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10次大震前地震活动分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绍先  范杨 《中国地震》1996,12(4):367-377
本文通过1965-1993年发生在云南及邻区8组10次6.8≤M≤7.7大震前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等多种参数系统的计算研究,发现10次大震前降维减熵异常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吕培苓  谢湘薇 《地震》1994,(6):56-60
本文用频率域方法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京津监视区测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接收的短周期地震模拟信息,通过波形数字化联机处理,测定了首都圈1990年末至1993年上半年部份小震震源参数和相应路径上的介质品质因子。结果表明,小震应力降为1×10^5-10^6Pa,介质品质因子为100-700之间随地区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重力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根据离散观测数值构制连续空间重力变化图像,分析和讨论了3种数值插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多面函数方法插值精度最高,由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核函数中心点的计算繁琐,文中提出根据分形理论和Shannon取样定量来确定核函数中心点,对滇西试验场进行模拟试验,插值精度可达到4~5(10^-8ms^-2)。  相似文献   

4.
断层崖形成年代的数学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物质扩散方程进一步推导基础上,分别用数学方程模型Ⅰ、Ⅱ、Ⅲ对发育在昌马断裂带中,东段的单一型地震断层崖和复合型地震断层崖剖面进行了拟合计算,并用最大坡值-断距(tgθs-2a)图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和昌马断裂带上分布的离散型断层崖。结果求得:昌马断裂带断层崖的物质扩散系统数K值为2.1~3.4M^2/10^3a阿尔金断裂带上发育有4组距今年龄分别为0.6Ka,2-2.7Ka,4Ka和6-66  相似文献   

5.
自动高精度测距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动高精度测距系统。该系统能以5×10^-7的测距精度测定多个观测点的形变,可作为跨断层动态连续观测的新仪器。  相似文献   

6.
日地关系与地球磁场及有关地质变动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是10^-14Mθ/a,在10^4a的幼年时期,太阳风的质量外流 率为10^-5-10^-6Mθ/a。因此在天文演化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现在更近,受太阳风的作用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础-地基系统具有频变参数的质-弹-阻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系统的刚度K=K0-K1ω^2和阻尼系数C=C0+C1ω随系统振动频率而变化。文章以竖向振动为例,给出了用稳态激振下的动力反应测量值确定系统参数K0,K1,C0,C1的方法;讨论了基础频变刚度系统与附加质量系统的等效范围和差别。  相似文献   

8.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大同-阳高地震前后≥2.0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4月开始,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1989年3月熵开始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1990年4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出现低值异常,9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1991年3月26日的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型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M≥2.0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4月开始,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1989年3月震级熵开始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1990年4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出现低值异常,9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91年3月26日的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0.
长距离GPS基线及卫星定轨计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GPS固定观测占3天的观测资料,采用伯尔尼3.5版软件用多种方法计算了长距离GPS基线边及GPS卫星轨道参数,结果表明,对800~3000km的GPS基线,利用精密星历计算,边长及其经纬度分量重复测量精度要达10^-8~10^-9,同精密层历相比,2天轨道弧段的定轨精度为1~4m(坐标中误差)显然,采用IGS(国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处)计算中心的精密星历可以满足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预报研究对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兰州台记录的短周期垂直向直达P波数字地震资料,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Ms=5.8地震前后发生在该区的33个小震的震源参数及介质品质因子Q值。研究区域内介质品质因子Q=55-109,前震平均值为93,余震平均值为74;应力降△σ=(1.32-41.41)*10^5Pa,前震平均值为3.31*10^5Pa,余震平均值为13.64*10^5Pa;地震矩M0  相似文献   

12.
王绍晋  罗淑进 《地震研究》1997,20(2):170-177
在分析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和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与断层错动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还考虑断层的几何特征,错动性质以及应力场状态等因素,提出以断怪启动系数K值来定量表征处在相同构造尖力环境中,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的活动程度,并以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序鲁为例,计算了大震和强余震震源机制节面的断层启动系数,对震区主要活动断裂在近似情况下也计算了断层启动系数,以此在结合地震破裂带等资料对大震和强余震的发震断  相似文献   

13.
全国重力联网和精度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收集现有全国各省地震局流动重力测量资料和图件为主,结合大区域联测资料,用绝对重力点控制联网并进行统一平差。平差程序采用经典相关间接平差方法,以压缩存贮方式解算法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全国重力网段差平均精度为0.0107×10-5ms-2。辽宁地区点值精度最高为0.019×10-5ms-2,一般为0.020×10-5-0.030×10-5ms-2。  相似文献   

14.
李祥村 《地震》1996,16(1):86-89
对唐山大震前最大主应力σ1的等值线平面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从1976年4月前后开始,所圈定的等值线图的椭圆长轴的方向由北北东方向转为北东东方向。震中区的高值应力σ1值达到5×98.0665kPa以上。异常面积区域可达1×10^6k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GPS精密相对定位中用分段线性法估算对流层折射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概述对流层折射的基础上,介绍了分段线性方法及其理论,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利用此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流层折射对中等长度基线所构成的GPS网存在着尺度上的影响,这一影响可分为两部分: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主要体现在尺度误差的比例部分上,大约为0.5×10^-8。  相似文献   

16.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玄武岩Dupal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某些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资料显示存在富集放射成因Pb同位素的Dupal异常。五素玄武岩的^87Sr/^86Sr=0.7063,εNd(T)=5.4-6.5;铜厂街洋岛玄武岩的87^Sr/^86Sr=0.7036-0.7083,εNd(T)=0.65-6;双沟、德钦、铜厂街、勐连蛇绿岩玄武岩的^87Sr/^86Sr=0.7038-0.7073,εNd(T)=8.2-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武威地电台周围150km范围内发生的景泰6.2、门源6.4、天祝西4.7、旦马5.6、雅布赖4.7级地震和共和7.0级地震(△=270km)该台地电阻率(ρs)变化,结果显示:对于前4次地震,该台EW道测值出现10^-1-10^-2量级的ρs短临异常,共和和雅布赖地震前后观测到10^-1量级的ρs短期下降异常。作者研究认为,ρs异常可以是该台EW道探测范围内介质不完整,孕震后期震源力学过  相似文献   

18.
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DC93-1孔孢粉组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有机碳同位素δ^13Crog、磁化率(x)、频率磁化率(xfd)等资料,结合^14C、^210Pb和^137Cs测年,汗池地区13k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10.2kaBP,气候偏凉湿,湖水深度不大;10.2-7.5kaBP,气候向暖湿过渡,湖水渐深:7.5-4.0kaBP,气候暖湿,水热条件达  相似文献   

19.
江道崇  韩谓滨 《地震研究》1995,18(2):135-142
本文引入算法复杂性度量C(n)判别震群活动是否具有前兆意义。选取1971-1993年间3.2≤Mma≤x5.0,N≥12的震群序列,用10小时段,五种震级状态计算C(n),发现当C(n)≥8时,与其后164天内四川及西南部周边附近5级以上强震相关。R评分具有97.5%置信水平。同时,分析、比较了C(n)与参数b、K、U、H的预报能力,认为C(n)有一定的预报效能且高于H、U和K。  相似文献   

20.
澜沧—耿马地震带大震47年复发周期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石绍先  李光泉 《地震研究》1999,22(2):116-12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相关函数方法分别对云南各主要地震带大震复发周期分别进行了系统计算,发现云南各地震区大震复发周期随着各自与板块缝合线的距离增是呈现规律性增加:澜沧-耿马地震带,因东、西两邻区大震复发周期分别为46-47年,故确认其大震复发周期为47年。该47年大震复发周期的确定,超越了本带历史地震记载缺乏、近30年来地震活动高度平静、前人经验和前兆台网十分薄弱等难以逾越的障碍,对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