍了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概况,通过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网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掌握,开展监控产品分析服务,定期评估装备运行效能和数据质量状况,使重要气象装备如天气雷达的可用性大幅提升,为提高气象装备运行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区气象观测系统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气象厅在原有国家基本台站网以外组织的一项新的观测系统。从1972年开始在日本福岛县和山形县用有线自动气象计进行了自动观测和观测资料传输自动化等一系列试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了两年多的布点等准备工作,从1974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始正式运用,并于1976年基本上完成了建立这个系统所规定的任务,前后共用了五年的时间。目前,这个系统正进一步改善和协调,即将纳入国家天气监视网(NWW)的总计划之内。一、概述原来,日本的气象观测网除国家基本台站外,还根据气候、农业气象、水文等方面的需要,设置或安排了二千多个“委托观测点”。但这种委托观测点分布很不均匀,所用仪器种类繁杂,观测质量不  相似文献   

13.
天气业务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矫梅燕 《气象》2010,36(7):1-4
在回顾天气业务6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天气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天气业务的现代化发展是以天气预报的精细化为基本特征,以提高精细化预报基础上的预报准确率为根本要求。天气业务60年的实践表明,天气业务的现代化发展得益于:(1)大气科学理论的发展;(2)现代气象科技的进步;(3)气象业务体系的完善;(4)气象服务需求的牵引。面向现代天气业务的发展,提出了需要把握的4个要点问题:(1)数值预报技术的核心作用;(2)专业化的预报业务技术体系;(3)集约化的预报业务流程;(4)专家型的预报员队伍等。这些应成为发展现代天气业务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菊生 《气象》1979,5(1):38-40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1963年3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气象大会上正式采纳了世界天气监视网(WWW)的基本概念,并着手拟订具体计划,经1967年3月第五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WWW计划从196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整个计划以四年为一期,1968—1971年为第一期,1972—1975年为第二期,目前处于第三期。 WWW计划主要由全球观测系统(GOS)、全球资料加工系统(GDPS)和全球电传通信系统(GTS)组成。本文重点对全球电信系统以及近年开通的北京—东京气象线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台风指导报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从 1 994年起开始 ,应用卫星云图进行分析得到台风相关信息并向外发布的一项天气系统监测业务 ,即在台风季节 ,通过对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到的台风所在区域的云图进行识别、计算 ,获得台风 (包括热带风暴 )的位置、强度等相关实况信息 ,形成气象报文产品的业务。这项业务利用了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幅员宽广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 ,弥补了在热带海洋地区 ,由于资料稀少 ,用常规气象资料不容易追踪洋面天气系统的不足 ,尤其是它对监视台风运动过程的全部生命史有独特的优势[1 ] ;该业务工作已经持续了 8年 ,业务流程是较…  相似文献   

16.
论江西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西现有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并就江西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应按照中国气象局调整“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3类台站布局,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性、开放性、可行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根据一站多用、一站多能和一体化、集约化的原则,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全省各台站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形成一站多点、一站多能、满足多轨道业务需求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相似文献   

17.
高龙 《陕西气象》2009,(5):42-44
1中山气象站 南极中山气象站建于1989年,海拔高度14.9m,是我国在南极开展气象考察的重要站点之一,目前已初具规模,地面观测系统、发报和通讯系统基本实现了遥测和自动化,每天通过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将气象资料传人世界天气监视网。气象站利用气象资料无线短波接收系统,接收南极地区的天气图、气象报以及站区附近地区冰情图、NOAA卫星的AVHRR与TOVS数字及图像资料,为站区天气预报和海冰冰情分析提供现场图像和资料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期全球试验(FGGE)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努力,获取一套完整的,供研究用的资料集(Data Set)。 FGGE期间的气象和海洋资料管理业务十分庞大,它不仅动用了目前的世界天气监视网系统全球资料加工系统(GDPS),而且为此还特设了许多加工中心。全部资料加工任务要到1982年年底才能最后完成。 FGGE资料加工活动为各国科学家提供了极其丰  相似文献   

19.
这里主要根据《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预报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向》一文,介绍美国关于陆龙卷的监视(Tornado Watch)的核验(veri fication)统计. 陆龙卷的监视是在约65,000平方公里的矩形区域内,监视可能在预期强对流将开始的几小时前发布(不是按死规定的时间),其平均超前时间约30分钟. 发布这种监视的目的是通知国家天气局(NWS)、防灾和风暴监视小组、法律事务所和一般公众,指出  相似文献   

20.
1背景 2009年7月,WMO秘书处正式给郑国光局长来函,请中国气象局(CMA)协助开发WWW(世界天气观测,World Weather Watch)监测软件。经批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承担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