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京直立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汉奎 《江苏地质》2001,25(2):82-86
简单地介绍了“南京直立人(猿人)综合研究专家组”近二年来的部份研究成果,如南京汤山葫芦洞内的地层可以分为4段;洞内的哺乳动物群可以分为时代不同的大洞动物群和小洞动物群;南京直立人的一号头骨与二号头骨层位不同,特征也不一;铀系测年也证明小洞的地层其年代在距今60万年-50万年间,大洞的地层年代在距今24万年-10万年间,大洞被堆石堆砾石层封闭的时间应在13万年-10万年间。从而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错误。  相似文献   

2.
南京直立人的发现与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了南京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头骨的性质、性别、年龄、病理、环境、遗传基因和时代等一系列学术问题。对古人类在南京地区的发现、发展演化及其与国内外已知直立人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
吴江滢  汪永进 《中国岩溶》1999,18(4):375-379
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测年技术,测定了南京汤山葫芦洞钙板和石笋的年龄。并根据洞穴碳酸盐相与洞穴文化堆积层的地层关系,确定南京直立人化石时代在距今5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匼河旧石器遗址6054和6056地点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现于 195 7年的河遗址群的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河遗址群中两个代表性的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再研究 ,认为 60 5 4地点文化层位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 S2 以下 ,而 60 5 6地点位于马兰黄土之下 ,二者的时代有较大的差别 ,60 5 4地点可能比 60 5 6地点时代要早。  相似文献   

5.
吴汝康 《第四纪研究》1994,14(4):316-322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猿人(直立人)被当时人类学界承认为最原始的人类,确立了直立人为人类发展史的第一个阶段。19世纪末E.Dubois发现爪哇猿人的过程。他终生坚持猿人既非猿又非人的观点,引起长时期的争论。从1924年起,又发生了南方古猿是人还是猿的争论,为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被广泛接受奠定了基础。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亚、非、欧三洲的许多地点,有了更多的直立人化石的发现。在直立人化石的研究中,出现了直立人的分类问题,直立人与智人的界限问题,年代测定的准确与否对确定直立人系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直立人与智人的连续性和替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人类起源:来自南方化石地点的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冠军 《地学前缘》2004,11(2):543-548
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当前古人类学研究和争议的热点。文中评述了 2 0多年来第四纪测年技术取得的进展及其对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影响。基于新生碳酸盐岩铀系测年 ,研究了中国南方柳江人洞等多个晚期人类化石地点的年代 ,结果远大于原认为的 2 0~ 30ka。晚期智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 ,中国 4 0~ 1 0 0ka间人类化石的“缺环” ,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上述年代学新证据不支持中国现代人类全部来自非洲的假说。对岩溶洞穴遗址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有可能为破解有关现代人类起源的诸多疑点提供重要的以至一锤定音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冰川沉积光释光测年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乌鲁木齐河源地区是中国冰川遗迹保存最丰富、地貌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是根据冰川遗迹重建第四纪冰川历史的理想地区。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及技术测年结果也使其成为试验冰川沉积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可行性的理想地点。共采集了6个冰碛及上覆黄土样品用于光释光测年。提取38~63 μm的石英颗粒,运用SAR-SGC法测试等效剂量。各种检验表明测试程序是适用的。通过地貌地层关系、重复样品、已有年代的对比等方法,检验该地冰川沉积OSL测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OSL年代结果与地貌地层新老关系非常吻合,与已有的其他测年技术的年代结果也具可比性,表明这些样品的OSL信号在沉积之前晒退较好,OSL年代是可信的。冰川观测站侧碛垄的OSL年代为14.8±1.2 ka;9号冰川支谷口附近冰碛的OSL年代为13.5±1.1 ka和17.2±1.3 ka;上望峰冰碛的OSL年代为20.1±1.6 ka。综合OSL年代结果与此前其他测年结果,这几套冰碛垄形成于深海氧同位素MIS 2阶段应该是比较统一的认识。上望峰冰碛上覆黄土的OSL年代(10.5±0.8 ka)也印证了该结论。OSL年代指示上望峰冰碛对应于末次冰期最盛期,冰川观测站和9号冰川支谷谷口冰碛对应于晚冰期。下望峰冰碛的OSL年代为36.3±2.8 ka,对应于MIS 3阶段。下望峰冰碛的形成时代,仍有待更多沉积学以及测年工作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8.
南京直立人生存环境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京直立人生活的时代为350000年前的中更新世中期,其生活环境为亚热带环境,气候温和,温差较小,但有干,湿交替变化。此后气候环境则趋于变干  相似文献   

9.
由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穆西南四位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主编的《南京直立人》一书与读者见面了 ,这是我国古人类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汤山南京直立人和周口店北京直立人南北呼应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渊源历史。该书对十年前发现的南京汤山 1号、2号两块重要头骨做了详尽描述和研究 ,指出 1号头骨代表一个 2 1— 35岁的女子 ,2号头骨代表一个壮年男性 ,其分类定位与北京直立人相当 ,但 2号男性头骨在形态上比北京直立人和 1号头骨所代表的直立人更进步 ,从而为探讨中国古人类进化和区域间的差异与联系提供了依据。这是继北京…  相似文献   

10.
西宁盆地的间型嵌齿象(Gomphotherium connexum)和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的种型群材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有出土地点记录的长鼻类化石。这些化石在西宁盆地新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二者种型群材料产出的精确地点和层位并不完全清楚。受此影响,对二者生物年代及演化阶段的研究,以及西宁盆地的地层对比存在很多争议。对西宁盆地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种型群化石点(即正型地点)进行了多方考证,获取了化石地点的准确位置:吊沟和八盘山。通过地层对比,证明两种嵌齿象的正型地点出自同一层位——关家山组(原咸水河组下部)底部河道相的绿色砂砾岩层中,两者的时代相同。依据已有的古地磁结果,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的正型地点的年代应为16~15 Ma。通过形态学分析进一步阐释两种嵌齿象的系统演化关系,认为二者仅仅代表不同的演化方向,而不是原始与进步的演化阶段。这一方面对中国古生物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探讨嵌齿象类群演化的问题提供了关键性的年代学数据,也对西宁盆地的大地构造和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U-series dates on speleothem samples from Locality 15 at Zhoukoudian, one of the richest Paleolithic sites in northern China. The age of the lower part of Layer 2 is securely bracketed between 155,000 and 284,000 yr. The underlying Layer 3 dates back at least 284,000 yr. Layer 4, further below, should be older still, possibly by a cycle on the SPECMAP time scale before 284,000 yr ago. These ages, much greater than the previous estimates of 110,000-140,000 yr from U-serie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 of fossil teeth, suggest that Locality 15 was broadly contemporaneous with Locality 4 (New Cave) and with the uppermost strata of Locality 1 (Peking Man site). The physic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evidenced by the timing of the Zhoukoudian localities are in line with the opinion of Chinese anthropologists for a regional transition from Homo erectus to archaic Homo sapiens.  相似文献   

12.
周口店河谷地区发现古宽谷地形及其相关的沉积物——Ⅳ阶地砾石层。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是地表槽状流水作用的结果,命名为“捐兵湾组”。此地层的发现完善了周口店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系统,为重建北京猿人先期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银运  刘武 《地学前缘》2002,9(3):119-123
现代中国人体质特征可分为南北两大地区类型。这两大类群的形成可追溯到全新世的新石器时代 ,甚至更新世晚期。 1993年在南京汤山发现一具更新世中期的带有面骨的直立人头骨。为追索中国人群南北两大类型的形成历史 ,对汤山头骨作了重新复原 ,对汤山头骨与周口店头骨作了形态比较。结果表明 ,汤山头骨与周口店头骨相同的特征几乎全是直立人共有的形态特征。汤山头骨不同于周口店头骨的诸特征 ,如浅的眶上圆枕上沟、不呈发髻状的枕骨水平轮廓、较短宽的面部、特宽的鼻型和接近低眶的眶型等 ,提示中国人群南北两大类型的形态差别可能早在更新世中期汤山直立人生存时已显出端倪  相似文献   

14.
直进演化抑或分支演化──中国的人类化石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银运 《第四纪研究》1999,19(2):106-112
和县、巢湖、周口店和金牛山的人类化石表明,直立人有可能延续到0.200MaB.P,智人至少可上溯到0.310MaB.P。考虑到郧县人类化石有可能是代表智人,而不是代表直立人,则智人的历史可提早到蓝田直立人的年代。直立人与智人在生存年代上的重叠,提示了人属成员的演化不是以“直进演化”的形式实现的,如果把直立人和智人看成是两个不同的种的话。  相似文献   

15.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四十余米厚的堆积层自下而上共分为 17层 ,新近测量的年代推前了近 2 0 0 ka。对堆积层所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资料进行聚类统计和因子分析 ,结合风化系数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古气候代用指标 ,重新定量地描绘它所记录的古气候波动旋回。根据第 2层 TIMS测年为 410 ka B.P.,第 14层上部是磁性地层测量的B/ M界线 ,可以将该洞穴堆积层 1— 14层对比于深海岩心 δ1 8O气候曲线的 11— 19段或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S4— S7,并且古气候旋回内的次级波动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变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周口店地区80多年来在第四纪地质、古人类、考古及环境研究方面的成果和重要进展,简要地展望了今后的工作。在过去的80多年中,在周口店发现了丰富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旧石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第四纪地层层序;发现了早更新世的古冰楔,并命名为太平山冰缘期;第1地点记录了中更新世三次明显的气候冷暖波动。今后应注意早更新世新地点寻找,人类的进化及"北京人"的社会行为研究,环境标志及环境事件的细致研究,生物-气候事件的对比研究,建立周口店的生物-气候事件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17.
南京直立人生存的年代及气候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朱梅.葡萄酒.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54 2 尹克林,梁武,诸葛宏庆.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的叶形结构数值鉴别.园艺学报,1998,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