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GPS长距离基线精确解算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GPS长距离基线精度解算方法及其解算精度及观测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载波相位各组合观测值特点的L5-L3解法比L3解法好;长距离基线解算时,观测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其精度趋于稳定,再观测更长时间精度提高很少,甚至不提高。  相似文献   

2.
长距离GPS基线及卫星定轨计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GPS固定观测占3天的观测资料,采用伯尔尼3.5版软件用多种方法计算了长距离GPS基线边及GPS卫星轨道参数,结果表明,对800~3000km的GPS基线,利用精密星历计算,边长及其经纬度分量重复测量精度要达10^-8~10^-9,同精密层历相比,2天轨道弧段的定轨精度为1~4m(坐标中误差)显然,采用IGS(国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处)计算中心的精密星历可以满足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预报研究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的精度分析与评定(1992—1996)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于1992-1996年进行了多期观测,观测资料全部采用SNAPS软件和精密星历进行解算,对解算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精度主平定表明:全网的基线长相对精度为10^-9,区域网的基线长相对精度为10^-8。  相似文献   

4.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者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 -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GPS观测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东南沿海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及春精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复测资料的对比,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期GPS观测资料经严密处理后其基线重复性精度优于10^-8,高程分量的精度固定误差小于7mm,比例误差优于10^-8,满足了研究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需要。利用统一处理后的两期GPS观测结果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图象,表明该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GPS技术为基础,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古浪-海原断裂带的甘肃天视一带布设了现代地壳运动监测网,并完成了第一期观测。初步处理结果表明,GPS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可以成为监测现代地壳运动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主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SA”和“AS”技术对GPS精密大地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GPS实测数据,讨论了“SA”和“AS”技术对GPS精密大地测量的影响,认为“SA”和“AS”技术对静态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是严重的,不能单纯依赖延长观测时间来提高其精度;它们还将使载波相位测量精度有所下降;对载波相位测量差分地无甚影响,但必须设法获得起算点在WGS84坐标系中具有一定精度的坐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阿尔金断裂西段进行GPS观测的剖面布设和首期观测情况.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首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结果归算到区域参考框架下.GAMIT计算得到的"准观测值"均满足所须精度,其中单天解标准化均方差小于0.3,基线的平均相对精度为1.8×10-9.GLOBK在区域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0.
应用GPS监测城市地表形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例,总体介绍了用GPS监测城市地表形变的观测及数据处理方法,首先根据GPS获得的基线结果进行3维自由网平差,由定期观测获得了各个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然后针对城市监测范围较小,在将其按照矩形格网划分后,给出了两种拟合方法;线性内插法和多面函数拟合法。据此,计算获得了城市地表的水平位移场和垂直位移(沉降)面,并对两种方法获是的结果作了比较。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水平位移场、垂直沉降面及其等级  相似文献   

11.
孕震断层的形变模型及其失稳判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孕震断层的形变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形变特征,给出了其失稳的临界条件。通过对失稳过程的分析,对孕震期作了新的划分,并给出了失稳临界条件的形变判据。指出:综合使用GPS测量,跨断层短基线测量和固化潮观测,可以对孕震的时间进程实施追踪,并可对孕震的危险程度作出判定。  相似文献   

12.
红河断裂的GPS监测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中德合作于1988年和1991年两次用GPS监测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场区现代构造运动及红河断裂的地壳形变,两期观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滇西GPS观测基线相对定位精度接近10^-7。利用两期观测资料得到的基线变化,并结合构造应力场应变模型,估算得到场区近期构造应力场的应力特性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应力状态以挤压为主,兼有拉张和右旋剪切,其主压应力方位为N17°±12°E;由于印度板块在场区西侧的侧向挤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电离层处理模式对高精度GPS数据处理精度的影响,文中结合全球分布的国际GPS服务(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跟踪站及具体的工程实例,对不同长度基线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使用高阶电离层模型改正,对成果精度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不同长度基线处理时,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模式,以便于保证成果的准确性.针对高精度GPS数据处理需要多时段重复观测的问题,本文基于误差理论提出了GPS数据处理过程中合理构建基线处理回数,多回基线组合平差的新方法;设计典型的实验研究了不同星历条件下长基线的处理效果.成果展示:采用长基线处理回数组合平差的方法,对数据处理成果精度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在几种精密星历下均表现良好的收敛性;短基线通过增加基线处理回数及组合平差,成果精度及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论地面垂直变形监测中应用GPS技术的可能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GPS技术传递高程基准时需要知道精确的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之差。但在垂直变形的特定情况下,人们关心的是高程的变化而不是高程本身。提出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可用站坐标系下的U分量变化代替水准测量高差的变化。分析了这一方法的可能误差和大小。根据1995~1998年连续4年的GPS与精密水准笃比观测,验证了方法的实际精度,表明在地面沉降监测中有可能用GPS技术代替精密水准传递高程基准。  相似文献   

15.
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与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情况和提高观测精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线值的观测质量是综合评价地磁台观测资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肇庆地磁台2007年9月18日进行的连续46组绝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相应时段基线值的稳定性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磁静日的不同时段进行的绝对观测对基线值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基线值观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短基线RTK技术的精度符合滑坡监测的要求,由于滑坡地带的特殊性,在利用RTK技术进行滑坡监测时,流动站与基准站构成长基线。长基线RTK观测精度是否符合滑坡监测精度要求未知。进行了模拟实验,设定一条长基线,利用RTK观测对固定不动的观测点进行动态测量,求出其观测坐标,将观测坐标与平均坐标相比,并利用求坐标中误差的方法解算出水平精度和高程精度,结果求得的水平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达到了厘米级。结果显示:长基线RTK技术可以很好的用于滑坡监测,且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北京地区开展的断层位移测量,是用一等基线测量和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作业的。其目的是为较大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基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侧包含着一定的误差,现行的规范细则规定了一定的限差,这种限差一般是中误差的2-3倍。当观测误差大于相邻两期的变化量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说明断层没有什么活动,属正常的范围。当相邻两期的变化量大于观测允许误差时,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说明断层有活动,另一种可能是外界干扰的影响。这种变化量不一定是地震的前兆。在讨论复测周期之前,必须了解目前观测结果所达到的精度。据统计,目前基线观测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短水准测量的精度,以此为基础分析各测点的观测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在90年代初布设了由22个站组成的全国GPS监测网,测站均匀布设在中国大陆不同块体上,1992、1994和1996年对该网进行了3次观测,本文主要评述了3次观测的资料处理和精度,分析了3次测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GPS网3次观测获得的资料精度均达到10^-8~10^-9,能满足地壳运动监测的需要,利用3次复测资料结果所建立的我国大陆块体运动模型,有效地检验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在全球框架中,我国大陆整体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相对于西伯亚的区域性运动特征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向北的俯冲和推挤的影响,青藏高原在南北向压缩的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东的侧向滑移,这对大陆逃逸模型是较为有利的支持;东部地区的块体运动,同时受到印度板以及太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游丽兰等给出的跨断层单测线动态系统模型,采用残差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对唐山台跨断层水准(基线)观测数据和降水量、气温等辅助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假设跨断层形变观测量仅受辅助观测项的影响,可以根据残差重采样粒子滤波结果获得环境因子(降水量、气温)对唐山台跨断层形变观测量的影响和断层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