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苑动态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 2005年即将掀起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高潮。今年将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积极开展纪念活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中国工程院农业、经济与环境工程学部,计划于2005年3月2122日在深圳举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回顾与思考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海洋——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战略性资源的重要基地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们人类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然而,在我们很大的一部分国民的心目中,它不过就是淼淼大水,滔滔巨浪,浩浩烟波。一谈到大海,充其量也就是味美的海鲜,迷人的风景,仅此而已。有多少人知道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及其意义?倒是最近印度洋的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3.
1 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郑和下西洋,先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70年。长期以来,包括中国的旧教科书,都沿用欧洲人的说法,把哥伦布作为14~16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第一人。但是,20世纪末,人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共识,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被扭曲的历史终于端正过来了。例如,英国出版的海洋地图集和世界探险史的著作中(如The Times Atlas 0f Oceans.1983.The Times Atlas and Encyclopedia of the Sea,1989)等都把郑和下西洋的光辉历史列于榜首,而哥伦布仅列于第三位或第四位。  相似文献   

4.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宋元时期拓展海疆、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及清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妈祖信俗从福建莆田的湄洲岛走向世界,以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是海洋文明的重要象征。妈祖信仰以湄洲为起点,不断向外延伸拓展,"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妈祖文化特征,也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直接、最便捷、最广泛的文化交流纽带。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整治基本农田1.2万公顷。整治废弃建设用地600公顷,增加耕地830公顷;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收益2亿元。盘活存量土地75公顷,占应盘活面积的36%。征收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105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服务观念,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转变创新。我们变“项目引导用地”为“引导项目用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力地保障了焦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加文·孟希斯(Gavin Menzies)将中国的海洋文明推向15世纪初,这个历史命题令世界震惊,"郑和航海图"就是证据之一。"郑和航海图"记录了郑和舰队巡航南海,远航印度洋国家的探索过程。该地图发现于明《武备志》240卷,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导航牵星图和针路图,充满了许多待解之谜。本文对郑和航海图中"更数"所代表的现代概念的距离和速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帆船航行"更数"的距离和速度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牵星图中的星座只能用来确定纬度坐标。将郑和航海图和现代地图做了实验对比,在进行大气折射校正后,郑和航海图的纬度坐标能够准确显示在现代Google地图中。在郑和航海图的许多航点上,我们可以在现代地图中准确找到带有明显中国特点的航海基地。  相似文献   

7.
清新一夏     
2005年的夏季将刮起一股“热带风情”,多款独特的首饰、配饰和装饰摆件,将轻松悠闲的热带风情表露无遗。这一风格的首饰设计富有特色。珊瑚色调的精致花卉图案,灵感来自热带动物;也有不少的项链、手链、指环和悬垂耳环,线条简约,揉合了海洋的各种蓝色;还有多串复合的设计,主要物料包括珍珠贝母圆片、贝壳和仿水晶石;珊瑚形状组件精巧细致。配以玫瑰金色和翠蓝色仿水晶珠子,可谓天衣无缝;用搪瓷制成的首饰套装,以特殊技术镶嵌仿水晶石,洋溢着装饰派艺术的优雅风格。  相似文献   

8.
郑和作为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颠峰。之后,西方海洋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中国海洋文化的衰弱,为近代中国历史定势埋下伏笔。15世纪前后,中西海洋文化的生存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使得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化前列的中国海洋文化,最后被西方海洋文化取代。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方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地方问题”是20世纪后期才产生的,问题的产生有其客观的,法律的依据,核心内容是中央与沿海地方合理的事权分工以及各沿海行政区之间的划界,解决“海洋地方问题”应坚持三条原则;海洋国家所有原则;兼顾各行为主体利益的原则;因地制宜,特事特办原则;中央政府海洋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处理以国家名义对外的各种海洋事务,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海洋事务,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制定,实施地方海洋工作规划和政策等,中央和地方主要责任海区的划分原则上地方管理的海域以12海里为标准,特殊区位灵活处理,沿海地方之间的海域,一是不划齐,联合开发,二是划域标准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灰色分析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关联和灰色预测的方法,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2000-2005年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认为,对海洋渔业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洋捕捞专业的劳动力,其次是海洋兼业劳动力,再次是海洋养殖和后勤专业的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对可持续渔业的发展要求不尽合理。通过分别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到2000-2005年从事海洋渔业的劳动力人数将达到291.9~343.8万人,海洋捕捞的劳动力人数为128.5~149.2万人,海洋养殖的劳动力人数为54.3~77.9万人,海洋后勤的劳动力人数为29.1~35.4万人,海洋兼业的劳动力人数为81.3~87.9万人。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技通报》2019,(5):F0003-F0003
姜涛,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科基地班,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学士学位, 2005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海洋与石油地质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甬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6,8(4):I0001-I000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主要行动方案领域之一。提出“要建立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体系,及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我国拥有约300万km2的海洋国土,海岸地形多样,景观优美(见图版Ⅱ)。因此,建设海洋强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系统认识、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科学院对此十分重视,并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组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最近,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致函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述彭院士,呼吁科技界共同予以支持。特此我编辑部将路院长的信函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日,尉氏县国土资源局在纪检、监查、审计、财政等部门的联合督察下,采取“五对照”的形式,针对1999年以来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情况,进行了严格自查。该局一是将用地申请与上级批复相对照;二是将发文登记薄与征(供)地档案相对照;三是将国土账目与财政账目相对照;四是将补偿协议与实际补偿相对照,五是对被征地村组和农民收到补偿情况进行回访。  相似文献   

14.
信息在线     
我国最大规模海洋调查工作全面展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日前已全面启动,专项的实施将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减灾防灾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专项包括近海海洋综合调查、近海海洋综合评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三项基本内容,是新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和摸清海洋“家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旨在初步查明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更新近海海洋环境、海洋灾害、海洋可再生资源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基本掌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和资源“家底”,以及海洋开发利用状况、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了解和掌握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海洋提供的支撑和保障条件,包括海洋可提供的承载能力、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基础状况、海洋可持续利用能力以及海洋为解决粮食、水资源、能源等问题可提供的潜力。从2004年到2009年实施的专项调查初步计划投入经费近20亿元,调查范围将涉及67.6万平方公里的我国内水、领海和部分领海毗连海域。  相似文献   

15.
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省各级海洋主管部门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根本宗旨,以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和载体,压实主体责任,统筹整合资源,以海洋灾害复核与整治、风暴潮重点防御区划定与管理、海洋综合减灾县(市、区)和综合减灾社区建设为主要抓手,在全省沿海系统全面实施了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为全面提升全社会海洋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保障浙江省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普及海洋地质科普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海洋地质环境生态意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地矿摄影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探秘海洋地质地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15年“海洋地质杯”摄影比赛》。此次大赛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自2015年10月10日发布公告至2016年1月31日截稿止,共收到参赛作品1264幅(组)。2016年2月3日,经专家评审,共有  相似文献   

17.
第1期 蓝色文明的曙光—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陈述彭(l) .地球科学与区域发展 坚持流域综合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胡振鹏(4) 论科学发展观统引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浙江地区 率先实现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冯拾松(9) 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刘德长(16) 中国山地垂直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一张百平,谭娅,武红智(20) 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分析········,·····……夔中羽(25) 。地球信息综合分…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2006,(1):48
2005年,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全年农用地转用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对新出现的“以租代征”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国土资源部及时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共同举办“国际海洋年”,是1993年由葡萄牙最初倡议、经联合国102个成员国讨论通过并发起的决议。联合国认识到海洋、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和海洋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于1994年12月在第49届大会上通过了这项决议,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其主题为:“海洋——人类共同的遗产”,以后每年的7月1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  相似文献   

20.
用灰色关联和灰色预测的方法,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2000~2005年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认为,对海洋渔业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洋捕捞专业的劳动力,其次是海洋兼业劳动力,再次是海洋养殖和后勤专业的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对可持续渔业的发展要求不尽合理。通过分别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到2000~2005年从事海洋渔业的劳动力人数将达到291.9~343.8万人,海洋捕捞的劳动力人数为128.5~149.2万人,海洋养殖的劳动力人数为54.3~77.9万人,海洋后勤的劳动力人数为29.1~35.4万人,海洋兼业的劳动力人数为81.3~87.9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