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宁盆地的间型嵌齿象(Gomphotherium connexum)和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的种型群材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有出土地点记录的长鼻类化石。这些化石在西宁盆地新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二者种型群材料产出的精确地点和层位并不完全清楚。受此影响,对二者生物年代及演化阶段的研究,以及西宁盆地的地层对比存在很多争议。对西宁盆地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种型群化石点(即正型地点)进行了多方考证,获取了化石地点的准确位置:吊沟和八盘山。通过地层对比,证明两种嵌齿象的正型地点出自同一层位——关家山组(原咸水河组下部)底部河道相的绿色砂砾岩层中,两者的时代相同。依据已有的古地磁结果,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的正型地点的年代应为16~15 Ma。通过形态学分析进一步阐释两种嵌齿象的系统演化关系,认为二者仅仅代表不同的演化方向,而不是原始与进步的演化阶段。这一方面对中国古生物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探讨嵌齿象类群演化的问题提供了关键性的年代学数据,也对西宁盆地的大地构造和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岩YD0901(31°11′N,122°30′E)中0~34.22m的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阶段Ⅰ (0 ~ 8m)中磁性矿物含量高,含有磁铁矿、赤铁矿及少量的硫化物;阶段Ⅱ(8.0~34.2m)中磁性矿物含量低,磁性矿物包括粗颗粒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的硫化物.磁参数结果指示了沉积物垂向上氧化还原环境的改变,由还原环境(阶段Ⅱ)转为氧化环境(阶段Ⅰ).受成岩作用影响,阶段Ⅱ中的细颗粒的磁铁矿颗粒被溶解而生成铁的硫化物,但是粗颗粒磁铁矿和赤铁矿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可以提取原生的古气候信息.根据磁性矿物含量和矫顽力的变化在1300年至7000年之间识别出4个气候突然变冷事件,沉积物磁性矿物矫顽力反映的气候变化周期为800年和220年.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浮尘物理与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成都市一环、二环路交叉处和纵贯市区人民路浮尘进行粒度、X射线衍射物相、元素组成等分析,研究了成都市浮尘的成分、元素含量、组合特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对降低浮尘污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波斯湾盆地、东委内瑞拉盆地和西加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前陆盆地。根据最新油气地质资料分析,它们的油气分布特征及资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区域上,3个前陆盆地的逆冲褶皱带和前渊一斜坡带均有油气分布,但油气主要分布于前渊一斜坡带。层系上,波斯湾盆地91.0%以上的油气储量分布于被动陆缘层系,而东委内瑞拉盆地和西加盆地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前陆盆地层系。波斯湾盆地的油气资源以常规油气为主,而东委内瑞拉盆地和西加盆地则以非常规重油和天然沥青最为富集。区域性盖层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是控制前陆盆地油气资源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均为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和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油气的重大发现,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之间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比较,总结出两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截然不同。研究表明,盐窗比较发育的坎波斯盆地中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盐上浊积砂岩,而连续盐岩发育的桑托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对于盐下层系,连续分布的盐岩和圣保罗高地的发育控制了盐下层系油气的分布;对于盐上层系,盐相关构造的发育则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从而控制了盐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表层悬浮物的环境磁学参数特征(类型、含量及粒度)及其空间变化,探讨环境磁学对河流物源示踪的意义.结果表明,长江悬浮物磁性矿物特征以磁铁矿为主,含有少量赤铁矿及针铁矿.上游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含量高于中下游,反映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紫红色砂页岩的影响.受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影响,干流磁性矿物含量上游高于中下游,表现为在攀枝花处迅速增加,向下游逐渐降低并在经过三峡后显著降低,说明三峡大坝对上游磁性矿物有明显的拦截作用.支流中雅砻江、汉江及湘江较高的磁性矿物含量分别受控于流域出露的源岩及工农业等人为影响.长江悬浮物xfd%大于5%,表明样品中含有超顺磁颗粒.受流域地势及气候影响,磁性颗粒的粒径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变细.长江悬浮物磁性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源特征,但长江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类型空间变异大,且流域人为影响较大(三峡大坝等),使得利用磁性矿物特征示踪物源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受控于沉积环境的变化,是沉积学研究中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沉积物中不同粒级的颗粒物记载了详细的物源信息及水动力活动等特征,因此,有效并快速地分离不同粒级的沉积物对古环境演化研究十分重要。沉降法是沉积物粒度分级最基本的方法,然而用沉降法对细颗粒物质含量较多的海洋沉积物进行粒度分级时,耗时久,分离效率低。离心法可以加速细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提高分离效率。因此,选择离心法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的27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粒度分级(2μm,2~10μm,10~63μm,63μm)。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粒级的颗粒间基本没有混染,表明离心法的分离效果较好。样品回收率在94%左右,最高可达97%以上。样品的损失量与细颗粒含量呈正相关,即细颗粒含量越多,损失量越大。与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对比发现,激光粒度仪对10μm颗粒物区分度较差,低估2μm颗粒物含量,高估2~10μm颗粒物含量。本研究表明离心法可以高效地对海洋沉积物进行粒度分级。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强海洋国防安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有效的传感检测技术是保证海洋安全、高效资源开发、防止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实时监测等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也成为当前海洋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基于光纤传感器相比较于传统电传感器的独特优势,本文从海防及民生安全、海底自然灾害预测、海洋能源有效勘探、海洋工程安全监控,及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等几个方面阐述适用于海洋环境的光纤传感技术原理、系统及特点,为光纤传感技术在海洋中的大力推广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反映的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体的MD06-3040孔进行粒度及年代测试,重建了东海内陆架1万年以来的古环境.认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曾发生过3次变化:孔深18.6 m至底部(10~10.7 kaBP)对应近滨环境;15.13~18.6 m (7.1~10 kaBP) 为过渡带环境;0~15.13 m (0~7.1 kaBP)是海侵结束后高海平面的浅海环境,自10 kaBP以来东海沿岸流开始影响本区并不断输送河流来源物质,7 kaBP起形成稳定的泥质沉积体.根据该孔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与粒度组分特征,说明不能简单地应用平均粒径指示冬季风强度,在东海地区,不仅冬季风控制着沿岸流强度,夏季风也会影响河流入海物质的搬运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