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阙晓铭  雷永昌  张向涛  邱欣卫 《地质学报》2022,96(11):3943-3954
珠江口盆地经历裂陷阶段向拗陷阶段的转变,同期沉积地层记录了该构造变革和沉积演化过程,为厘定断拗转换界面提供了可能。基于地震反射、沉积旋回特征,识别出陆丰南地区恩平组内部存在全区可追踪对比的构造沉积转换面——T72界面,也是区分上下恩平组界面。对陆丰13洼洼间隆钻井LFA开展上下恩平组碎屑锆石U- Pb 定年、重矿物组分、元素分析,提出恩平组T72界面上下地层物源体系发生转变。结合区域沉积充填特征,表明陆丰南地区T72界面为断- 拗转换界面。具体表现为:下恩平组沉积期湖盆继承文昌期裂陷盆地特征,湖盆水体较深,物源主要为盆地内部的中生代基底凸起,沉积层序明显受盆内低凸起控制,在盆内低凸起四周发育一系列近源的辫状河三角洲,井区主要接受来自惠陆低凸起物源;上恩平组沉积期间,湖盆进入断拗过渡期,湖盆扩大、水体变浅,盆内低凸起四周的断裂活动减弱,沉积层序逐渐向盆内低凸起超覆,盆外太古宙—古生代物源组分供给不断加强,近源的三角洲砂体逐渐向远源的浅水三角洲砂体转化,同时发育宽广的滨浅湖环境,原供给物源的惠陆低凸起为水体淹没,井区接受了北部隆起外的物源。  相似文献   

2.
孙希家  华晓莉  王军  姚城  张捷 《沉积学报》2020,38(3):580-588
为探讨断陷盆地陡坡带近源扇体的发育规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在"源-汇"理论指导下对秦皇岛A构造近源扇体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石臼坨凸起的中生界火山岩潜山为秦皇岛A构造提供充足的沉积碎屑。提出"隐性古沟谷"概念,解决了物源区无古沟谷输砂的问题。在构造重新落实的基础上,结合古断距恢复和古地貌恢复识别出了平行断裂型古转换带。发育在坡折带上的古转换带可以作为古水系进入盆地的入口,从而确定陡坡带近源扇体的发育位置。在物源分析、注水口识别、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建立了隐性古沟谷-平行断裂型古转换带控砂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利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属性优化技术,精细刻画了近源扇体的平面形态。已钻井QHDA1井打在了秦皇岛A构造"二台阶"上的扇缘部位,未钻遇扇体的根部,故而储层不发育。研究区有利勘探区带位于构造"一台阶"的扇根部位。  相似文献   

3.
对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沉积时期,北部斜坡带的花庄、富民 北部和永安地区沉积物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沉积物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南部陡坡带 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周庄地区沉积物来自东部物源区。戴一段沉积物母岩岩性以中-低级变质岩为主,中酸 性火山岩的分布较基性火山岩要广,深成岩较少或没有。根据岩心观察、录测井资料分析,及研究区物源体系 特征,认为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凹陷北部斜坡带 地形坡度较缓,来自柘垛低凸起和菱塘桥低凸起方向的沉积物呈点物源形式沿水下河道在缓坡带形成三角洲沉 积,物源供给量的差异导致三角洲朵体大小不同;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高差较大,在湖岸临近高地发育多条水 下河道,沉积物被剥蚀后呈多物源形式就近入湖沉积,加之母岩类型差异,在湖盆陡坡带形成近岸水下扇、扇 三角洲沉积体;凹陷西南部因汉留断层的存在造成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高差,使原沉积的三角洲前缘沉积 物发生滑塌,并以线状物源形式在较深水处形成滑塌浊积扇;凹陷中部和砂岩及砂砾岩沉积体的侧翼和远端受 构造活动影响较小,物源供给不充分,发育湖泊相沉积。  相似文献   

4.
埕北低凸起及围区发育完整的“源-汇”系统。在“源-汇”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录井、测井、取心、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在精细刻画埕北低凸起及围区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源-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 古近纪,埕北低凸起基岩类型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源区内共发育9个有效物源区;埕北低凸起共识别出15条古沟谷型和2条断槽型输砂通道,其中古沟谷型输砂通道可细分为U型、V型及W型;埕北低凸起及围区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扇三角洲平面上呈朵状展布,各扇体之间不连通,而缓坡带除局部构造早期发育扇三角洲外,整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等沉积,平面分布范围广,呈连片叠合分布;“源-汇”系统各要素定量分析表明,汇区沉积体面积及形态与有效物源区面积、沟谷的长、宽、宽深比等参数密切相关;从“源-汇”耦合模式分析认为,有效物源区面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输砂通道控制沉积体系的优势展布方向及形态。  相似文献   

5.
辽西低凸起北段源-汇系统精细描述与油气勘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西低凸起北段现存物源区范围小,长期被认为供源能力不足缺乏优质储层而成为勘探"禁区".为理清辽西低凸起北段物源面貌及沉积储层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古物源区面貌、古沟谷与坡折体系等源-汇要素精细描述,预测了富砂沉积体平面分布,并探讨了砂体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自南向北发育多个孤立的"链状岛"状隐性物源区,并发育半充填型和侵蚀型两类古沟谷及8种坡折带组合类型,多个近源沉积体环物源分布.源-汇耦合关系决定了砂体的富集程度,其中物源区大小及持续发育时间是影响砂体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断裂活动及坡折带类型进一步决定了不同位置砂体富集程度的差异性.上述新认识指导发现了锦州25-1、锦州20-2北两个油气田.   相似文献   

6.
李跃  蒙启安  李军辉  王琦  邹越  娄洪 《沉积学报》2018,36(4):756-767
精细刻画古物源环境对恢复沉积体系、寻找优势砂岩发育带和预测勘探目标区等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古地貌、地震属性、重矿物以及砂地比等方面的资料,由不同角度、分不同层次对贝尔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刻画。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四周的斜坡带以及盆内的低凸起,由盆地四周向中心汇聚,其中南一段与南二段沉积时期的主要物源方向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在贝尔凹陷南屯组共识别出9大物源体系,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环境,并根据物源区的发育位置、构造样式及构造活动的差异等,将研究区物源分为陡坡断坡型、陡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反向断阶型、箕状洼槽型和双断长轴入湖型等6种类型。总之,物源与坡折、沟谷所组成的耦合系统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和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埕北低凸起及围区发育完整的"源-汇"系统。在"源-汇"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录井、测井、取心、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在精细刻画埕北低凸起及围区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源-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古近纪,埕北低凸起基岩类型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源区内共发育9个有效物源区;埕北低凸起共识别出15条古沟谷型和2条断槽型输砂通道,其中古沟谷型输砂通道可细分为U型、V型及W型;埕北低凸起及围区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扇三角洲平面上呈朵状展布,各扇体之间不连通,而缓坡带除局部构造早期发育扇三角洲外,整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等沉积,平面分布范围广,呈连片叠合分布;"源-汇"系统各要素定量分析表明,汇区沉积体面积及形态与有效物源区面积、沟谷的长、宽、宽深比等参数密切相关;从"源-汇"耦合模式分析认为,有效物源区面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输砂通道控制沉积体系的优势展布方向及形态。  相似文献   

8.
石文龙  杨海风  杜晓峰  高雁飞  刘睿  涂翔 《地球科学》2022,47(11):4075-4092
通过Global Mapper和ArcGIS软件对内蒙古Jargalant Nuruu与Turgen-Kharkhiraa山系的现代水系及渤海湾盆地埕北低凸起与渤南低凸起的古水系进行拾取,结合边界条件、断裂样式和母岩岩性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水系在三要素约束下的组合样式多样:边界条件影响水系汇聚程度,陡坡带水系汇聚程度低,缓坡带水系汇聚程度高;断裂样式影响水系走向,边界断裂与水系走向垂直相交,斜交断裂与水系同向发育;火成岩地层水系样式多样,碳酸盐岩地层水系以亚平行状为主,变质岩地层水系以树枝状为主,整体发育单支平行状水系、羽状水系、梳状水系、亚平行状水系和树枝状水系五种水系样式.结合现代源汇与渤海湾盆地古源汇系统的不同水系样式对应沉积体差异性指出,(1)缓坡/稳定斜坡?边界断裂?火成岩/变质岩物源体系下形成第一级次水系?树枝状水系,沉积体以坡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为主,砂体范围大,相对独立,富砂型;(2)缓坡/稳定斜坡?平行断裂?碳酸盐岩/火成岩物源体系下形成最次级水系?亚平行状水系,沉积体以洪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为主,扇体范围小,相对独立,富泥型.通过古今类比、校验,准确拾取源区水系分布与发育特征,可有效指导地下沉积区优质沉积体预测,对源汇系统要素耦合具重要推进作用,切实服务地下规模性储集体勘探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为湖盆缓坡多物源、复杂沉积体系沉积,其沉积体系认识争议很大,时空演化难以刻画.准确刻画其沉积体系类型、演化规律和砂体分布特征,是精细刻画单砂体及内部构型等储层的基石,对后期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岩心、测井、测试分析及地震资料,充分利用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其沉积体系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研究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将沙湾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湖6种沉积体系类型,并确定沉积体系边界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多物源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及砂体分布模式.辫状河道、心滩、点坝复合体及冲积扇砂体均钻遇较好油气显示,为重要储集体.此次研究丰富了地震沉积学在湖盆缓坡多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碎屑颗粒类型与含量、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等方法,对东营凹陷滨南—利津地区沙四上亚段砂体物源进行系统分析。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该地区存在两大物源体系:来自陈家庄凸起的利津物源体系和来自滨县凸起的滨南物源体系。滨南物源体系碎屑沉积物以石英含量高、变质岩岩屑含量高的砂岩为主,且碎屑颗粒粒度细;利津物源体系以石英含量低、沉积岩岩屑含量高的砾岩、含砾砂岩、砂岩为主,碎屑颗粒粒度粗。由于物源母岩性质的差异及古地貌特征和构造演化特征不同,两个物源体系发育不同的砂体类型,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滨南物源体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等砂体,利津物源体系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等砂体。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旅大16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含油层系。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在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利用古地貌研究、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振幅属性切片分析,明确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东三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沉积期,辽西低凸起大面积暴露遭受剥蚀,为研究区提供碎屑沉积物,发育近源的扇三角洲及重力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砂体以灰色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河床滞留沉积、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十分发育;高位体系域时期,辽西低凸起被淹没,供源能力减弱,研究区发育较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伴生重力流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见块状构造和楔状交错层理。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滑塌湖底扇及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观察可见细砂岩中发育滑塌变形构造,及漂浮状的砾石和泥岩撕裂屑。研究区沉积演化过程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且断裂体系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断裂坡折前方。显然,明确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早中新世东部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白云凹陷东部钻井、岩芯和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及钻井岩芯分析,证实了白云凹陷在23.8~21 Ma之间除存在北部物源外还存在来自东沙隆起的东部物源体系,从而扩大了白云凹陷深水碎屑岩沉积研究领域。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东部沉积体系沉积及演化模式:该体系在低位域形成海底扇沉积;水进域形成碳酸盐岩和硅质碎屑岩混合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其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控制。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是目前中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主力含油层系。综合研究区沉积背景,以三维地震资料、岩心及测井资料为依托,结合地震沉积学研究,开展了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沉积期,发育以莱北低凸起、垦东凸起及潜在物源区潍北低凸起供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前缘砂体以粉—细砂岩为主,分选性中等较好。牵引流性质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多见生物扰动构造,反映三角洲前缘动荡的水体环境。顺物源方向发育斜交前积反射地震相,垂直物源方向识别出多期丘状反射地震相。综合古地貌、沉积特征及振幅属性切片,明确研究区沙三上亚段以北部物源莱北低凸起供源为主导,沉积中块及沉积东块为主体沉积区,莱北低凸起供源的三角洲呈后退趋势,其展布面积大(95~130 km2)。沉积西块及东块为多物源供给区,来自垦东凸起的三角洲前缘沉积逐渐萎缩,来自潍北低凸起的三角洲区前缘沉积逐渐向湖盆中央推进。上述沉积展布及演化规律为进一步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沉积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辽西凹陷位于辽东湾地区西部,是一箕状凹陷,辽西凹陷中南部总体勘探程度偏低。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横向上隆、坳地形分异明显,存在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凹间孤岛,呈链状分布(简称“凹间链状岛”),该岛将辽西凹陷中南部分为东西两次凹,岛两侧沉积相差异明显,轴向上构造格架比横向上复杂,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割。在构造格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在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识别出六个层序界面和五个层序,并详细阐述了每个层序界面的成因、地震特征、测井响应特征以及每个层序的体系域与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在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本区不同层序沉积相古地理,发现各个时期的古地理均呈有规律的分布,即凹陷西部为冲洪积相、辫状河相、三角洲平原相;向东为三角洲前缘和湖相。辽西凹陷中南部沉积相古地理演化受控于层序界面的转换、走滑构造、古地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四个因素对湖盆沉积作用的制约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制约的综合效应,不同演化阶段控制因素有主、次之别,其中古气候周期性变化决定湖扩与湖缩,构造是控制充填物有效可容空间的关键,沉积基准面和侵蚀基准面以及湖水面不仅决定碎屑物供给率,也是湖盆沉积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Es3L)作为重要储集层段,勘探潜力巨大,精细刻画三合村洼陷沙三下亚 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重要意义。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并精细刻画西南部与南部 物源通道(I~VI号),运用岩心、岩屑组成特征明确沉积区沉积相类型及原始物质成分,通过地震属性与地层切片精细描绘 沉积区内“源-汇”配置及时空演化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三合村洼陷古物源体系进行综合刻画。结果表明,洼 陷西南部斜坡区(约3°)物源来自陈家庄凸起西段(I、II号沟槽输导),相对富砾,以碳酸盐岩岩屑为主;南部坡折区 (约8°)物源来自于陈家庄凸起东段(III~VI号沟谷输导),相对富砂,发育单晶石英或多晶石英颗粒。平面上,沉积区扇 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与物源通道的宽深比及延伸距离呈正相关,垂向上,低位体系域(LST)形成扇体规模远大于高位体 系域(HST)扇体,且交汇区物源体系由南部向西南部迁移转化。  相似文献   

16.
综合岩石薄片、岩心观察、各类测井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准 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东斜坡带佳木河组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该区的火山岩岩性岩相识别模板及分布规律。采用不同曲线交会图对火山岩大类进行识 别,采用FMI成像测井“结构特征+构造特征”模板识别成分相近的火山岩亚类,共识别出3大类8种火山岩岩性,结合地震相特征,识别出4种火山岩岩相。研究区北部以爆发相火山角砾岩为主,在JIN215 、JIN218井及其以北地区存在多个复杂叠置的火山机构;南部则以喷溢相的熔结角砾岩和中性熔岩为主,局部发育火山沉积相。在此基础上,结合试油资料及裂缝预测分析,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受到岩 性岩相、构造裂缝和风化淋滤作用的共同控制,靠近佳木河组顶部风化淋滤带裂缝发育区的爆发相火山角砾岩是最为有利的储集层类型。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沉积相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古近系流沙港组沉积时期是海南岛福山凹陷的主要成盆期,沉陷幅度较大,地势较陡,由此导致流沙港组深水湖泊沉积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当发育。通过对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分别对流沙港组3个岩性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单井沉积相和平面沉积相分析表明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并可进一步划分出7种亚相和13种微相。流三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仅在研究区北部为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分布区。流二段沉积时期是福山凹陷最大湖侵期,深水湖泊相最为发育,研究区北半部几乎全为深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分布区。流二段沉积之后,凹陷周缘发生较大范围隆升,因此,流一段沉积时期的沉积范围比流二段沉积时期小得多,但其沉积相展布格局与流二段沉积时期仍比较相似。通过对ZTR指数(代表锆石、金红石、电气石三种重矿物在透明重矿物中所占的比例)等值线图、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展布格局等分析认为,流沙港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南方的海南隆起,东、西方向还存在2个次要物源。  相似文献   

18.
邓孝亮  张迎朝  陆江  甘军  詹冶萍  刘凯 《沉积学报》2020,38(6):1313-1326
文昌凹陷珠海组是重要的含油层系,但目前缺乏对文昌B凹陷北坡珠海组沉积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制约了该地区进一步勘探。以钻测井、岩芯、分析化验以及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文昌B凹陷北坡珠海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地震相识别、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分析。综合研究表明,珠海组发育三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广泛发育潮汐复合层理、双向水流的羽状交错层理以及强烈的生物扰动和虫孔等构造,为典型潮坪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沉积;在三个地震层序中识别出7种典型地震相并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响应关系,以对沉积相展布进行研究;早渐新世末,海水开始侵入盆地,由于神狐隆起的障蔽作用,其沉积主要受潮汐作用控制,伴随海侵的进行,沉积了珠海组厚层的潮坪沉积,此后海侵进一步加剧,障壁逐渐消失,波浪作用增强,逐渐过渡到新近系正常滨浅海沉积;各层序高位体系域的潮下带和潮间带砂坪沉积与其上泥坪沉积和海侵浅海泥沉积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其中潮汐水道和水下沙坝楔形沉积体为砂体较厚、分选好的优质储层,也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地震相和测井相模式,以及大量岩矿、粒度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的物源方向、沉积体系、构造岩相带及含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具有东、西两大物源区、五大水系控制着十一个砂体的平面展布,最终,划分了扇三角洲等五种沉积体系,总结出具平台型陡坡扇三角洲等六种构造岩相带,并着重对有别于典型单断箕状凹陷的三种构造岩相带的含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丽水36-1构造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丽水西次凹的中东部,该凹陷属新生代断陷型盆地,呈北东向展布,上古新统灵峰组和明月峰组是主要目的层段。根据该构造已钻3口井进行系统沉积学和测井相研究,上古新统物源主要来自凹陷西部的闽浙隆起带和中部的灵峰凸起带,可能还有北部的雁荡凸起带。不同的物源区通过断层的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等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在凹陷下陷兴盛和海平面快速上升期,灵峰凸起带物源经过边缘大断层在其西侧形成扇三角洲,进一步向凹陷中心推进形成深水浊积扇和浅海沉积;闽浙隆起带物源可能沿着不同的入口在凹陷西斜坡形成扇三角洲,它们也可进一步向凹陷深处推进形成深水浊积扇体。根据油气聚集规律和物源分析,形成于凹陷深水区的浊积扇沉积和斜坡带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