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认识间歇性多重X线重联的特征,本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入流自边界进入后向两侧发散,沿着x轴(z=0)和出流边界(z=2),压强P和磁场B的分布形态表明这种非稳态重联属快模式扩张型.数值结果还表明,进入扩散区的入流马赫数M与磁雷诺数Rm之间基本满足关系式M≈1.5R-1/2─1.75R-1/2,而且等离子体的加速与压强P(P  相似文献   

2.
针对测井中经常遇到的完全非均匀的地层模型,利用深、浅双侧向测井的视电阻率曲线作为约束条件,给出了反演侵入半径r、原状地层电阻率R、上(下)围岩电阻率Rsu(Rsd)的Newton-SVD反演方法.数值模拟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经实际资料处理.说明该方法实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京白家疃测站8台GEO潮汐重力仪对比观测的资料,采用标准线性体流变模型模拟重力仪及记录系统的力学特性,计算各台仪器的格值改正系数、主潮汐波的振幅衰减系数和相位滞后;确定北京重力地球潮的振幅因子δ和相让滞后为δ(M)=1.1784,δ(O)=1.1804,δ(M)/δ(O)=0.9983,(M)=0.07°,(O)=0.10°.  相似文献   

4.
国际参考电离层用于中国地区时的修正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充分利用中国电离层台站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参考电离层用于中国地区时的一种修正计算方法.它采用“亚大地区F电离层预测方法”计算f和M(3000)F,合理地描述F层的出现和提高E层的峰值高度.与实测的电离层数据的系统比较说明,该方法在中国地区使用时,其精度比国际参考电离层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理论模式研究电离层F1-ledge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个时变电离层理论模式,研究武昌地区(30.5°N,114.4°E)电离层F-ledse现象.表明利用当前关于中性气体和太阳辐射的经验模式,观测到的F-ledge出现与演化的基本规律将可基于现有电离层理论加以再现.指出较明显的F-ledge结构同较低的中性原子-分子含量比有直接关系,并同原子-分子成份的过渡高度、背景温度及其垂直分布形态有一定联系.同F-ledge形态相关联的F-F谷,其出现主要是由于亚稳态氧离子参与光化过程,以及电离气体参与具有一定垂直变化的输运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先康  杨玉春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6):759-766,T002
利用布设在唐山滦县震区30km×40km范围内的由88台数字和模拟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台阵,接收来自不同方向6个炮点激发产生的莫霍界面反射波走时,重建了台阵下1-9km深度的P,S波速度和V/V图像.结果表明。中、上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北北东走向的滦县-卢龙断裂自地表向下至少延伸到8km深度处,并向北西方向倾斜.中、上地壳存在着近东西向的低速异常条带.这两组构造控制着该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北半球不同时域O层遥相关型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探讨了太阳活动和极涡振荡对O层遥相关型形成和演变的作用.结果发现:1.O层对太阳活动响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在不同季节里只存在一种O层遥相关型与其相联系,随着季节的转换大气环流与太阳活动效应叠加将使O层的响应区域及遥相关型的空间结构发生转移现象.2.极涡增强将导致O层出现负异常,且在遥相关区域中O含量的振幅变化最为显著.由于极涡的不对称性,各分区极涡强度对O层遥相关型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极涡形变对O层遥相关型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磁场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年(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的资料和中国台站的同期地磁记录,对地磁场太阳日变化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将适用于瞬时全球磁场的球谐分析法与适用于平均场的双调和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分析S磁场的新方案,得到了(θ,T,t)坐标系中组成S场的三个部分,即仅随地方时LT变化的部分SLT,仅随世界时UT变化的部分SUT以及既随LT变化又随UT变化的部分SLUT.从全球来看,在IGY/IGC期间,这三部分的强度之比分别为:X分量1.0:0.2:0.3,y分量1.0:0.1:0.6,Z分量1.0:0.4:1.0.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虽然表现了同一物理过程,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其决定因素是地磁轴对地理轴的倾斜,地磁场的非偶极子成分(即区域性异常)和地球内部电性的横向不均匀性(包括海陆分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富铁土的磁学性质及其磁性矿物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55个亚热带富铁土的磁化率(χ)、频率磁化率(χfd)、非滞后剩磁(ARM)和饱 和等温剩磁(SIRM)等磁性参数测定,结合氧化铁化学形态分析和矿物鉴定,初步明确了亚热 带富铁土的磁学特征及其磁性矿物.磁测数据表明富铁土中存在强磁性的矿物,其磁化率χ 与土壤游离氧化铁(Fe)含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R=0.5971),频率磁化率χfd与土壤游离氧 化铁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R=0.4289).富铁土的χfd和非滞后磁化率χARM。值表明土壤 中的磁性矿物以超顺磁性(SP)和稳定单畴(SSD)颗粒为主,富铁上的χ和χARM呈极显著直线 正相关(R 0.9429),证明富铁土的磁性是由风化成土过程产生的 SP和 SSD磁性颗粒贡献 的.矿物磁测结合X-衍射证明富铁土中的氧化铁矿物由赤铁矿、磁赤铁矿和针铁矿组成。  相似文献   

10.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前面的偏微分方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含21个弹性参数的各向异性介质中关于位移分量u、u与u的偏微分波动方程组出发,通过假定平面波位移函数解,导出准P波、准SV波与准SH波的波前面偏微分控制方程,进而对各类特殊各向异性介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椭圆及立方体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前面偏微分方程进行了讨论.以上结果为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以及进行正、反演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