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能生活会学习,能合作会探究,能实践会创新。教师的角色是创设一系列活动,精心设计好自学提纲,提出自学目标,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会学要学习的东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课改形势,面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只有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马琦 《地理教学》2014,(12):139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让我们的学生想学习,而且能够学到知识,就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留给学生,更多地激励,鼓励,引导,帮助学生,使学生建立自学的信心,勇气和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乐坪 《地理教学》2013,(7):37-38
正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中所体现的新理念有: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学会地理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关注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等。这些都需要教师重塑新的教学观,更新教育理念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因而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  相似文献   

5.
李卫 《地理教学》2010,(12):18-20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全面推广“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时我就没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心里还暗自嘀咕:虽说《地理课程标准》一直倡导“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地理学习必须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但我在想,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知识吗?讨论的时候场面失控导致课堂混乱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更直观、形象地让听课教师和教研员比较,并领略不同设计与处理所达到的不同效果,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对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位老师“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探究我们究竟应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卢军 《地理教学》2012,(20):47-48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目前许多教师已经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不能只强调讲授,必要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中有些小组互动形式看似热闹,但效果并不好,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互动而互动。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成为当下地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教师角度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如何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以高二年级新授课(选修地理班)中  相似文献   

8.
张玉芬 《地理教学》2013,(14):25-26
正一、设计理念与思路河西走廊是我校学生的家乡。基于对家乡的了解,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教师提供大量关于河西走廊的案例以创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条件,在课堂中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必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基本思路:提供案例——创设情境——发现或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总结——教师小  相似文献   

9.
林慧琼 《地理教学》2007,(10):27-29
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是校园的主阵地,而和谐的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被动“听”课的局面。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运用“中国地理扑克牌”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真正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的传统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我想让他们学习什么?""为什么这些内容如此重要?""我希望运用哪些策略进行教学?""我如何能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的思考与准备中,基本上独揽教学准备与实施过程,从而导致课堂上更为关注教学任务本身而不是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过程,关注学生的表现而不是学生的进步,关注自我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平台就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把自主性思想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渗透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带动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选择合适的方法、策略并正确适时地评价才能提高自主学习学习质量。本文通过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行为和丰富课堂评价形式等四种策略,试探索如何在课堂中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应在深挖教材国情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注意掌握教育契机,适时地对学生动之情、晓之理、导之行,以各种方法多方位地进行。一、教学中教师要情真意挚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醒目、动人的图像,声形俱佳的直观形象,创设与学生心理息息相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激励他们的爱国情、忧国心、报国志。生动的教学语言最能感染学生。教师要以言传情,以情感人、绘声绘色讲述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学生入景生情,把他们情思带到令人神往的境界,使他们深切…  相似文献   

14.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06,(2):32-33,31
“即兴”本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是瞬间产生的一种思维反应。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故没有(或不能)按原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授课,由教师随机自由地组织教学,或者是课堂上的即时信息或突发事件创造了一种最佳教育契机,促使教师变通性、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这便是“即兴”教学。教师根据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生求知欲望、自我实现欲望、审美欲望和创新欲望等表现,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乃至可能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蒋亚琴 《地理教学》2010,(13):17-19
立足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本分,而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则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充分体现。笔者这里所说地理课堂的“实”是指常规教学,一般教学,教师操作起来方便,如参照教科书,或者从网上下载几个案例,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杜珂 《地理教学》2014,(12):106-107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如何激发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试图通过教师自身对教学法的研究,根据人教版《Go For It!》每单元不同的主题,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并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充分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提高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策略:多对学生进行肯定和积极的评价,注重引入环节,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相似文献   

17.
教师充满激情的走进课堂,学生满怀激情的来学习,让激情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挖掘潜能,.既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把一节课变得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激情四溢,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我们共同沉醉,让我们刻骨铭心。地理课堂同样也会流淌出让人梦牵魂绕的激情,而这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挖掘学生的经验资源,丰富教学素材。通过交流活动,引用学生的发言材料,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9.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教学高潮出现时,学生会医急于知道某种结局而凝神思考;会因解决某一个难题而释然喜悦;也会为有新的发现而拍案叫好。此时,学生整个身心处在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中,感知、想象、思维等理性活动异常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整、反思、选拔、诊断等多种功能,本文中把突出激励功能的评价称为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