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洋学研究》2012,(2):93-94
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单位为充分发挥服务女科学家,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为海洋女科学家提供一个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以此促进和鼓励广大海洋女科学家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决定在2012年11月初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联合主办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  相似文献   

2.
"曾呈奎海洋科技奖"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科学家命名的科技奖项,旨在继承、开拓和发展我国卓越科学家曾呈奎先生在海洋科学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曾呈奎先生爱国奉献、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广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热爱海洋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3.
《海洋与湖沼》2011,(6):914-914
"曾呈奎海洋科技奖"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科学家命名的科技奖项,旨在继承、开拓和发展我国卓越科学家曾呈奎先生在海洋科学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曾呈奎先生爱国奉献、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广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热爱海洋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4.
以“海洋管理与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的第三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2006年10月13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国内涉海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地方海洋机构的领导、代表以及厦门当地的涉海单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共500余人出席了论坛。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王曙光、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华生、厦门市市长张昌平、副市长潘世建以及刘光鼎、管华涛、金翔龙、徐洵、潘德炉五位院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3,(11):6-7
每年11月的第一周,厦门国际海洋周都会如期开展。自2005年开始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以来,厦门国际海洋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举办海洋周的初衷是,为海洋城市政府、海洋科技界、涉海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世界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世界各沿海城市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6.
6月13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论坛在厦门开幕,此次海洋论坛以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为主题,旨在加强两岸海洋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双方在海洋管理领域的合作。中国海洋学会总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群具有远见卓识的海洋科学家订立了共同的目标,经过积极争取和周密筹备,1979年7月29日,中国海洋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大连召开,中国海洋学会肩负着“弘扬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知识、推进海洋事业”的使命诞生了。在建国60周年的今天,中国海洋学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是一部崭新而又厚重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11):4-4
11月6日,以“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厦门国际海洋论坛拉开了“2009厦门国际海洋周”的帷幕。众多国际组织、国内外官员、专家对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保、海岸带综合管理以及海洋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与发展空间。海洋发展战略与陆地发展战略并重,共同构成国家战略。海洋强国,是新世纪我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海洋强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国防和科技。新世纪的海洋强国应同时兼备海洋经济强国、海洋军事强国和科技强国。科技,是强国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同时又对经济与国防建设起着技术保障作用。本文拟通过科技与海洋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阐述其在海洋强国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科技是实现海洋经济与军事强国的依托和条件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国家海洋局建局40年,40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与飞速发展,在海洋立法、海上执法、海域管理、海洋科技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交流、基地研究、大洋考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配合国家海洋局建局40年庆祝活动,本刊将开辟专栏,同广大海洋工作者共同回顾那一段峥嵘岁月,见证那一串奋斗的足迹。同时,欢迎广大海洋工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撰文,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4):129-129
第三届军事海洋战略与发展论坛,于2006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厦门举行。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6,(7):4-5
1999年,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共同倡议,创办了“青岛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论坛”。该论坛的创办对推动我国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与研讨平台,在国内首开先河。从2000年起,由青岛市人  相似文献   

13.
11月7日-13日,2008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厦门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海洋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和厦门市政府主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报社、厦门大学、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欧盟科技协会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协办。11月7日上午海洋周主论坛举行,  相似文献   

14.
论厦门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评述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为厦门已经形成了沿海城市经济、已经具有相当完备的海洋经济体系,但传统产业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产业基本空白,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海洋资源的利用结合不够紧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尚为粗放式,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海洋增长中不够大。海洋经济未走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重点海洋产业中,必须树立“科技兴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预见的海洋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科技创新已成为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在对海洋科技创新及技术预见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技术预见引入海洋科技创新领域,使其为海洋科技政策、创新方向和内容提供有益指导,整合海洋领域创新资源,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科技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预见的海洋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科技创新已成为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对海洋科技创新及技术预见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技术预见引入海洋科技创新领域,使其为海洋科技政策、创新方向和内容提供有益指导,整合海洋领域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海洋资源效率,加强创新主体以及相关要素问的沟通交流,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科技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对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收集和掌握海洋科学研究资料、学习外国先进的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处理技术、引进先进的海洋仪器设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回顾了中国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历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当前中国应联合开展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建立海洋科技工作联系机制等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构建海洋科技人才交流与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搭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网络平台等中国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平台建设,最后提出了中国开展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文章以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2个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价2016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和山东处于中级耦合协调状态,上海和福建分别由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科技创新的制约而处于初级耦合协调状态,天津等4个地区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状态,河北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状态,海南和广西处于中度失调衰退状态;各沿海地区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要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守住海洋生态环境的底线,推动海洋经济系统、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和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首届全国海洋科技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此次大会的召开恰逢我国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海洋会议,会议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2006-2010)》为指导,研究讨论了《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关于加快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若干意见》,部署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重点,明确了我国今后海洋科技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共同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