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令人厌恶的海洋垃圾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6亿吨.它们散布在地球各处,但被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走之后,会最终悄无声息地流进海洋.如此多的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洋中聚集,在于被环流环绕在中央.就像你顺时针转动手中装有茶水的杯子,随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一样.  相似文献   

2.
岩雪松 《海洋世界》2019,(1):104-107
一个来自荷兰大学学生的发明,一个长达600米的海洋垃圾收集器,将会在来年对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进行收集,它能够起作用吗?太平洋上存在着很多塑料垃圾,人们对垃圾的清除尝试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3.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4.
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日益恶化对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众既是海洋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海洋垃圾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更可以成为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的参与者。文章阐述公众参与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状况、提升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降低政府治理南海区海洋垃圾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必要性,分析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存在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意识薄弱、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方式不足、知情权和参与权未得到充分保障、海洋环保NGO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借鉴日本濑户内海、美国墨西哥湾、厦门五缘湾等国内外区域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实践经验,提出培育参与意识和技能、开发新兴参与方式、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发展海洋环保NGO等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塑料垃圾已成为目前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陆地上被称为“杀羊不出血的软刀子”,在海洋中被叫做捕杀哺乳类动物的“恶魔”。大量事实证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是当今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986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了专门讨论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的首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大量的塑料制品。但由于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其长久存在于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多达数百万吨。这些塑料垃圾大部分来自陆地,主要通过河流、废水、降雨径流和洪水进入海洋。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7.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但由于人类复杂的生产活动,大量的垃圾正有意或无意的被投放入海洋环境中,这将导致全球范围内近岸污染,包括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锐减等问题。本研究以天津高沙岭、上海南汇嘴和深圳大铲湾三地的海滩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三个海滩垃圾的种类、时空特征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中国近海不同海滩的海滩垃圾分布特征,为我国海洋垃圾监测和调查、监督和管理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结果显示,海滩垃圾不同种类间数量差异较大,三年间垃圾数量大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不同的海滩,垃圾数量和种类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协调机制、日常监测、预测预报、风险评估、国际合作、宣传教育方面总结和分析了厦门市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与管理实践和经验,针对国内当前在海洋垃圾防治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厦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立法建设、关注源头控制、开展日常监测和预报、建立评价体系、拓展合作交流、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建议,为我国其他沿海地方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赛睿 《海洋世界》2021,(1):56-61
塑料作为成本低、使用便利、加工制造方便、质量轻、用途广的材料,曾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成功的材料之一”。但也正因为这些优势,塑料在人类生活中的需求和产量惊人地庞大,大多数塑料还是作为使用寿命极短的一次性用品。使用量巨大且被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慢慢成为了人类难以处理的环境问题。目前,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值得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海洋垃圾污染也同样严重,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塑料垃圾进入海中难以降解,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开展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行动,文章在明确海洋塑料垃圾研究历程、特征以及总结颁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专门法律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存在的法律困境,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具有数量多、来源广、危害大等特征;目前我国存在缺乏专门针对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相关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国际治理体系不尽完善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为顺利开展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行动提供法律保障,应出台专门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设立调解委员会,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污染者负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经营者责任制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优化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1.
海洋垃圾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话题,尤其是塑料垃圾对于海洋环境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我国目前还缺少海洋塑料垃圾的统一管理机制,对海洋塑料垃圾的防治还未有专门的战略规划,使得目前的污染防治成效不甚乐观,因此,整合 各部门力量和资源,对海洋塑料垃圾防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是关键。本文在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海洋塑料垃圾政策搜集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入海塑料垃圾的处理、海洋中已有垃圾的处置三方面与我国进行了对比,并从海洋塑料垃圾的法律体系、行动计划、全过程管控、监测防治技术、宣传教育手段和全球治理等方面为我国加强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洋垃圾包括海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本文对2011年在东中国海(ECS)实施的海洋垃圾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漂浮大/特大块垃圾密度为11个/km~2,漂浮中小块垃圾密度为1045个/km~2,漂浮垃圾以塑料类(45%)为主,木制品和聚苯乙烯塑料类各占22%。海滩垃圾密度为31001个/km~2,塑料类占49%,木制品类占17%。海底垃圾密度为0.03个/km~2。87%的漂浮大块/特大块垃圾、100%的漂浮中小块垃圾、95%的海滩垃圾、100%的海底垃圾是因为人类的陆地活动产生,随后进入海洋的。ECS海洋垃圾密度远高于文献记载的全球其他地区的海洋垃圾密度。  相似文献   

13.
为厘清当前海洋垃圾研究现状和热点,本文以1987—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2884篇海洋垃圾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海洋垃圾发展阶段、科研力量和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全球海洋垃圾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欧美等发达国家科研力量较强,但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愈加重视海洋垃圾研究;(3)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海洋垃圾来源、分布及治理研究;海洋微塑料分布特征研究和生物效应研究。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勾勒出我国海洋垃圾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型海洋污染物,海洋塑料垃圾入海通量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源汇过程、迁移途径、输运过程等尚未完全清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工业高速发展的厦门湾为研究对象,考虑潮流、入海径流、风等因素的影响,基于MIKE3软件的生物仿真模拟技术(Agent Based Modelling),模拟研究了漂浮及悬浮塑料垃圾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并提出经验公式对沉积塑料垃圾的通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漂浮塑料垃圾在不利风、常风向和最大风的作用下集中堆积于岸线处。而悬浮塑料垃圾由海面向下呈现指数式下降的分布特征,且其水平迁移分布与潮流运动密切相关;流速小的区域悬浮塑料垃圾更容易堆积使局部浓度升高。悬浮塑料垃圾的扩散速率也与塑料颗粒的物理性质有关,沉降速度小的塑料颗粒在水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更容易被传输到距离污染源更远的地方。同时,研究发现沉积微塑料通量的增长规律近似为线性变化,通量大小与厦门塑料产量和厦门湾的水动力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说明:☆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海洋垃圾ABC     
说明:☆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7.
潮流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蕴藏量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大力开发利用潮流能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现实推进意义。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海洋垃圾经常会导致故障甚至毁灭性的破坏。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实际机组运行效果的防护网装置及其使用效果,该装置可有效防止海洋垃圾对潮流能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和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自2014年初,中国海洋报社和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共同合作,利用中小学每周固定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极地大洋科研工作者和专业领  相似文献   

19.
全球日益增多的海滩垃圾,不仅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也对生物栖息地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如何高效准确地对海滩垃圾进行监测和识别,是处置海滩垃圾过程的技术难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长江口南汇边滩为实验区,通过在海滩上设置常见垃圾样品,随后利用激光雷达记录的全波形数据和BP神经网络模型,以快速鉴别海滩垃圾类型。结果表明:基于激光雷达提取的垃圾全波形数据中回波振幅和回波宽度的差异,可用来识别海滩垃圾。构建的BP神经网络可有效将海滩垃圾分为泡沫类、布类、金属类、纸类及塑料类,最高识别率达到79%。此外,由于不同材质海滩垃圾的原材料成分存在相似或同质,会对精确识别区分垃圾类型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识别率。可见,将激光雷达应用于识别海滩垃圾,为海滩垃圾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海洋垃圾分布、组成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垃圾包括海上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在2010一2012年对上海市海洋垃圾实施了连续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上海市海滩垃圾平均密度为14万个/km~2,塑料类的数量最多,约占63%。海滩垃圾以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的垃圾为主,约占74%。约有95%的海滩垃圾是因为人类的陆地活动产生,随后进入海洋的。上海市海滩垃圾密度远高于文献记载的全球其他地区的海滩垃圾密度。监测海域未发现漂浮垃圾和海底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