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铁和锰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海洋悬浮物中 :作为陆源矿物和生物残余组分 ,以被吸附形式存在于有机物质、粘土矿物、浮游生物碳酸盐介壳微粒上 ,并且以陆源和自生成因的独立氧化物、氢氧化物形式存在。众所周知 ,已经发现作为被沉积圈闭捕捉的“海洋雪”集合体组分的菌类细胞壁上的锰氧化物、氢氧化物薄膜。但是关于悬浮物中自生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矿物相暂时还知之甚少 ,而北极海悬浮物在这方面一般来说还没研究过。在本文中为填补这一空白我们首次作一尝试。1研究材料和方法在本文中介绍了两个区域悬浮物样品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巴伦…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洋多金属结核的金属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金属结核的金属物质来源对认识多金属结核的生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认为:大陆径流、洋底热液活动为深海多金属结核提供的金属物质可能是有限的,而玄武岩类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则可能是深海多金属结核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依据南黄海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南黄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作了深入的探讨。南黄海中、西部主要物质来源为黄河输送的物质,但该区域也不排除来自于黑潮系统所带来的远洋物质。南黄海南端北纬33°以南区域沉积物来源主要为长江源沉积物;南黄海东部沉积物明显受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影响,但南黄海东部泥质区地球化学表明长江物质在该区域也有一定贡献,也包含部分被海水侵蚀的朝鲜半岛沿岸基岩和海底基岩及黑潮物质。  相似文献   

4.
源与汇的关系是研究海陆相互作用和海平面变化及其沉积响应的钥匙.边缘海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双陆源体系.中国边缘海背靠中国大陆,来自陆地的陆源碎屑物质是主要的物质来源,岛弧侵蚀作用提供的岛源物质是另一个重要的物质来源,二者交替形成的沉积序列是弧后盆地的重要的沉积学特征.陆架沉积物的物源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发生互换.低位体系域和高位...  相似文献   

5.
北大西洋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千年尺度快速气候变化对研究未来气候突变具有重要意义。对取自挪威海北部ACR5-BB03岩心进行了沉积物粒度组成、AMS14 C测年、颜色反射率和高分辨率XRF地球化学元素无损扫描测试,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判别了不同来源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组成差异,并与末次盛冰期以来北大西洋海洋循环机制和气候变化对比分析,讨论了海洋环境变化对沉积物来源的影响和制约机制。结果显示,末次盛冰期以来挪威海北部沉积物组成经历了剧烈变化,可与北大西洋暖流、冰盖消融、温盐环流和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变化密切关联。21.5cal.kaBP之前沉积物粒度和化学组成特征与之后明显不同,陆源物质占优势,并以一种有序的层状膨胀性矿物层的出现为特征,表明此时海冰扩张带来的冰筏碎屑物质使得挪威海陆源物质输入增强和颗粒粗化;21.5~16.5cal.kaBP期间生源物质贡献增强,陆源物质含量减少,预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向北极入侵和挪威海水体的垂向交换增强;16.5~10cal.kaBP期间生源物质含量又出现了阶段性减少,陆源物质贡献增强,说明冰消期频繁变化的冰融水输入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对挪威海物质来源的影响;10cal.kaBP以来,生源组分迅速增加,且变化频率和幅度同时加剧,北大西洋暖流的强弱波动及其导致的温盐环流变化是挪威海物质来源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长江、黄河悬浮物质与山东尘暴物质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等离子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长江、黄河悬浮物和山东青岛、济南尘暴物质进行了矿物组成、粒度组成和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粒径<16 μm风尘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元素和中国黄河悬浮物非常接近,但与长江悬浮物则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沉降颗粒物中的糖类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放置于南海北部Honjo-MarkⅥ型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糖类组成分布的分析测定,研究了颗粒物有机物质的来源及控制因素及其与沉积记录的关系。结果表明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植物,其能量变化受由季风影响的浮游植物季节性的消长所控制。沉积物中糖类组分与颗粒物相比呈现陆源有机质特征,推测是由于北部陆架物质通过浊流或海底移动进入陆坡所致。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悬浮体特征及近底雾状层(雾浊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在太平洋12个测站分层采集了悬浮体水样及连续的水体温度、盐度、深度等数据.利用水体悬浮体含量在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大洋雾状层的特点,并讨论了水体中悬浮体颗粒物质的来源,对不同海洋环境中悬浮体分布进行了对比,发现大洋水体中悬浮体含量总体很小,一般不超过0.30mg/dm3,但在一定水层内悬浮体含量相对较高,形成雾状层.雾状层在大洋内广泛分布,一般以表层雾状层和近底雾状层形式存在.大洋水体中悬浮体颗粒物来源广泛.表层雾状层的形成主要受透光层内生物作用的影响,而底质沉积物的再悬浮是影响底部雾状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因受水体物理海洋环境和物质来源的影响,不同区域水体中悬浮体含量不同,雾状层的分布不同.海山顶部受水流及岩石基底影响雾状层分布不明显,海山底部与开辟区洋盆海域雾状层更普遍.开辟区东西区由于物源差异水体中悬浮体含量差别明显,靠近火山喷口的西区水体中悬浮体含量明显高于东区的.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的定量,半定量研究,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难题之一。本文是从沉积物不同成在组分的含量入手,研究冲绳海中段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国外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海洋生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十几年来,已从不同的海洋生物中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显示出诱人的研究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外从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