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离子色谱法测定碘在地甲病环境地质调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展环  方容 《岩矿测试》1997,16(2):145-149
收集了安徽省某地区地甲病流行患者的血、尿、发样,病区的饮水样、谷物、蔬菜样和环境地质样共计699个,同时收集了该地非病区水样和环境地质样282个。水样直接进样,其它样品经湿法分解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的碘和溴的含量。统计分析表明,病区地甲病患病率与饮水中碘的含量密切相关,也与环境地质如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条件密切相关。碘含量低的石灰岩地区,地甲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是山东省高碘地甲病重病区。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东昌府、博兴4县(区)开展土壤碘含量、饮水碘含量、儿童尿碘、儿童甲状腺容积、儿童甲肿率等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区内饮水碘含量和群体的尿碘含量普遍较高,高碘的危害和高碘地甲病情严重。分析了土壤、饮水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了高碘地甲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高碘地甲病与饮水碘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碘元素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牛喜贵  王荫兴 《地下水》1991,13(2):108-110
河北邯郸地区,地甲病流行严重。据1986年8月调查一些地区地甲病患病率,占当地人口数的16.4%。经分析,地甲病与当地地下水中碘含量有关,本文就病区高碘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作以简要分析,以为防病改水提供必要的依据。一、地甲病与碘含量的关系地甲病的生成,与地下水中的碘含量密切相关,碘含量过高,易患高碘地甲病;太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我国碘缺乏病严重地区之一,特别是黔西南地区。本根据含碘量的调查,编制了贵州露头地层、地表土壤和地表水中含碘量分布图,并与地甲病患病率分布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地甲病患病率与露头地层中碘含量关系不明显,地表土壤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有一定关系,而地表水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关系较为密切,地表水中含碘量高的地区,地甲病患病率就低,反之则地甲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具有病区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控制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是西藏自治区地方病中的主要病种之一,在全区73个县(市/区)中,患大骨节病县共有37个(其中重病区16个)。本文结合西藏大骨节病严重区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已实施的9个重病县区的水文地质调查从病区概况、病情特征、调查成果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浅析,通过供水安全示范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区内14 47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对区内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量和群体的尿氟含量普遍较高,高氟的危害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十分严重。在分析氟元素在土壤、饮水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地氟病、地甲病等地方病严重影响了当地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4个县区的地氟病、地甲病以及砷中毒病的调查,结合相应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I、F和As三种致病元素在土壤、饮用水和农作物等介质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并开展了地方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的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地氟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饮水碘含量高是导致区内地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砷中毒病尚不明确。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了高碘区取消碘盐供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方病分布与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山东省黄河下游区域地方病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从地形地貌、土壤、饮用水方面研究探讨了高碘型地甲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调查区高碘型地甲病与饮水中碘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碘含量与高碘型地甲病不具有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环境地质研究推进高碘型地甲病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山东、云南、四川等省病区与非病区的饮用水、人发、粮食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姚在永提供),采用 Bayes 准则,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1.水分析:饮用水是克山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外环境。对山东省病区(记为组1)20个水样和非病区(记为组2)10个水样进行判别,每个样品选用15个变量,建立了判别函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眼甲科化石1新属1新种和波纹眼甲属Amblomma中5新种:瘤点宽眼甲Euryommatylodesgen.et sp.nov.,圆齿波纹眼甲Amblommacyclodontasp.nov.,稍小波纹眼甲Amblommaminisculasp.nov.,前伸波纹眼甲Amblommaporrectasp.nov.,美脉波纹眼甲Amblomma eumeurasp.nov.,和延展波纹眼甲Amblommaprotensasp.nov.,并给出波纹眼甲属内种间检索表。前缘边显著加宽,这一特征表明宽眼甲属很可能是眼甲科中一个比较原始的类群。义县组沉积形成时频繁的火山活动产生的环境变化可能是造成同一化石产地发现Amblomma属内多个不同种的重要原因。中国热河生…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2)
地方性氟中毒病在安徽省阜阳市分布较广,部分县、市、区发病率较高,对居民身心健康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本文阐述区内地氟病的分布状况、氟化物在平原区松散层不同层位(埋深小于20 m,20~50 m。大于50 m)地下水中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并就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氟化物成因概括了氟富集因素.探索性提出了区域地氟病区两种环境地质成病因素。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从供水角度提出了防病改水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平  王良超  杨东凡 《安徽地质》2007,17(3):198-202
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该省北部,平原西部阜阳市地面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1501mm,采水型地面沉降进一步扩大,推测平原西部地区已发生大范围的地面沉降.淮北平原区饮水型高氟地方病广布,地氟病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0%.其中轻病村17942个,占病村总数79.5%;中度病村4529个,占20.0%;重病村148个,占病村总数0.65%.病区乡人口总数1344.4万人,占淮北平原总人口的66%.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质量不断劣化.本文通过对以上主要水环境问题的论述,提出了平原区今后工作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1937年发现克山病以来,许多科学家为寻找其病因奋斗了几十年时间,但至今仍未得到完全的阐明。 1.克山病病因的几种观点 (1)病区生态环境缺硒与克山病发生的关系:经过二十多年自然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克山病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确认克山病区属于低硒地带。但是有的用亚硒酸治疗和预防克山病的临床观察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有的病区与非病区环境中硒的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尤其是非常临近的病区与非病区屯之间。因此,缺硒之说并没有完全得到公认。但是较一致的看法是,克山病病因是复杂的,除了从环境到人体组织的整个生态系统低硒外,还可有其它因子与硒复合共同致病。 (2)环境中缺钼与克山病关系:早在70年代初,洪业汤等提出,克山病很可能是由钼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人们通过呼吸、进食,特别是饮用水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它是一种以牙齿、骨骼病变为主的全身慢性中毒症,其流行甚广,波及了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在我国广阔地域内均有这种病的流行。吉林省西部松嫩低平原、氟病漫延已久,涉及的范围达11个县,中毒患者达120余万人。氟中毒严重地损害了病区居民的体质,牙齿变脆发酥,凸凹不平,甚至掉块脱落。骨关节疼痛僵直强硬以至肢体变形,生活不能自理,还可因氟与钙、镁、锰等结合沉积,造成缺钙和钙的代谢紊乱,血镁降低。氟还能影响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对肾的损害也很大  相似文献   

16.
威西盐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跨自贡市属的荣县和乐山市属的仁寿、井研、犍为和乐山等五个县,主体部分在荣县、井研和犍为三县境内。盐矿赋存于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段(T213)中下部,盐层厚度多在10~20米之间,最厚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乙县同官张村村民张某向甲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甲县城关镇东渠岸村村民罗某返还借住县徵府街59号房地一院,其中砖木结构庵间房一间。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阿坝地区大骨结病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骨结病是中国分布较广的地方病,在四川省阿坝州流行,特别在若尔盖的包座地区严重流行。笔者通过以往专家对于大骨结病病因研究、生命元素特征分析和大骨结病病区和非病区的元素背景的研究认为,四川阿坝地区大骨结病可能是病区腐植酸富集,Se、Mo、Cu、V的偏低和Ba、Sr、P对于CaO的拮抗作用造成Ca的缺乏所引起的地方病。与此同时,通过1:20万内江幅“趴病”区的土壤和水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有类似之处。因此,上述因素可能是这种骨骼病的地球化学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1961-2014年新疆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莲梅  赵智鹏  王旭 《冰川冻土》2015,37(4):898-904
通过整理、 普查得到1961-2014年新疆以县为单位的雹灾频次、 受灾面积、 经济损失的样本序列, 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表征雹灾程度的无量纲数损失指数. 结果表明: 新疆雹灾频次集中出现在阿克苏地区、 博州、 石河子地区, 5-8月为多发期, 6月最多. 雹灾的年际变化呈现出2~5 a的短周期和7~8 a的长周期, 20世纪60、 70年代为新疆雹灾的少发期, 1980-1994年、 2001-2014年为雹灾的两个集中高发期. 按照地区累计灾损指数将新疆雹灾划分为5个等级, 阿克苏地区属严重雹灾区, 喀什地区、 塔城地区、 伊犁州属重雹灾区, 石河子地区、 博州、 昌吉州、 巴州、 克拉玛依市属中雹灾区, 阿勒泰地区、 克州、 和田地区、 哈密地区属轻雹灾区, 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属微雹灾区.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碘缺乏病区环境地质特征,通过对分布区不同类型岩(矿)石环境碘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石系统中碘与钙、镁等元素相关性分析研究,认为贵州碘缺乏病分布与地层岩石碘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病区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浅变质岩碘背景含量较低的分布区,非病区主要分布于与煤、紫色岩碘含量较高分布区.分析结果显示:重(轻)病区岩石中钙及钙/碘值明显高于非病区岩石中钙及钙/碘值,而且钙、镁与碘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