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草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王蔚  张凯  汝少国 《海洋科学》2003,27(7):38-42
20世纪初,许多国家先后引种了米草,用以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但随着米草的蔓延,已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海滨环境,米草的积极作用也日渐被负面影响所取代,成了全球性的“害草”,美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已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米草入侵的防治研究,采  相似文献   

2.
大米草对江苏省淤泥质海滩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沿海栽种的大米草是1963年从欧洲引进的,在射阳县新洋港以南沿海试种至今已有24年,分布于13个县。据1986年统计,全省沿海滩涂已经形成26万多亩大米草人工草滩。利用大米草促淤护滩、改良滨海盐土、建立牧场等,都已取得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引起了一些部门的重视。同时,由于大米草滩的形成改变了原有淤泥质海滩的环境,使海滩的生物资源分布和淤积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引起了一些部门对大米草在淤泥质海滩的作用产生了怀疑,褒贬不一。作者通过近几年观测和收集的资料就大米草对淤泥质海滩的淤积作用和生物资源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反映一些客观事实及其有关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整体冲淤平衡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海岸侵蚀、三角洲面积减小已成为世界上关注的热点问题。三角洲造陆的趋势及速度制约着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演变。本文以1976、1986、、992、1996-1998年黄河三角洲卫星遥感照片及海区水深等实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其高潮线的对比分析,研究整个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在整体淤进的同时伴随着蚀退,三角洲的造陆面积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通过对1950-1998年黄河利津站实测来水来沙资料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水沙呈递减趋势,这可能是三角洲造陆面积减小的重要原因。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造陆面积与流域来水来沙的关系,从而得出当来沙量为2.45亿t/a时,三角洲面积整体趋于不冲不淤的平衡。若来水来沙量继续减少,黄河三角洲将走向全面蚀退,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粉砂淤泥质海滩的防蚀促淤工程的促淤效果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促淤效果与工程对波浪的消减程度有关。所以对这类海岸的防蚀工程主要应采用平行于岸线的离岸堤形式。此外,顺岸潮流也有一定的输沙能力,因此建造一组离岸堤与丁坝相结合的防护工程更为有效。在工程结构上,对于无石料的平原海岸,采用塑料编织袋充填当地海滩砂筑堤是经济有效的工程措施。在风浪弱的地段,辅助于生物保滩促淤措施也是有效的,据观测,大米草种植条件不宜超过1m的波浪。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护措施,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的冲淤及造陆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不同时期(1855—1934、1934—1976、1976—2001年)及现今的冲淤速率。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不同时期的造陆速率。1976年以前的造陆速率,主要由于黄河的输沙造成,1976年以后的造陆速率,除黄河的输沙因素外,海岸带的人类活动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孤东海堤保滩促淤工程二维潮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胜利油田孤东海堤保滩促淤工程为实例,采用二维潮流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实测流速资料对该海区进行潮流计算,对所提出的不同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促淤效果,在此基础上给出工程方案的推荐结论。  相似文献   

7.
一般高潮线与2 m等深线反映黄河三角洲冲淤变化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陆地动态变化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冲淤变化备受关注.利用从遥感影像提取一般高潮线和从实测水深提取2 m等深线反映海岸冲淤的两种方法,对钓口河嘴、清水沟河嘴和清8河嘴分别进行了冲淤面积(淤积、蚀退和净造陆面积)的计算,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相差较大,钓口河嘴、清水沟河嘴和清8河嘴,2 m等深线反映的冲淤面积(无论是淤积、蚀退还是净造陆面积)绝对值比一般高潮线反映的冲淤面积绝对值都明显偏大.在反映黄河三角洲冲淤变化上,遥感影像提取的一般高潮线可反映陆上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实测水深则反映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红树林资源现状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海岸潮涧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浪护岸、促淤造陆、净化环境、为海洋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和饵料等多方面的作用。 我国现有红树林面积14000公顷,红树植物种类37种,其中真红树26种,半红树11种,  相似文献   

9.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大米草在全国海岸带的分布面积不足16 hm2,呈退化趋势。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iodes)尚未在实验地种植,狐米草(Spartina patens)仅在苏北、天津市的部分区域有少量种植。这两种米草没有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入侵威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种以来在全国海岸带被广泛种植,后经自然扩散,目前面积已达34 451 hm2。结合我国的海岸带特征与互花米草的生态位,可以把其生长区域明显分为三部分:一是福建省福鼎市以南的海岸带滩涂,可能与红树林潜在的生态位竞争有关系;二是河口区域,如在长江口的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与本土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三是在其他滩涂区域,该物种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入侵性,但是其带来的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不应忽视。由于我国海岸带地质地貌类型复杂,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定植和扩散能力,与本土植被的竞争关系也明显不同。因此,在评价互花米草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10.
米草属植物在中国海岸带的分布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大米草在全国海岸带的分布面积不足16hm2,呈退化趋势。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iodes)尚未在实验地种植,狐米草(Spartina patens)仅在苏北、天津市的部分区域有少量种植。这两种米草没有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入侵威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种以来在全国海岸带被广泛种植,后经自然扩散,目前面积已达34451 hm2。结合我国的海岸带特征与互花米草的生态位,可以把其生长区域明显分为三部分:一是福建省福鼎市以南的海岸带滩涂,可能与红树林潜在的生态位竞争有关系;二是河口区域,如在长江口的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与本土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三是在其他滩涂区域,该物种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入侵性,但是其带来的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不应忽视。由于我国海岸带地质地貌类型复杂,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定植和扩散能力,与本土植被的竞争关系也明显不同。因此,在评价互花米草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11.
焦志斌  牟永春  沙秋 《海洋工程》2014,32(2):104-109
调查分析了仿生草防护技术研究现状,参照中石油辽河油田海南8海底管线海域水流和地质条件,采用1∶10比尺进行水流作用下水槽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滩海区域仿生草的缓流效果和仿生草周边泥沙冲淤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流作用下,海底仿生草草内流速减小,草外流速增大;铺设仿生草对减小作用于铺设段海床的水流动力有较好效果,水位较高时,仿生草有较好的缓流促淤效果,但在水位较低、流速较大时,仿生草因铺设密度较大而产生较大的局部冲刷。水深小于2 m的滩海区域要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12.
瓯江杨府山边滩围垦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瓯江杨府山河段边滩发育丰富,底沙运动频繁,悬沙含量高,对边滩围垦促淤极为有利。本文依据大量的水文、泥沙、地形等实测资料,在模型验证试验相似的基础上进行围垦工程试验,分别论证其工程的可行性、工程布置形式的促淤效果。对类似的边滩围涂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红树林,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防护林,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红树林的防风、消波、促淤造陆、抵御海啸等方面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效应进行了综述,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海岸围垦工程实施后,将会改变地形及边界条件,并对工程区的水动力及泥沙冲淤产生影响。针对淤泥质海岸的特点,选取适当的经验参数,在平面二维潮流的基础上应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泥沙冲淤计算方法,并考虑波浪对沉降机率和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建立了淤泥质海岸围垦促淤的计算方法。同时,以舟山市钓梁围垦二期工程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利用工程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确定当地挟沙能力公式参数,并对区内进行冲淤计算,得到冲淤强度的分布,通过实测资料的对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中,考虑波浪效应后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测资料,波浪对该围垦工程促淤效果的影响比例在0.76%~17.5%之间,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5.
流域人类活动与降水变化对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炯心 《海洋学报》2004,26(3):68-74
利用海图和遥感影像资料,确定了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的造陆速率,并将造陆速率的变化与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变化相联系.研究发现,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各项水土保持面积和人类引水量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梯田林草面积、淤地坝造地面积、人类年引水量等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表明,年降水量越大,三角洲造陆速率越大;梯田、林草面积和淤地坝造地面积越大,三角洲造陆速率越小;人类净引水量越大,三角洲造陆速率越小.  相似文献   

16.
皮状丝孢酵母利用大米草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产油酵母菌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利用经过简单脱毒处理的大米草水解液,直接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首先分别用1%、2%、4%和6%稀硫酸,在122℃水解大米草,大米草/硫酸(固/液比)为10%。结果表明,在6%的酸浓度下水解40rain后总还原糖含量最高。而1%稀硫酸在140℃下水解大米草,2.8h后,水解液中葡萄糖产量达到最高14.2g/L。然后将该条件下大米草水解液冷冻干燥浓缩为不同的倍数,作为皮状丝孢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水解液浓缩倍数为4.0时,产油量最高达6.0g/L。为高效利用大米草,将大米草开发为一种能源植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条子泥岸滩选择3个典型剖面,对其进行了3a定期的观测,将所得剖面数据绘制成剖面形态曲线。通过对岸滩剖面形态的分析,发现3a来岸滩冲淤变化明显,岸滩剖面形态内部及其相互间都有变化,呈现不同的类型。探讨了其变化的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的研究结果将丰富人们对江苏条子泥近期岸滩及辐射沙洲演变的认识,为条子泥促淤并陆和海岸防护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和分析了飞雁滩油田保滩促淤先导试验工程中采用的倒“T”形潜堤结构、初期破坏原因及相应加固措施,初步探讨了潜堤的保滩促淤效果和淤积速率,并对潜堤顶高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米草的防除初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阐述了大米草引种及防治的原因,着重强调其防除办法,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大米草除草剂BC-08为最成功的药剂,能够在21d内杀死大米草的地上部分,到60d内时,大米草的地下部分也全部腐烂。水生动物试验表明大米草除草剂BC-08对本实验所用水生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SBAS-InSAR技术在海岸带填海造陆区形变监测的适用性,本文基于28景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天津港填海造陆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地表形变信息,揭示天津港填海造陆区的地表形变特征,并分析沉降速率与填海造陆的时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港填海造陆区具有沉降速率范围跨度大、不均匀沉降和多个沉降漏斗的特点,沉降速率范围为-74.9-19.7 mm/a;沉降速率与填海造陆时间成反比,早期填海造陆区沉降速率较小,新填海造陆区沉降速率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沉降速率差异大。该研究验证了SBAS-InSAR技术在填海造陆区形变监测应用的可行性,为海岸带、海岛礁、滩涂等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的监测与分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