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塞洛(Berthelot,1872)首次报道了一种微量组分在两种处于平衡的共存相之间进行有规律分配的事实,并初步讨论了控制微量组分在共存相间分配的基本法则.后于1891年涅恩斯特(Nernst)对柏塞洛提出的法则进行了严密理论论证,从此就形成了现代物理化学中常常提到的涅恩斯特分配定律(Nernst distribution 1aw).工业上和实验室从溶液中提取溶解物质,从稀有元素矿物中提取稀有元素,从废原子核燃料中分离铀的分解产物等提取或提纯过程,都是以涅恩斯特分配定律为基础的.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就开始注意引用涅恩斯特分配定律来处理由水溶液中结晶出盐类矿物时,微量元素在水溶液与矿物结晶体  相似文献   

2.
电磁液体分离法的常用介质氯化锰、硝酸锰溶液,对矿物有一定的污染和溶解作用。通过对黄铁矿、方铅矿的分离实验、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和计算,获得了矿物中微量元素被介质污染、溶解的程度,以及矿物的最佳清洗次数、分选粒度的定量概念。这对岩矿和地化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共生矿物对中微量元素作为地质温度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估计某种地质作用中矿物、岩石的形成温度,是地质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着重介绍利用微量元素在共生矿物对中的分配估计地质温度的方法. 基本原理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一种溶质在达到平衡的各相之间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往往是在某一相中含量高些,而在另一相中含量低些,但是,它在两相中含量的比值却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十分重视的课题。化学元素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原料,而且在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疾病、死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微量元素。何谓微量元素?微量是相对于宏量而言。地学中,以地球为背景,把微量元素定义为岩石圈内含量极少(<0.1%)的那一类分散的元素,一般既不能独立形成某种矿物相,也不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氧化碳封存的水镁石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辰  赵良  高雄  季峻峰  陈骏 《第四纪研究》2011,31(3):438-446
缓慢的矿物溶解速率以及溶解介质难以回收一直是影响CO>.2>矿物封存发展的两个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可循环的氯化铵溶液作为中间媒介的CO<,2>矿物封存工艺.在此基础上,选取水镁石作为富镁硅酸盐矿物的代表,系统地研究了水镁石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流一固两相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该溶解反应符合Avrami经验模型.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6.
蒸发岩中所见的盐溶液不仅赋存于石盐、钾石盐和光卤石的流体包裹体(直径从1~100μm不等)之中,而且也蕴藏于它们的裂隙与洞穴中。这些溶液的成分最好用四元和五元体系图来表示。从个别流体包裹体中提取的溶液,Na,K,Mg,Cl和SO4为主要成分,Br和Li为常见的微量元素。用离子色谱法对这些成分可以进行定量测定。对Gorleben盐丘(德国下萨克森州)莱伊(Leine)组岩盐的6个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其中溶液的化学特点是,MgCl2含量高甚至饱和。这些溶液是蔡希斯坦盆地中正常海水氯化物矿物再溶解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矿物铁同位素测试的选择性溶解方法包括稀盐酸溶解法和稀醋酸溶解法,已应用于一般地质样品。但是对于白云鄂博矿床这类矿物组成复杂的特殊样品。本文在常温下对白云石、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钠闪石和黑云母等白云鄂博矿床中常见的含铁矿物进行稀盐酸(0.5~1 mol/L 盐酸)溶解条件实验。结果显示,稀盐酸在短时间内(约3 h)能够有效地溶解碳酸盐矿物中的铁,而铁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矿物的铁溶解率基本都<1%。实验选取典型的白云鄂博矿床赋矿白云岩,对比了稀盐酸溶解法、稀醋酸溶解法与分离白云石单矿物进行全部溶解所获得的铁同位素组成:赋矿白云岩E-16的δ56Fe值分别为-0.69‰、-0.62‰、-0.69‰;赋矿白云岩E-26的δ56Fe值分别为-0.19‰、-0.18‰、-0.12‰,三种方法在误差(不确定度)范围内结果一致。此外,稀醋酸对碳酸盐的部分溶解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铁同位素分馏现象,表明稀盐酸溶解法和稀醋酸溶解法都能用于提取白云鄂博矿床样品碳酸盐矿物的铁同位素信息。本研究对于碳酸盐矿物的选择性提取技术在地质上的应用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球内部地壳乃至上地幔中,流体在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地球内部不同深度发生着矿物和岩石熔融、溶解作用等,以及在金属成矿过程中元素的活化、迁移和沉淀作用。因此,矿物在溶液中的溶解与沉淀对于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高温高压下矿物在水中或者其它自然界常见溶液中的溶解性质则是研究成岩成矿作用最  相似文献   

9.
泥灰岩中自生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酸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是沉积环境示踪的理想参数,但由于自生沉积碳酸盐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远低于陆源黏土等其他矿物,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少量陆源黏土矿物的溶解,将影响沉积环境的示踪。因此,如何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避免陆源黏土矿物中稀土元素的释放,从而获得海洋环境自生沉淀形成的碳酸盐矿物中的元素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应用地层中常见的同一泥灰岩样品,分别用5%醋酸、5%盐酸、2%和5%硝酸浸取,采用0.5 h、1 h、2 h、3 h、6 h和24 h的反应时间,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酸不溶残渣矿物组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酸可溶相溶液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酸可溶相溶液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所有酸溶均可完全溶解泥灰岩中的方解石矿物,并有少量黏土发生溶解,导致稀土总量和Ce/Ce*增高,但对Eu/Eu*、LaN/YbN和Gd/Gd*等参数没有影响。泥灰岩中自生方解石的稀土元素理想溶样条件是5%醋酸反应1 h以内,溶液的ICP-MS分析结果适用于示踪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大多数硫化物矿物都有良好的导电性,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当具有不同电极电位的矿物在溶液中接触在一起,就会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其中电极电位低的矿物作为原电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溶解会加剧,而电极电位高的矿物作为原电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其溶解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在幔源矿物与热液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是造成地幔不均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元素的分异和板块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热液的组成、矿物的结构、温度、压力以及氧逸度都与分配系数密切相关。不同微量元素在相同矿物或热液中的分配系数存在差别,而相同的元素在不同矿物中的分配系数也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这是研究微量元素分异和不同地幔端员形成的理论基础。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热液的组成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热液组成的影响逐渐减弱,而矿物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逐渐增大。由于分配系数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因此在考虑地球深部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分异时需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2.
对松多榴辉岩中单矿物进行的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主要富集中、重稀土元素和Y,同时具有高丰度的Sc、V、Cr和Co等元素;绿辉石中的微量元素以中稀土元素、Sr、Sc、V、Cr、Co、Ni和Ti为主,含有一定量的Zr、Hf等。石榴石、绿辉石、角闪石和绿帘石中均显示轻稀土元素亏损的特点,表明在退变质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富轻稀土元素的外来流体交代作用,因而其微量元素矿物地球化学的某些特点不同于苏鲁地区的榴辉岩。石榴石变斑晶中某些元素(如Ti、Zr)的分带性暗示了榴辉岩在紧随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发生了降压增温过程。榴辉岩主要变质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分配显然受到矿物主量元素的分配所控制,如MgO在石榴石和绿辉石之间的分配对Ni、Co、Ti分配的控制以及CaO的分配对Sr、Y、REE分配的控制等。退变质过程中矿物的形成或分解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矿物间微量元素的重新分配。由绿辉石退变质而形成的角闪石,较之原先的绿辉石,其微量元素配分曲线总体特征会发生变化,但元素总体丰度相近,某些元素特点相似,又反映了绿辉石和角闪石之间的成生联系。金红石是Ti、Nb、Ta、Zr、Hf的主要赋存矿物,而与之共生的绿帘石所表现出来的高场强元素的亏损特征表明了金红石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重点分析在高温压的循环流动系统内,矿物溶解作用的化学动力学方面新实验结果。样品袋由金属网做成,内装矿物颗粒,悬在反应釜内。液体泵驱动水(或NaCl溶液)经过样袋与矿物发生反应,然后再经管道流出来。连续输入水,连续对输出溶液取样,并分析反应产物。流动系统可以近似地理理解为一个CSTR反应器——连续搅拌筒反应器。流动体系近似地划分为三部分:流体经过金属网部分——近似是一个柱塞流系统;但其上其下可近似于CSTR反应器,即平均停顿时间,近似看作空间时间。  相似文献   

14.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研究发现,有机酸之所以能提高石英的溶蚀速率和长石的溶解度,主要是由于在矿物的表面及溶液中形成络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矿物表面反应的活化能及溶液中硅、铝离子浓度的结果。有机酸与粘土矿物的吸附或催化反应可抑制长石等其他矿物的溶解。有机酸与CO2一起共同控制着体系中碳酸盐的溶解或沉淀。  相似文献   

15.
内蒙产钶钽铁铀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钶钽铁铀矿是一种单独矿物,不是钶铁矿和黑稀金矿或钶钇矿的混合物。其化学组成与钶铁矿类似,为一种偏铌钽酸盐,惟其中有大部分的 U~(4+)置换了钶铁矿中的 Mn~(2+)和 Fe~(2+),可以用{Fe,Mn,(UO)}(Nb,Ta)_2O_6的化学式来表示。2.一般含铀的铌钽酸盐矿物中,都含有相当量的稀土类元素,而含稀土类元素很少的矿物只有三种,钶钽铁铀矿是其中的一种。这三种矿物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之下才能生成,即当岩浆残液中 Nb,Ta 及 U 的含量很高而稀土类元素含量相当低的情况下才能生成。所以这三种矿物比较是很少见的。3.钶钽铁铀矿产于白云母型和两云母型的花岗伟晶岩中,与绿生石、金绿宝石、独居石、柘榴石及黑色电气石等矿物共生。其光泽介于钶铁矿和钶钇矿之间,可以溶解于磷酸,溶液呈淡绿色。根据这些性质可以与钶铁矿区别。在黑云母型的伟晶岩中很少可能发现这种矿物。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矿物、矿石、岩石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丰度、分配和比值等,与温度、压力有简单的热力学关系,与其它成岩成矿的环境变量有密切的相关性,因而可以作为各种成岩成矿作用的灵敏的地球化学指示剂. 众所周知,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是综合性的,微量元素用作各种成因条件的指示剂也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阐述微量元素作为地质温度计的可能性和应用问题. 由于温度对成岩成矿作用所起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9件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主要矿物石榴子石和绿辉石进行的激光熔样-等离子质谱(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榴辉岩可由石榴子石稀土元素特征分为两类(Group 1和Group 2)Group 1的石榴子石具有一般石榴子石的贫轻稀土、富重稀土的平滑型配分模式,Group 2的石榴子石则表现出独特的高正Eu异常和平坦型重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可以认为Group 2的原岩属于堆晶辉长岩,而Group 1更可能是正常的玄武岩.矿物颗粒和两种主矿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所研究的榴辉岩达到了矿物规模上的微量元素分配平衡.  相似文献   

18.
蚯蚓肠道内小分子有机酸与摄入的土壤矿物相互作用,加速矿物溶解。摄入的土壤在蚯蚓肠道内平均停留时间约为12 h,不足以使土壤矿物产生显著的溶解特征,因此这一过程难以在蚯蚓体内进行评估。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控制pH值和有机酸浓度,模拟蚯蚓肠道中有机酸对土壤中常见矿物的溶解反应,探讨了方解石和钾长石在蚯蚓肠道环境中的初始溶解动力学。研究发现,矿物在混合有机酸中的溶解速率比在纯水中高一个数量级,说明有机配体和质子促进了矿物溶解。溶解速率及粒度分析表明,方解石(CaCO3)溶解速率不受溶解过程中粒度变化的影响,而钾长石(KAlSi3O8)粒度在溶解期间未出现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初始速率法模拟了钾长石的初始溶解动力学,计算得出的溶解速率表明钾长石在溶解初期主要为表面K~+的释放。使用缩核模型(shrink core model)和Hixson-Crowell模型对方解石溶解过程进行动力学解析,发现方解石的溶解主要受溶液中反应物内扩散的速率影响。这定量描述了两种矿物在有机酸溶液和纯水中的溶解差异。现有研究表明,有机配体和质子协同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描述一种利用LA-ICP-MS准确测定含水硅酸盐矿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外标、无内标分析方法.总结出该方法基于矿物化学计量式计算含水硅酸盐矿物中挥发分的相对含量,再将全部分析元素归一化到总金属氧化物含量(100%减含水量)的原理,利用多种天然成分的岩石标准玻璃(如MPI-DING玻璃和USGS玻璃)作为外标进行校正计算.利用该方法对角闪石、绿帘石、电气石和透闪石等含水硅酸盐矿物进行了分析,并与利用电子探针和微钻(直径300 μm)取样溶液-ICP-MS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组成均一的主量元素的分析结果与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一致,相对偏差集中在5%以内.除了那些分布异常不均一的元素(在300 μm尺度上),对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与溶液-ICP-MS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相对偏差大部分集中在10%以内.研究结论为采用归一化校正策略,选择MPI-DING和USGS玻璃作为外标,利用LA-ICP-MS微区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含水硅酸盐矿物中的主、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年来不同成因锆石(岩浆锆石、变质锆石和热液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方面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能够反映主岩的成分演化,共生分离结晶相,混合以及熔融源区性质等诸多信息.对于岩浆锆石,其微量元素组成随岩浆分异演化系统地变化,从超镁铁质岩到花岗质岩,锆石微量元素含量总体上增长.幔源岩浆锆石微量元素含量低,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弱的Eu负异常或没有异常,重稀土部分相对平缓,而壳源岩浆锆石微量元素含量较幔源锆石高,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强烈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岩体中单一颗粒岩浆锆石和颗粒之间微量元素组成的变化也可以反映结晶出锆石的岩浆组成的演化.对于变质锆石,在进变质、退变质以及热峰条件等宽泛的温压条件下,通过原岩锆石的固态重结晶、溶解再结晶、含Zr矿物变质反应释放Zr进而成核结晶等机制形成,其内部生长结构复杂,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反映生长机制、共生矿物和形成环境等信息.热液锆石形成有类似岩浆锆石的生长环带,流体包裹体、热液矿物包裹体的存在可以指示锆石确切的热液成因.热液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能够反映不同的热液矿物组合以及流体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