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机构,建立的目的是搜集世界范围的地震信息,包括仪器记录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得到全球尺度上的最精确和最完全的地震位置和震级。这些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相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均在地震发生后两年之内以月刊和半年一次目录的形式出版。这些数据也存储在计算机磁带上,其最后结果是一部详细的世界地震史。由于我们正在书写一部特殊的历史——地球的地震历史,所以有必要回顾一下 ISC 是怎样随时间发展的、它的功能是怎样不断改进的。我还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在1977年8月大会上通过决议:“鉴于全球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图是研究地震和地球构造的基础,而早期的地震图由于战争,灾害及变质多有损失;因此,有必要在各台系统地搜集并照像复制重要地震的地震图,以保存并可通过世界资料中心(WDC)取得。IASPEI 强烈要求全球地震台站与复制计划合作,在台站现场提供历史地震图及有关资料,以便照像复制。”随后,IASPEI 所属资料交换委员会建立了复制地震图工作组。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们于1982年1月18日至20日在英国国际地震中心ISC考察了三天。现任主任休斯先生(A.A.Hughes)详细地讲述了ISC的全球地震资料收集、汇编、出版的工作流程。我们就工作流程中使用的方法、环节、处理、设备等等约一百多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了解、学习ISC地震资料汇编的全貌和特点。有助于改进我们地震资料的汇编工作。我国自1979年加入ISC以来。每月按时向它提供19个基准地震台地震资料。这些资料是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九室汇编成地震月报,然后经专人抄写成ISC的格式化数据表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地震发生在整个地球上,它使世界各国蒙受灾难。只有在广泛交换和综合统一所有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地震本身的过程,同时也才能估计地震危险的程度。国际地震中心在综合地震资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际地震中心位于大不列颠纽贝利。它是非官方性组织,由三十五个以上的对地震感兴趣的国家机构资助建立的。全世界一千多个地震台的记录资料都被送到这里。国际地震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所有送来的资料重新确定震中参数、使之更为确切,确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资料中心和国际地震中心地震目录的研究表明:要研究全球规模大型构造上m_b<5地震分布的时空规律性,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目录必须是比较完整的。研究结果是:在研究构造板块边界(俯冲带、中海岭系和大陆造山系)的地震活动性中发现了负相关现象,它揭示了“表面”(<400 km)地震的存在。对上述地区,在地震活动的平均曲线中,强震(m_b>5.4)和最深震(>400 km)几乎经常显示出很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能促使监督核武器试验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天,他们与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地震学家一起,已开始检验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国际试验。此项国际试验的技术负责人拉图什内向塔斯社记者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在奥布宁斯克建立了国际资料中心,该中心通过瑞典地震中心与华盛顿(美国)、斯德哥尔摩(瑞典)和堪培拉(澳大利亚)的此类地震中心保持联系。今天,此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检验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这些计算机  相似文献   

7.
笔者参加了云南省地震局年初召开的通海1970年7.7级地震学术讨论会后,感到关于该地震发震地点的确定值得商榷。《中国地震简目》(地震出版社,1977年出版)根据当年宏观调查确定的震中位置是北纬24°、东经102.7°,地点在北西向曲江断裂的东南段、通海县高大公社西北的五街附近,该处原先在构造上被解释为通海山字型前弧西翼与曲江断裂斜接之处。但是阚荣举在1977年(《地球物理学报》20卷2期96—109页)和刘祖荫在1979年(《地震研究》2卷3期39—49页)根据国际地震中心和《中国地震目录》确定的新震中位置是北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地震观测台业务手册》(Manual ofSeismolgical Observatory Practice)系根据固体地球物理的世界资料中心 A 的报告 SE-20号,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译出。该书有英文和法文版本,由著名的英国地震学家威尔莫(P.L.Willmore)负责编纂,原版于1979年9月出版。该书介绍了国际地震台观测系统的最新技术,在引论中介绍了国际地震台网的发展概况和作用。在地震台网的组成一章中介绍了地震  相似文献   

9.
1980年美国全国地球物理日地资料中心(NGSTDC)和固体地球物理世界资料中心(WDC)出版了由纳尔逊(J.B.Nelson)等编制的1900—1979重要地震图。此图是根据69份参考文献和报告编制的。所谓“重要”地震系指那些对人类造成重大损害的地震,或者虽然没有造成损害但震级 M≥7.5的大震。图中表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地震资料汇编将于1990年8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本书详尽收录了历史文献中有关河北省地震的历史资料和宏观调查及仪器记录资料,最早始于公元前231年,止于1985年。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为便于研究者分析使用资料,1949年以前的地震不作地震学分析,保持资料原貌。为适应建设中低烈度的需要,1949年以后的地震,震级下限取至Ms4.0级,并附地震参数和宏观调查资料摘要。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因此地震必须由很多国家共同记录,并相互交换资料,才能研究透彻。现在国际上有个重要的地震资料交换机构,即国际地震中心,简称ISC,它是一个非官方组织,由许多国家的学术团体或事业机构所资助而工作。任务是从全球地震台收集资料,把它重新加以分析和计算,并把结果印成月报和区域地震目录,供全球的地震学者或机构使用。 ISC之历史——19世纪末叶有个英国人名叫John Milne在日本制造了Milne式地震仪并研究地震。那时人们就感到,必须  相似文献   

12.
1.全球地震学的国际合作为了能记录和分析在广大的分散地区的地震资料,建立全球地震台网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推进地震和地球内部的研究,许多国家设计并建立了新的地震观测台网。法国最近设计并建立了法国全球地震台网(GEOSCOPE)。西欧国家目前正在制定“ORF-EUS”地震台网计划。中国现已建立了新的地  相似文献   

13.
我们搜集了国际国内地震台网资料、宏观考察资料、地震专题研究报告,对1900—1949年5级以上地震全部进行了核查,重新进行定位处理,并结合宏观考察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较为准确的震中位置。通过这项研究,增补了原目录中遗漏的地震,并对目录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到一份较为完整可靠的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非政府的、非营利性机构,它的首要任务是产出权威的地球地震活动性报告。《国际地震中心公报》报道了50年(1960~2011年)的地震活动性。近年来由于全球台站日益增加,使得报告的地震事件尤其是事件的震相数量急剧增加。相似的射线路径会引起相关的走时预测误差,这些误差归因于:模型中没有加入地球非均匀性,这导致了对定位不确定性的低估和不利的台网几何结构以及定位偏差。因此,全球的台站分布越密集和越不均衡,大多数定位算法中所做出的假设(观测数据是独立的)越不成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为国际地震中心开发了一种新的定位算法,这种算法考虑了相关误差结构。我们采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所有的在ak135模型中有有效走时预测的标准震相来得到更精确的事件定位。本文中,我们阐述了新的国际地震中心定位方法,为检验此方法的可靠性,我们用该方法重新定位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参考事件表中的地面真实事件,我们也对整个《国际地震中心公报》做了重新定位。我们的定位算法虽然只有很小的改进,但是对定位结果的改进却很显著,尤其是在深度的确定上和更精确的形式不确定性分析上。我们论证了新的定位算法;通过后续震相的使用和深度解的测试,相当多的地震震群变得更紧密了;因此该算法为地球地震活动性提供了一个改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世界地磁资料中心属于世界资料中心(WDC)的一部分。是1957年由国际地球物理年委员会(CSAGI)建立的一个机构,承担地磁观测资料的国际交换与地磁情报的交流,专门收集和出版有关日地物理(太阳与行星际现象、电离层现象、耀斑所伴随的事件、地磁现象、极光、宇宙线和气辉)及固体地球物理中的地磁测量、古地磁学和考古地磁学的资料。机构分为世界资料中心 A,建在美国;世界资料中心 B,建在苏联;世界资料中心 C,分别建在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世界资料中心 A 是由美国国家科学机构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相关新闻报道及EM-DAT (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等不同信息源给出的数据,提取全球2020年地震灾害的相关信息,对2020年国外地震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主要受灾国家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和国外地震灾害损失特点进行概括与阐述,为后续国际地震动态分析、地震灾害研究、应急救援探索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ISC概况和ISC观测报告的编辑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介国际地震中心(ISC)的发展历史、主要任务、人员组成和出版物。对ISC出版的地震观测报告《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详细阐述其数据汇总和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18.
书评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五卷,谢毓寿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共728页,1983年出版。精装本8.50元,平装本7.50元。 本书是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全面修订。《年表》自出版后曾引起国际地震界广泛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近年来地震工作极重要的参考之一。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和时间的紧迫,《年表》的编辑工作难免有一些缺欠和重要的遗漏。在二十余年的实践中,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无论从实地考察或文献搜集中都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在已有条件并有必要对我国的地震历史资料作一次重新整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9.
池谷元伺所著《地震前兆》一书 ,将人们所说的地震宏观前兆分为“动物的异常行为”、“异常气象”、“家用电器异常”和“植物异常”,并分别进行了论述。书中所记载的前兆报告事例多半是一些片断 ,不过 ,与近几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 ( M=7.4,1 999年 8月 )和台湾集集地震 ( M=7.7,1 999年 9月 )有关的资料 ,都是地震后作者亲赴现场实地收集的。作者是想把最近一段时期有关地震的宏观前兆数据(其中也包括 2 0 0 0年 1 0月鸟取县西部 M=7.3地震 )归纳在一起。但是 ,如作者自述的那样 ,他的目的并不是完整无缺地收集宏观前兆数据 ,而是想建立…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国际地震动态》系经国家科委1978年8月14日(78)国科发条字243号文批准出版。原名《国外地震消息》,是内部赠阅不定期刊物,1978年11月改用《国际地震动态》出版一期“试刊号”,从1979年定为月刊,正式出版发行,由我们编辑部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发行(代号:内58)。《国际地震动态》作为一个科技情报动态性刊物,本着“洋为中用”的精神,将编译刊载国际上有关地震及地球物理科研领域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