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2年(1—12月)全省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偏多近20%,为1961年以来第4多年,其中春、夏季均列历史第3多值;日照全省大部偏少,列历史第5少年。年内全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全省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造成重大影响。主要事件有:1—3月青南地区降水创极值并出现轻—重度雪灾;5月以来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提前入汛;夏季全省降水列历史第3多、降水日数创历史极值,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强降水引发多起洪涝灾  相似文献   

2.
《气象知识》2020,(1):10-13
1-2月南方地区出现罕见阴雨寡照天气2019年1-2月,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五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江南、华南北部及贵州东南部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8?12天,日照时数偏少五成以上,苏皖鄂浙沪5省(市)日照时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相似文献   

3.
2009年冬季(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新疆阿勒泰地区降雪异常偏多,最大积雪深度和降水量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大到暴雪以上量级在阿勒泰地区北部、东部反复出现,由此引发了该地区的特大雪灾。本文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确定了降水的主要时段和大到暴雪出现的时间,并利用常规天气图分析探讨2009年冬季大到暴雪出现的天气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2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多降水期和少降水期的转折年及不同时期降水差异,得出结论:(1)1961年以来,黑龙江省年降水量经历多—少—多—少—多的演变,1966年以前降水量偏多,1967—1982年偏少,1983—1998年偏多,1999—2011年偏少,2012—2020年偏多。(2)黑龙江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26.2mm,中部山区偏多,西南部和西北部偏少。多降水期(PM)平均降水量596.6mm,相对基准气候期降水偏多13.4%,偏多区主要在46—48°N之间;少降水期(PL)平均降水量485.8mm,相对基准气候期降水偏少7.7%,主要是西部和中南部偏少。(3)PM1时期黑龙江降水量554.6mm,相对基准气候期偏多5.4%;PM2时期降水量638.6mm,偏多21.4%;PM1时期降水主要多在西南部,PM2时期降水主要多在东北部;PM1时期,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却表现出偏少,冬季全省偏少15.3%,春季偏少8.6%;5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降水量PM2时期较PM1时期偏多,7月中旬降水量较PM1时期少。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北疆持续偏低,南疆1月份大部地区略偏高,2月份大部地区较常年偏低;降水:1月份全疆大部分地区略偏少,2月份除南疆西部地区明显偏多外,全疆大部地区接近常年。1月份北疆冬麦区有10cm以上稳定积雪,部分牧区积雪偏厚,月内气象条件对冬麦安全越冬较有利,但对北疆牧业生产及交通运输有一定影响。月内塔城发生雪灾,伊犁河谷发生多起雪崩。2月份北疆冬麦区最大积雪深度基本保持在10cm以上。  相似文献   

7.
1冬季气候概况2005年冬季(2005年12-2006年2月,下同),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971- 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省内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气候,2006年1、2月本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出现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1.1气温  相似文献   

8.
2019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晋  周宁芳 《气象》2019,45(10):1494-1500
2019年7月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表现为,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偏强;欧洲高空冷涡异常偏强,中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下旬北抬。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6.3 mm,较历史常年同期偏多4.7%,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多1倍以上,黄淮、江淮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历史同期略偏高。平均高温日数多于常年同期(4.3 d),达到了5.7 d,华北南部、黄淮、江淮以及南疆等地高温日数显著偏多,山西、辽宁、新疆、广东等地共61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本月内有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共有4个台风生成,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只有1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历史同期偏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9—1993年冬半年(10月—次年3月)青南高原15个台站的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采用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青南高原地区冬半年降水、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得到了降水与气温异常的典型配置及其反映这些典型场的年际演变规律的时间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降水、气温异常的时变特征与青南高原不同区域出现较严重雪灾年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南高原地区发生较严重雪灾的年份与时间系数出现极大(小)值的年份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江源头地区冰川变化的气候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9—2003年长江源头沱沱河代表站观测的年、季气温、降水、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冰川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源头地区40多年来夏季增温比较明显,上世纪90年代四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较80(或60)年代偏高0.6—1.2℃。降水量(含积雪量)冬季增加,夏季减少,秋、春季降水增加而积雪量减少。年大风日数80~90年代较60~70年代偏多。80年代夏季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大风日数增多的暖干气候背景是该地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90年代以来,夏季暖干化的趋势继续加剧,并逐步扩展到春、秋季节,使得该地区的冰川迅速退缩,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一、天气概况1991年12月—92年2月,我省降水明显偏多,主要降水过程出现在1991年12月和92年1月上旬和2月底。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黄河以北地区多为10—30毫米,其它地区多在40—70毫米之间。各地市季平均降水量:淄博、枣庄、威海、青岛、潍坊、临沂六地市在50毫米以上,淄博最多为65.4毫米;德州、聊城、惠民、济南四地市不足35毫米,聊城最少,为15.0毫米;其他地市在40—5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降水量4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2毫米(偏多62%),较上年同期偏少17.1毫米(偏少28%)。  相似文献   

12.
1北方降水偏多居历史第二2021年我国北方平均降水量达697.9毫米,较常年偏多40.3%,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1964年。京津冀晋豫陕等6省(直辖市)降水量均达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夏、秋季降水多导致北方多地出现严重汛情。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1961~2008年逐月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和降雪日数及其初终日以及冬季(11至次年3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R/S分析法对阿勒泰地区积雪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上升更为显著;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该地区大部地方积雪、降雪最早出现在9、10月,最迟在次年4、5月。历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年变化呈单峰型,降雪日数分布则较复杂;在空间分布上,积雪深度最大值在阿勒泰站,最小值在福海站;积雪日数福海站最少,吉木乃站最多;降雪日数自西向东逐渐减小。最大积雪深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积雪和降雪日数趋势变化不显著,但在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受积雪和降雪初日推后的影响,积雪期和降雪期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突变检测表明,就全区平均来说最大积雪深度在1983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突变,与冬季降水量的变化一致;平均积雪和降雪日数则比较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各区域变化与全区不完全同步。R/S分析表明,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和降雪日数在未来具有反持续性;平均降雪日数、福海站最大积雪深度、吉木乃站积雪日数、布尔津站降雪日数的反持续性相对最强。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1~2010年青藏高原70余个气象台站逐日积雪深度资料和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日资料,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高原冬春积雪深度分别与西北地区春季、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相关,冬春积雪深度的变化对后期春、夏季西北地区降水有指示和预测意义。高原冬春积雪深度异常对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主要以正反馈为主,但影响的关键区有所不同。高原冬春积雪中部偏多时,春季降水在陇东南、宁夏及陕西地区显著偏多;夏季降水在陇东南及宁夏西部显著偏多。从高原多雪年与少雪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西北地区降水的差异,表明高原冬春积雪偏多,春季西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北疆偏少;夏季在南疆、甘肃中部、青海大部及陕西降水偏多,尤其陕西南部地区增多显著,北疆、肃北及陇东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5.
2017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10.39℃,较常年偏高0.84℃,7和9月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有113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全国平均降水量641.3 mm,比常年偏多1.8%。全国降水冬季偏少,夏季偏多,春、秋季接近常年。全国31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多站出现在暴雨少发地区;47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华南前汛期和西南雨季雨量分别偏少9%、4%;梅雨季雨量偏多6%,但较2015和2016年明显偏少;华北雨季偏短10 d,雨量偏少28%;华西秋雨雨量偏多49%,为1984年来最多;东北雨季短,雨量偏少14%。暴雨过程频繁、重叠度高、极端性强,暴雨洪涝损失偏重;登陆台风多、时间集中,登陆点重叠;高温日数多,北方高温出现早、南方高温强度大。其他灾害如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春季沙尘和霾天气影响偏轻。  相似文献   

16.
月内冷暖起伏大强对流天气频繁——2009年3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玲 《气象》2009,35(6):124-125
3月我国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全国平均气温为4.5℃,较常年同期(3.2℃)偏高1.3℃.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9.1mm,较常年同期(28.1mm)偏多1.0mm.海南3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屈雅  张涛 《气象》2007,33(5):118-123
2月,冷空气活动偏弱,全国大部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9个省(市、区)的月平均气温创下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华北东部、西北东部、川渝等地的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中东部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云南、黑龙江、新疆等地的部分或局部地区遭受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沙尘和大风天气袭击。1天气概况1.1降水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8.0mm,较常年同期(16.4mm)略偏多。月降水量,东北东部、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区一般在10mm以上,其中江汉、江淮西部…  相似文献   

18.
岑士良 《气象》1980,6(5):36-36
贵州是平均拔海高度在一千米左右的低纬度高原山区,南部近海,夏季风可由海上长驱直入,雨量较为丰富。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比淮河流域的1000毫米多10%以上,为华北平原的600毫米的一倍左右。贵州又是我国降水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省内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日数为160—190天;比淮河流域的110天多50%以上,为华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21年北极村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并与近历年气候对比,结果表明:2021年北极村年平均气温为-2.3℃,与历年相比偏高1.4℃,四季气温均为不同程度偏高;2021年北极村年降水量为724.8 mm,与历年相比偏多268.3 mm,排列历年降水量第1位,冬、春、夏季降水量均明显偏多;日照时数为2087.2 h,与历年相比偏少359.2 h,排列历史最低值;终霜日为5月19日,初霜日为9月18日,无霜期为122 d,排列历史第1位。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春季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勰  柳艳菊  孙丞虎  李多 《气象》2016,42(10):1278-1282
2016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11.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仅次于2008年(11.8 ℃);全国平均降水量174.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1.7%,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仅次于1952年(187.1 mm)及1973年(179.1 mm)。季内主要发生极端日降温及极端日降水量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受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斜压波列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受高空槽控制,而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形势,利于上述地区降水偏多。此外,受到厄尔尼诺影响,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盛行反气旋异常环流,将大量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地区,有利于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