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0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象山大目涂淤泥质潮滩发育的周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炎  张立人  谢钦春 《海洋学报》1987,9(6):725-734
大目涂淤泥质潮滩的发育过程中,冲刷和淤积状态交替出现,构成包括半日周期、半月周期、年周期和长周期的潮滩循环.潮滩循环与动力环境因素的变化具有同步性,并在沉积物中保留了相应的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表破裂带调查表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的破裂长度为 426km,最大水平位移6m左右,地震破裂位移的分布明显地受断层活动段控制。该次地震的破裂长度远大于统计值,文中应用地壳极限线应变的概念,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内部几次走滑型强震的地震破裂最大位移与破裂长度的关系,论述了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中各次级段破裂的相对独立特征,认为该次强震不是一次整体性破裂事件,而是由连续触发的几次地震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G—R关系在估计地震区、地震带的最大震级、重复率及用“缺震”原则对强震作长期预报的效能和问题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1、G—R关系对最大震级的估计往往偏高。以宇津德治(1978)提出的G—R修正式可以取得与实际值较符合的结果。2、G—R关系在华北地震区、带某个活动期的重复率会对未来强震(M≥7)的预测作出偏高或偏低的估计。这种不确定性为数倍至一个数量级左右。3、“缺震”原则的预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5.
6.
7.
张立人 《地震》1997,17(4):349-356
地震区(带)的强震处于系统的前临界状态--临界状态阶段,为高强度的强震系列活动,相邻的强震时间间隔T随时间呈现逐次递减的趋势;而在后临界态阶段为低强度的地震活动系列,T随时间有递增的趋势。k为间隔序。可以k=Ae^ST关系分别描述二种不同状态的强震系列特征,对于前临界状态--临界状态B〈0,后临界状态B〉0。以中国大陆及邻区,华北地震区和青藏高原北区的拟合k-T关系,对这3个地震区的长期地震趋势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率梯度与强震危险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郢珍  张立人 《地震地质》1992,14(3):237-244
应用确定形变速率梯度值的方法,探讨了速率梯度与构造活动、地震活动的关系。利用《中国现代地壳垂直形变速度图》经数字化处理后,给出了中国现代垂直形变速率水平梯度等值线图,将高形变速率梯度区与强震发生地点进行了对比,并指示出了未来10~20a的内强震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平行地震断裂网络的平均间距D(公里)与各地震带最大地震的震级M或破裂长度L(公里)有如下关系: 华北 logD=0.74M-3.27,或D=026L~(1.42) 西部及邻区 logD=0.82M-3.83,或D=0.14L~(1.57)。 本文据D-M(L)关系,讨论了D与地震剪切形变带宽度以及与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80年美国全国地球物理日地资料中心(NGSTDC)和固体地球物理世界资料中心(WDC)出版了由纳尔逊(J.B.Nelson)等编制的1900—1979重要地震图。此图是根据69份参考文献和报告编制的。所谓“重要”地震系指那些对人类造成重大损害的地震,或者虽然没有造成损害但震级 M≥7.5的大震。图中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