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1993年度在南京气象学院农试站进行了杂种小麦后期追肥试验。试验采用麦优4号及其父母本和扬麦5号(对照)作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3个处理:施齐穗肥4.5g/m2和灌浆肥1.5g/m2纯氮,施齐穗肥1.5g/m2和灌浆肥4.5g/m2纯氮;对照(不追肥)。试验结果表明:①施齐穗肥和灌浆肥对杂种小麦灌浆时光合速率有明显提高.②后期追肥杂种小麦的结实率可提高14.66%,千粒重提高0.77%,产量提高11.7%。  相似文献   

2.
小麦灌浆期是决定最终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灌浆时期小麦种植区的气象条件是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之一。1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表现在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两方面。灌浆时间是指从开花到硬仁的整个灌浆持续时间,灌浆速度则指千粒重的每日增长量。小麦粒重一灌浆速度X灌浆时间,灌浆速度越快,灌浆时间越长,积累的干物质就越多,反之则少,因此,气象条件影响粒重的变化,实际上是影响灌浆速度和灌浆时间的结果。1.五温度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小麦灌浆持续时间主要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3.
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农18,采用池栽补灌淹水方法,研究开花期及灌浆期3d、6d、9d、12d淹水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淹水期间光合降低,淹水后光合性能有所恢复。灌浆前淹水提高了灌浆中后期光合性能,但以后光合性能迅速降低。除淹水3d外,两时期6~12 d淹水均引起籽粒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粒数的减少,其次是粒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属真菌病害,对小麦危害是严重的,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高达50%、80%,减产30%或以上,是江汉平原31°N以南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障碍。通过收集荆州地区1959~1993年小麦赤霉病发病资料,对菌源期、小麦抽麦前后的感病期及灌浆充实过程的蔓延期温湿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1-1991年11年小麦生长情况,我省各地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年际变化不大,二要素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重年际变幅大,最高的1989年全省平均为37.1克/千粒,1991年只有30.5克/千粒。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5月份小麦灌浆期的阴雨寡照、青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出现,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选育早熟品种,可避开5月下旬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灌浆的危害;中后期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御干热风和青枯危害。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种典型年份小麦灌浆期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分析了灌浆期气象条件对灌浆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份对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影响,并进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7.
灌浆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种典型年份小麦灌浆期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分析了灌浆期气象条件对灌浆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份对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影响,并进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信志红  郭建平  谭凯炎  张利华  孙义  杨荣光 《气象》2019,45(12):1736-1746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播期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小、千粒重最大,迟播10 d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大、千粒重最小;华北区品种郯麦98灌浆速度表现最稳定、千粒重最高,而黄淮区品种皖麦52灌浆速度最大;半冬性小麦灌浆持续期为35~39 d;南北气候差异是影响各品种冬小麦灌浆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半冬性小麦各播期灌浆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灌浆速度变化与相关显著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灌浆速度峰值期一般出现在开花后15~25 d,迟播冬小麦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较对照处理提前,不利于提高粒重;气温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要素是影响不同播期品种灌浆速度的共有关键因子。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由自身的直接效应决定,而日照时数与最低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与间接效应一致;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最重要,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较弱;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均为灌浆速度的限制因子,其中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变化的决策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1953~2003年周口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观测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11月上旬之前有1~2次>20 mm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小麦播种;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有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继续生长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壮苗;穗粒形成期无连阴雨的年份占80%,日照相对充足,气温>10 ℃的日数长,延长小花分化时间,有利于成大穗;5月份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小麦灌浆有利.小麦生产气候条件的劣势为春季晚霜冻出现的几率为10年1遇,应注意防范4月10日之后出现的晚霜冻;3~4月偏旱的年份较多,几乎2年1遇,应加强各种水资源的开发;5月份出现干热风的几率为2年1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0.
驻马店地区小麦产量波动变化气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年代至今,驻马店地区小麦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气象灾害影响,产量波动较大。气象条件对产量影响关键时段在4月下旬到5月份,主导因子是降水,光照居第二位。小麦灌浆期光温水协调是高产的基本条件。小麦产量波动大的根本原因是科技水平较低,抗灾能力脆弱。当前应解决的问题是选用对路良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农18,采用池栽补灌淹水方法,研究开花期及灌浆期3d、6d、9d、12d淹水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淹水期间光合性能降低,淹水后光合性能有所恢复。灌浆前淹水提高了灌浆中后期光合性能,但以后光合性能迅速降低。除淹水3d外,两时期6-12d淹水均引起籽粒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粒数的减少,其次是粒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有的年份,本县春小麦存在籽粒秕瘦现象,对产量影响很大。不少研究认为,小麦籽粒中的干物质大部分是在杨花后积累的。虽有部分是在杨花前贮存在茎秆中,但扬花后也转运到籽粒中。因此,后期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麦灌浆强度和千粒重的高低。本文使用临洮县农科所1979年春小麦分期播种试验材料,并进行产量因素与各时期气象要素的事件相关计算,研究影响小麦千  相似文献   

13.
拉萨冬小麦生育后期籽粒形成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拉萨冬小麦生育后期温度偏低,灌浆速率比北方麦区小,灌浆时间长,籽粒产量高;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低,品质较差。因此,高原热量条件对小麦产量为正效应,而对品质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WCSODS的小麦渍害模型及其在灾害预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WCSODS(小麦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增加了过量土壤水对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叶片衰老等影响模块,实现了渍害条件下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模拟。用试验资料和区域统计单产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0%以内。灵敏度分析的结果亦表明:随着渍水持续天数的增加,小麦渍害加重,10 d渍水对产量影响不大,而30 d渍水可造成减产7%~32%;当渍水天数相同时,以孕穗期的渍害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拔节期次之,冬前分蘖期的影响较小。这与当地小麦专家的看法相一致,说明小麦渍害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利用本模型和南京、南通两地的历史气象和产量资料,对大面积小麦平均单产进行了试预报,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据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全市900多个小麦样本进行实测,大部分地区小麦减产,其中,667m^2穗数有所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普遍降低;市气象局实测小麦产量也有明显下降,其中,千粒重和穗粒数也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对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影响小麦产量下降的气象条件主要是:1.潮塌严重,播种期推迟,根系受制,抗逆性减弱,全生育期缩短;2.幼穗分化期温度偏高,日照过长,缩短了幼穗分化期,减少了穗粒数;3.灌浆期蒸发较弱。光照不足.灌浆速度大幅度降低,减少了灌浆量,造成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6.
干热风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热风天气是我区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我区小麦灌浆乳熟期间,如果遇到干热风天气,常使小麦青干逼熟,造成减产。一般可使小麦减产5—10%,严重的年份可减产20%以上。因此做好干热风天气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十分重要的。 干热风天气,从气象上考虑是着眼于“干”和“热”两个因子。我们以小麦灌浆乳熟阶段的每日14  相似文献   

17.
邑月 《气象》1977,3(5):16-17
小麦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个因素(穗数、粒数、粒重)之一。影响小麦粒重的因素很复杂,如植株的营养状况、病虫害、气象因素等都可使粒重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在北京地区,小麦籽粒形成和灌浆时期,旱季即将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气象要素变化较大,对籽粒的形成、灌浆以及粒重的影响非常明显。近几年,我们作了一些观测分析,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农18,采用池栽补灌淹水方法,研究开花期及灌浆期3、6、9、12d淹水对小麦旗叶叶肉细胞形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开花期淹水,减少叶肉细胞的裂解,延缓了旗叶衰老;灌浆期淹水,则加剧了叶肉细胞的裂解,旗叶的衰老加速.除淹水3d外,两时期6-12 d淹水均引起籽粒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粒数的减少,其次是粒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小麦产量业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诊断指标,研究了预测年美国小麦生长季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历史上任意一年对应气象要素的关系。根据小麦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了基于地面气象要素的美国小麦产量预报模型;研究分析了西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环流资料与美国小麦产量的关系,利用主要影响因子,分别建立了基于海温、环流资料的美国小麦产量预报模型。根据各预报模型的稳定性,利用加权方法建立了美国小麦产量业务预报集合模型。1995~2004年预报检验和2005~2006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基本都在92%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亳州市2006年影响小麦灌浆的低温冷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魁侠  曹晋娟  李运锋 《气象》2007,33(2):76-80
2006年亳州市小麦出现瘦穗瘪穗等灌浆受阻现象。基于2005/2006年小麦生育期、灌浆速度、千粒重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要素和天气图等资料,利用与常年比较、因子筛选、天气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麦灌浆的变化情况,筛选了影响小麦灌浆受阻的气象要素,阐述了小麦灌浆期间低温冷害的天气条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速度及千粒重都是呈现双峰变化趋势;(2)小麦灌浆受阻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冷害;(3)低温冷害过程是由3次冷空气交替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